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425|回覆: 2

[大成拳(意拳)] 大成拳斷手述要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7-6-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言

技擊之法,分門別派,要皆以拳套招術為本,而拳套招術具是人之偽造,非發揮本能之學也。

之斷手,拳套招術一概不用,是以各門各派之所長,歸納為一,所謂『無長不匯集』,『集古大成』者是也。大成拳之斷手,首要勁力均整,再要三角弦應,次要單重發力,更要無微不法,法在無念,最後要形力須歸一,神意不着象。故大成拳之斷手,與別門別派之技擊均不相同也,蓋因其所重者在發揮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

大成拳斷手模式,並不是多,而是極少,只有數式而已。然皆形簡意繁,具應付範圍皆是多方面的,其所運用之力,為一種立體之力,非僅點、面、線之力,如別門別派者然,此種之體力,非是一種片面方法,而實為一種發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種發力方法,則技擊之道思過半矣。此正是他人所無而我所獨有者也。習學大成拳,不盡在年限之長短,與功夫之深淺和體質之強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動作之快慢,要在於有無真實篤誠之力,如有此種篤誠之力,又能運用立體發力之方法,則於拳道就不難升堂入室,然於學者,平日亦須用此發力方法將本能活力加以訓練,否則,亦不成功夫。此即『後天返先天』之謂也。本文所欲闡述者,亦即如何訓練人之本能活力,以期達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境界也。舉一反三,我希望學者不要囿於我所說者,要從我所說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說者,如是才可貴也。

 王薌齋 一九五九年於天津

勁力均整

大成拳斷手,最重勁力之均整及各項力之綜合運用,要做到無動不動,己身之動,無論微著,皆須是整體機械之動,一指之指動,百骸皆動,所發一指點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論大小,動不論微著,皆不許破體發力,發力不破體,須使渾身無任何執着點,一有執着點,發力必破體,其力亦無由均整矣,且易為人所制,故發力無執,則體不破,體不破則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無執不破體,則對方挨着我之何處,我便以何處擊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斷』 之真義也。

是故,技擊斷手之際,不論主動之發力與被動之接發力,在我則意無定向,無的放矢,六面支撐圓活,突擊內戰,何處觸敵,何處驚炸,既圓活又直射,神意形力,似粘糕之妙,即在於此。如果力有執破體不均整,則不能臻此意境也。然須知力生有兩,兩則能一,蓋反者力之用也,欲吐必吞,無吞則吐無以生,吞而不吐,則吞無以成。同理,欲上兜必下挫,欲左之必右向,前擊之中必有後撐。此即神圓意方,形曲意直也。

禽獸各有其特殊之本能活力,然其活力及第一次自然力,即先天即有者,非後天自覺培養而出者也。人之本能活力,雖先天具有,但由於種種社會應力而減弱,甚至淹而不彰,然籍後天之鍛煉,使其恢復而增強,此乃人之第二次自然力也,人之此種自然力,即技擊斷手之資本。此種自然力須加以訓練,使之成為人所特有的欲之即出而又出之有方的一種均整之力。因籍以訓練此種活力之形式可不同,斷手時此種活力之表現形式亦會因人而異,形式雖不一,但勁力必須均整不破體,力則無二也。

大成拳所運用之力,如炸力、旋力、慣力、槓桿力、離心力、彈簧力等,不能單獨使用,實際上亦不可能單獨使用。若單獨使用,亦達不到均整,且成為局部片面之方法矣。各項力須綜合運用,尤須借對方之力以成我之力。須知各項力都是筋肉收放與精神假想之統一,二者缺一則力不成力矣。此種均整之力,須由樁法育之,由試力體認而得之,再由斷手訓練而專一之。均整之力是技擊之資本,斷手乃是其具體之運用。力之發,非點、線、面之力,乃立體之力也,即:立勁、橫勁、豎勁三者統一成體者也。故平日操練,不可偏專其一。蓋立勁發必以橫豎二勁為支撐,則立勁始能定向,同樣,豎勁發也必以立橫二勁為支撐,則豎勁始能定向,故平日必須練習三勁成體,六力錯綜,我身何處觸敵,何處即為向敵突擊之鋒面,三勁成體,六力錯綜,鋒面突擊,皆是精神之集合,故斷手之操練,須以意求法,而法又須存於無念,出於無意,如是才是可貴也。

三角預應

大成拳之技擊,非進攻性之拳術,乃自衛之術也。因此,大成拳之技擊專講斷手,意即:『斷敵可來之手』,善守即善攻也。為此,技擊時周身關節與具體面積之摺疊處,皆應成鈍三角形,蓋三角形能產生預應力故也。對方不論拳打腳踢,我出手斷其來勁,周身三角所產生之預應力,能分解彼之集中應力也,況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難敵。三角不僅具有預應力,且我所發之各項力,皆是三角遒放與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實大成拳之重要法則也。渾身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項分力點,發力和接發力,實際即是處處求得合力點。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無數分力。故須切記不使各關節拉力所產生之三角分力破壞整體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須在各關節拉力之貫串中,求得每一動作的合力點,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義也。故平日操練時,全身關節須無微不含曲勢,同時,亦無關節不含放縱與開展,遒放互為者是也。因無關節不成鈍三角形,且無平面積,而是斜面迎擊,尤無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我手臂與對方手臂一接觸,三角之螺旋力即輪旋不已,順力而逆行,守中寓攻。且我周身皆為活三角,猶如一大彈簧,波動不已,柔靜而驚彈,起落如水之翻浪也。三角螺旋力與三角彈簧力實自活三角出耳,故接發力時動必活三角,否則即為硬抗,抗必執着焉。如是操練,久之則自能有沖之不散、捶之不開之妙。

單重發力

任何一門拳術,步法實為關鍵,而步法之妙,在於形體重心之調配也。據我數十年練功與實搏之經驗而論,三七步單重發力,實技擊勝人訣竅也。此種發力形式,須沾其身始縱力,抽我身勁已發,否則,難得其妙。須用意支配我身全體之筋肉鬆和空靈,剎那間一緊,而力已運至彼身矣。如此始能鬆緊不滯,力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樞紐穩固。此種發力方法,別門拳術得知者蓋寡也,實為古代拳術之精華。我之所謂『欲復古元始者』即此類也,非單重發力,均整之力無法囫圇遞至彼身也。所謂緊,即爭也,所謂松即斂也,爭斂致用,緊松互為。爭斂鬆緊之關鍵,在於虛實相互為用。前進發力,兩足重量前三後七,前虛後實,後退發力,則前七後三,前實後虛。實非全然占煞,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虛中有實,兩足非『丁』非 『八』,其支撐範圍一尺七八,大則滯,小則靈,以能坐襠開胯為度,前足大趾吃力,後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發力時,要利用呼吸之彈力,小腹充實,臀部力穩,坐襠提旋,穩定重心,增強兩足力量,與地心爭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須記坐襠時要收斂臀部,使之成為上體的支座,穩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速度。如是所發之力,才能實而透,切記兩足不許站在一條直線上,前足不許直線分出,後足不許直線後坐。須以三角螺旋形迂迴進退,擰擺橫搖,若鯨之游旋,如浪之起伏,進則能占勢,退則能避鋒,此即擦拉步之妙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7-6-4 00:1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成拳斷手述要

發力之際,腰與襠是調節勁度、重心和增強力之均整的關鍵。我力運至彼身,對方因受力而產生一種反作用力,為克服此種反作用力,以控制已身之平衡,故我須使重心下降,始終下體穩固,上體虛靈。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體之下部故也。即使我發高拳擊對方之頭部,發力時亦須重心下降,斷手多用退步打法,敵方出手發招,亦多用踏重穿襠之術。如敵已向我發起踏重穿襠之勢,此際我須退步斷其手,發力始能便當,故退步打法較之進步打法更為重要。技擊斷手之目的,實際即以暴力迫使敵方喪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始終放在一條載七之實足上,以載三之虛足護衛之,其勢如不倒翁也,不倒翁之所以不倒,一則因其重心下降,一則因其重心始終在一個點上。其重心點外之面積,當受到外力作用而改變其位置時,隨時可改變為其臨時的重心點。故重心點外之面積上的任何一個點都能起護衛其實際重心之作用,單重發力之奧妙,此其一也;再者彈簧力在身抱三角之情況下,非單重不能出之,只有單重發力,才能做到遍體彈簧似,使全體成為一大彈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無執而彼亦無執時,所生之來回勁,非單重不能出也,此其三也。只有在單重發力之情況下,才能以同一發力動作,發生二次打擊,此其四也,但須記隨時調整兩足虛實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保證力之均整,尤須切記發力時兩肩不許貫勁,始能源動腰脊,勁貫四肢,力隨足生,三角蓄勁,直線發力。如虛實不清,則犯雙重之病,雙重之病,技擊大忌。學者不可不察。

無法即法 法在無念

實搏不許用法,局部方法乃束縛神意之桎梏,故用法是取敗挨打之道。大成拳之斷手,不用局部方法,不蠻用拙力。用法則無異做繭自縛,將本能活力納入框框之中,而無由發揮。用力則己身必有執著點,犯形破體而為人所制。故斷手亦是一法不立而發揮本能之學也。然後可謂無微不法,因動靜皆依一定原理法則,而此種原理法則又非局部片面之方法,如別門別派之拳術者然,各項原理法則極其高明深刻,而體現此種原理法則之形式又是極平庸,形簡意繁。所以,大成拳之學實為極高水平而蹈平庸之學問也。

關於大成拳之原理法則,昔日我曾於其他文字中有所論述,此處不再重複。然有一點再扼要重述者,即無法即是法之意。亦即道家 『無為無不為』,佛家『萬法皆空,即為實象』之義,蓋技擊不用法,不用法本身亦是法,不用法之法,實質上不同於渾擊蠻打,因大成拳技擊唯持本能活力之自然反應,而此種活力是經過各種原理法則嚴格訓練之觸覺良能,微動亦循法。此種循法而動之本能活力,實亦成為人之條件反射生理功能矣。其動必循法,實出於無意識,實如赤子之哺乳,天趣盎然,非有意造作之行也。同一姿勢,有意為之,局部方法也,操之無念,觸覺良能也。

各派技擊,不管其自覺或不自覺,都要遵循一項原則,即降低勁力消耗與提高技擊效率,欲降低勁力消耗與提高技擊效率。平日訓練本能活力之方法就愈少愈好,少而精,少而全面,形簡意賅。待將此種活力訓練至一定火候時,須將自己之精力專注於一兩項打法,操之熟練,宛如赤子之哺乳,春蠶之吐絲,『尋天籟』者是也。遇敵時自然不煩凝儀,不加思索,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率然成章也。

提頓吞吐 沉托分閉

斷手,從形跡上來講,是截擊對方所來之手,若從勁力來講,是斷對方所發之力。

依據運動生物力學,斷手所用之力與物體運動時所產生之機械力相同,亦有三個特性,即:重量、方向、打擊點(即作用點)。斷手之目的,即斷對方所來之力,實即打擊力之此種特性也。上兜下坐,與地心爭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有拔地欲飛之勢。旨在截擊敵力以改變其方向,此法謂之提。蓄彈驚炸,欲止先行,行而突然中止,正中寓斜,斜中寓正,斜正互爭,勁由脊發,力從足出,旨在抵消敵力之重量,或震撼敵力之源,即敵之形體,此法謂之頓。提頓為一來回勁,提為頓之來,頓為提之由也。敵我交接,我無執著,令敵也無執着,引進敵力,使之落空,旨在使敵力喪失作用點(即:打擊點),此法謂之吞。吞之同時,順敵力而逆行之,敵力已喪失作用點,而我力已至其作用點,此法謂之吐。吞吐亦為一來回勁,吞吐無間行者是也。驚彈如拋揚,支點似滾絲,螺旋力纏卷,堅漲於無形,旨在借斷肢以震撼敵力之源,即其形體,此法謂之託。驚彈似粉磚,滾錯疊墜,螺旋力裹擰橫搖於無形,旨在令敵力改變方向,喪失作用點,此法謂之沉。敵力來勢迅猛,我則不躲不閃,不丟不抗,順其力以解其力之重量,引其力以奪其力之作用點,進步占勢,退步避鋒,借急促之勁作來牽動對方之重心,使敵拔根提氣,這是突然的一蓄遒,此法謂之閉。接着乘對方重心不穩,而突然發力,全身炸力直射,隨高打高,隨低打低,手無空至,意無定向,囫圇逆體,力如炸藥,觸點如彈,這是突然的一發一放,此法謂之分。分閉之法,須借呼吸之彈力,始能發力透達也。

八法乃斷手時用力之原理法則,非局部片面之方法。故此法運用之通當,須借對方之力,敵我兩方缺一不可。交接之時,切審敵意,則十分必要也。

八法之運用,非心領神悟實未易有得,然於身外求之,庶手可矣。故在已身之外去求取,體認八法之妙,實為切要,見性明理後反向身外求也。八法之妙,在於操練無念,無念即本能,有念即是法,是法則精神即被束縛矣。故習學大成拳欲臻化境,實非唾手可得也。

形力須歸一 神意不着象

昔日我師郭雲深先生,一世之中曾以鑽、裹、踐三拳立於不敗之地,暮年他曾總結一條經驗,說道:『力不歸一,形無所居,意無所趨,神不瀟逸。故此,任你千招萬術,我有一定之規』。此真千古絕唱也。鑽、裹、踐三拳,作成一個動作,即三種力之歸一也。我青年時,曾隨郭雲深先生習學,每日晨,郭先生只站混元樁,將鑽、裹、踐三拳操練數十下。下下如氣錘,觀之大有震地欲鳴之感,功力實臻化境也,有見於此,故大成拳所運用力雖多,接發力之法雖不一,但最後必須綜合而歸於一,定於一;純於一;精於一;人之本能活力方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應,應則必驗。平日操之純一,遇敵時則能得心應手,手到人翻矣。鑑定一門拳術是否高明,要在於養生效果與技擊效率而已。從技擊角度看,拳術之高明在於精簡。查中國古代之拳術,皆是形簡而意繁,當初形意拳只有鑽、裹、踐三拳,也只有單雙換掌。故習學任何一門拳術,大成拳也不例外,學者本人須根據個人情況對所學之拳術進行一番篩選工作。對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姿勢,每一個方法,都要用 『奧砍剃刀』削減一番,以求歸一。姿勢確為神意之代表,本能活力之所循。然姿勢若繁多,則神意不易統一,活力不易果速,故對於姿勢應提出下列質疑:一,能不能將這姿勢取消?二,能不能將這一姿勢與別的姿勢合併?三,能不能用更簡單更合理之姿勢取代這一姿式?昔日我曾用此法對中國古代拳術進行過篩選,結果倡出大成拳,習學大成拳者同樣也可用此法對大成拳進行篩選工作,以求得形力歸一也,形力能歸一,又須求神意不着象。要使歸一之法出之無念,成為隋性本能之反應。身動起象外,法在無念中,其機其秘全在於有意無意之間耳。有意為之即是法;即是局部;無意為之而為,即是本能,即是混噩。有形在意都是假,技到無心始見真,無固定之局部打法,卻有惰性之本能反應,此大成拳斷手之化境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7-6-4 00:20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成拳斷手述要

身動起象外 法在無念中

數十年間隨我學習大成拳者甚眾,其中亦有佼佼者,然亦有挨打者,此何故也?凡取敗挨打者,皆因其背離我平日歸一之教誨焉。由此我怵然有感,我縱觀中國之拳學史,發現一條規律,即任何一門拳術,皆經由鐵老虎演變為紙老虎之過程,如形意拳當初只有鑽、裹、踐三拳,後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五行拳。十二形拳、雜式錘等拳套。又如八卦掌當初只有單雙換掌而已,其後人亦不能解其妙,遂造作六十四掌之拳套。再如,當初只有單雙纏打與擊地,披身二捶而已,其後人更不能深知其妙,遂演化出百八十式。更有南北之分,楊、吳、陳、武之派,習拳者被光怪陸離之畸形拳套緊緊束縛住,其本能活力窒息得奄奄一息,形意、八卦、太極、當其初創之時亦是虎虎有生氣,然何故愈演愈無生氣?何故習其拳者臨戰卻用不上拳套招術?更有甚者,何故習其拳者反被不習拳之外行以渾擊蠻打所擊敗?蓋此輩習拳者皆離精華而守糟粕,不識真老虎而只識假老虎也,一代傳一代,真者日淹而偽者日興,鐵老虎遂變為紙老虎矣,我倡大成拳,目的之一即是復古元始,隨我習拳者,亦有不解我之苦心者,遂走上取敗挨打之道,非我之罪也。我恐大成拳亦遭形意、八卦、太極之災,遂不得已,寫此文字,以警後生焉。

此處所欲敘述者,即訓練本能之方法,亦即打法。大成拳之術語謂之斷手,斷手又名接發力,即斷對方來手之同時發力進擊之謂也。接發力之訓練是大成拳中最實用之一部分工作。此部分工作可兩人實作,亦可單人試作,本文將神形意力四者,扼要述之,供學者練習參考。

學拳貴明理,參理須用邏輯思維;練拳力感實,試作須用形象思維。以形取意,以意賦形,由形揣其意,因意度其形,非運用形象思維難得拳之妙也。故平日練習時,須富於想象,仿生擬物,想象萬千。無窮假借無窮象,似有如無,如無似有。設身處境,應鑽入所想象之形象中去,以體現其神形意力,大有『吾不知蝴蝶之夢周耶?擬或周之夢蝶也』之慨,果能如是,發力始能靈活透達也。

自倡大成拳以來,我曾根據運動生物力學之法則與人體生理構造之特點,想象出若干打法,我本人和與我從學大成拳諸同好在實踐中曾將其中某些打法應用於實搏,有些奏效甚著,有些則奏效較微。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較微與未實踐者此處皆棄而不述。所述者皆實踐服膺之拳術也。大成拳發力制敵,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後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故每次實搏之後,本人實難總結。然旁觀者清,我此處所述各項打法,皆系實搏觀摩之記錄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