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833|回复: 0

[大成拳(意拳)] 王铁成先生谈意拳(大成拳)的学习方向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5-12-1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铁成是我师兄,我们都是王芗斋先生的高足杨德茂先生的弟子。1986年,王铁成师兄到巴西圣保罗教拳,最近回国探亲,遂有机会听王师兄谈对当前有关意拳()学习的一些看法。

目前仅就北京乃至华北地区而言,意拳的第三代传人中,我是早期入门的,当年确实聆听和请教过王老一些东西。我觉得只有吃过梨的滋味、见过梨的人,才有资格来评论梨的滋味,否则就是空谈。因为我见过、听过,同时体验过,有过比较,才能衡量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意拳,融太极、形意、八卦及多门拳术的精华于一炉,重意不重形,以练意为主,练形为辅,重实用而又不寻求招法,是一门无套路与招法可言,但技击性较强的拳学艺术。它不研究招与法,更不研究如何打人与摔人。尤其不许练举重、打沙袋、跳绳等增加力量和速度,强调在修为和悟性方面去进取,以此来训练人的良质良能,诱发人体功能的自然发挥,达到一触即发、无为无而所不为的本能的条件反射。   以下从两方面粗浅地介绍一下:战略方面:永远藐视对方,其原因是用力的方法不同,所用的力量更是不同。所谓的拳,就是整体对抗局部,以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体现出拳本无法却能处处得机得势的原则。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因为在其中蕴涵着极深的哲理、禅理及人体力学。当然它所用的力也不同于一般常人的力,不是靠肌肉发达的拙力,而是内刚外柔,、沉而不用力的活力,它是不用力而有力、刚柔相济的一种内力,这叫“周身松静力如泥”,这才是整力。用拙力、僵力、周身都僵死了,永远也整不了。

战术方面:要永远重视对方,人外有人,打法各有巧妙,不可忽视,更不可掉以轻心。王芗斋拳学是非主动攻击型的拳学,不会主动地去攻击人,因此也就无须练什么招什么法,更无须先发制人,给对方一个措手汪及。这样说可能令人难以理解,既是拳学,可是又不研究打人的方法,这样如何自卫?岂不是被动挨打吗?下面举一例子,以说明王芗斋拳学自卫道理:一根铁丝,长短粗细不拘,静静地放在那里,任何人都不会怕它。如果现在给它输入220V的电流,其外形并没有任何变化,可人一碰到它,不管什么部位,它都会立即将人打出甚至夺命。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是无招胜过有招而处处是招。中国武学的境界,打人、放人的道理就在于此,功夫的层次也表现于此。学者所求不同,认识和锻炼的方法也就不同,得到的自然也不同!仔细分析,这与意拳站桩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外静而内动。内动的幅度与频率越大,动能就越大,它的力量就越大。它是一个势能转换为动能的放电过程。如果是380V的电流,其威力就更大了。内动频率的大小与力量成正比,因此站桩的体认越深,你的内力就越大。有人因为不理解这个道理,再加上站桩很枯燥,不肯而心地下功夫,求不到内力,就转而去练举重、杆铃、打沙袋来增加力量,结果一步一步就脱离了王芗斋当初创拳的初衷和本意,久而久之,使意拳面目全非,陷入用招用法用术的误区。意拳(大成拳)的这种发展方向,实令人担忧。本人在此唤醒同好,在学拳的道路上,慎之!思之!
陆行 发表于 2025-3-31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意拳修习之正道——与王铁成先生商榷》

王铁成先生所述意拳(大成拳)要义,确有见地。然细究其言,犹有未尽之处,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

意拳之妙,诚如先生所言,在"重意不重形"。然《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意本为一体,不可偏废。王芗斋先生创拳时,虽破门户之见,取诸家之长,然其要旨仍在"形意相济"。今人习拳,或执于形似,或空谈意境,皆失中道。

至于"不研究招与法"之说,窃以为当辩证观之。《孙子兵法》言"知己知彼",拳学亦当如是。意拳之无招,实乃化招于无形,非谓摒弃招法。昔年姚宗勋先生教导弟子,必先明劲路,后求神意,此即"由招熟而渐悟懂劲"之理。

先生谓"不许练举重、打沙袋",此论未免过执。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力训练与意境修养,当如车之两轮。观当代意拳名家,多有融汇现代训练之法者,盖因时制宜也。

至于战略"藐视对方"之说,恐非芗斋先生本意。《太极拳论》明言"舍己从人",意拳亦当以虚静为本。过执胜负之心,反失拳道中和之旨。

愚以为,习意拳者当把握三要:一曰守中,形意兼备;二曰通变,不拘成法;三曰养气,以武入道。如此方不负芗斋先生"以拳见性"之宏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