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685|回覆: 3

[功法理論] 八極拳簡介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06-6-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八極拳(1)

八極拳,全稱開門八極拳。『八極』之意,拳譜雲,『八』為陰陽,『極』為巧妙變化趨於極遠。八極拳法之命名,即取其意。『開門』之意有四:一謂『開門立戶』,使八極拳法以獨特風姿立於中華武林。二謂衝破武林界固守疆域之神秘觀,開門授藝開門汲取眾家之長;三謂八極拳法之基礎拳理為『六大開』,『八大招』,具頂、抱、單、提、胯、纏六種發力原理,其勁力似開門元阻;四謂廣開思路,開門入竅,悟其性,曉其理,明其用。

八極拳法始於滄縣孟村鎮(今孟村回族自治縣)。據拳譜載,清雍正五年,一自稱『癩』之雲遊武林高手至孟村,見15歲之吳鍾練拳刻苦,加以指教。吳見來者身手不凡,遂留居家中,隨其習藝三年,再授吳以拳術與大槍術,並贈吳拳械秘訣一卷而去。『癩』與『癖』之真實姓名,何方人士,均無從考查。雍正十三年,吳方蒲少林寺。寺之山門內設木人木猴等諸多暗器,進寺者多被其傷,吳三進三出,無一暗器着身,遂名揚江南。此事傳入清宮,被尚武之恂勤郡王愛新覺羅·允   知曉,下書召吳鍾進京。二人較技,各持殳,殳端塗白粉,以粉跡定勝負。吳之殳挑王眉間,粉痕清晰,王未察覺,故『吳神槍』聲譽京城,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鍾』之諺。

吳鍾之侄吳   ,字輝庭,太學生,文武兼備,徵得吳鍾同意,將原無名稱之拳法命名為『開門八極拳』,並著拳譜,尊『癩』為一世,『癖』與吳鍾為二世。吳鍾無子,中年得一女,名榮,為習武,近30歲嫁於海豐習長拳者戴氏。她遵『開門』之精神,將長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飛虎拳、桃花散等拳術依八極拳法之風格,提煉修改,傳回孟村。此後,求習八極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吳   及族弟吳鍾毓開門授藝,求藝者數十人。除本鎮吳、丁各氏外,亦有羅疃等地者。民國十五年,吳   之嫡孫吳會清,由其徒侄強瑞清協助,續撰拳譜,石印10冊。1985年,吳會清之孫吳連枝再續拳譜。1985年1月22日,在孟村鎮成立開門八極新研究會,馬賢達為名譽會長,吳連枝為會長。

八極拳法已傳11世,各世傳人之佼佼者有吳榮,吳   ,吳鍾毓,李大中、吳凱、張克明、吳會清、黃四海、張景星、李貴章、曹井田,李樹文、強瑞清、馬鳳圖、馬英圖、吳秀峯、韓會清、李萬成、高貴林、吳兆海、丁玉林、霍殿閣、李萼堂、李樹森、范青雲、馬賢達、馬明達、吳連枝、馮玉璽、王景祥、田金鐘、尹樹春、霍慶雲、崔洪起、黃玉柱等。

今之八極拳法,遍及結夏,傳至海外。馬鳳圖、馬英圖棲身甘肅,傳八極拳法於西北五省區;吳秀峯在津授徒數百人;王景祥、田金鐘、等人在津,廣傳八極拳術;馬賢達、馬明達授藝國內外,其著述在國內外均有影響。滄州尹樹春受業於吳秀峯;青縣孫福太受業於馮林潮;肖官屯黃玉柱受業於狼兒口張福順,均傳藝於滄州市重點業餘體校教練。吳連枝曾一次接待香港、兩次接待美國、十一次接待日本訪和習藝者,並四次應邀赴香港、兩次接待美國、十一次接待日本來訪和習藝者,並四次應邀赴日本大阪等地授藝、講學。1982年,香港【技擊】雜誌刊載介紹尹宗琦的文章。同年,日本松田隆智率代表團來滄考察。

八極拳法之風格和特點明顯。其拳法發勁剛猛,爆烈驟變。躍進中以勢險而奪人,進擊中以節短而取勝。其招術、以挨、崩、擠、靠、戳、撼、頂、抱、裹、掛、突、擊為主。動如繃弓,發若炸雷,三盤連擊,八節並用,勢動神隨,疾如閃電。其動作,取十大象形:龍、虎、熊、雞、猿、鵬、鶴、鴕、蛇、鹿。發招進手,以氣催力,聲助拳威。其基本功之勁力為十大勁別:抖、縮、愣、含、驚、崩、撐、挺、豎、橫。拳訣曰: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形腳如鑽;閭尾中正神貫頂,剛柔圓活上下連;體松內固神內斂,滿身輕俐頂頭懸;陰陽虛實急變化,命意源泉在腰間。

八合肥市拳法有獨特呼及練功之術。行哼哈二氣乃其特常。調氣、行氣、發威用力之爆發力源於意力相通由放鬆到發力行丹田之真力。摟樁、跑板、懸囊乃其基礎功。練功要求定式穩,變式快,剛柔相寓,勁力集中。

八極拳法講十六大步。除馬、弓、虛、盤五種基本步法外,尚有闖步、拖拉步、盤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彈腿、側蹬、三掙提、蹁踹等。其手型,除掌、拳、勾、外,吳秀峯為便於農村青少年習練者記憶,以淺入深出原則,以常用工具為名稱,創編手型,即以槌、瓦、斧、杆、刺、叉、錛、鐮、體現雲、羅、提、按、刁、扣、纏、粘八大手型之運用。八極拳法之傳人,借純陽九宮劍之劍規為門規。門規為八要:一要心術正,二要膽氣重,三要耳目靈,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極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極小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太宗拳、太祖拳、華拳、飛虎拳、刀、提柳刀、六合大槍、六合花槍、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拳械套路,可單練,亦可對練。

民國二十年載:張殿奎,滄縣新縣鎮人,自設武館,授徒百餘。新縣鎮北距孟村鎮9公裏,東距羅疃村2公裏,人稱此地為『八極窩』。張之八極拳法定由孟村鎮所傳,但他從未說其師之姓名。其徒孫李福岐於1989年2月自辦精英武術社,習藝者百餘   人,授張殿奎所傳拳法。

八極拳(2)

八極拳悠久,經歷代傳人刻苦精研、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練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斷發揚光大,經久不衰,代代湧現出諸多的武術名家,在武術界影響很大。

 樓主| 文強 發表於 2006-6-28 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八極拳簡介

清雍正年間,著名八極拳大師吳鍾(字弘升)隻身三進南少林寺,機關暗器無一沾身,且一枝槍南七北六十三省,扎遍天下無敵手,被譽為"南京到北京,神槍數吳鍾"的美稱。

近代八極拳名家李書文(字同臣)練功成癖,寒暑不輟,深得槍法之奧秘,武術界內稱"神槍李"。練搶時單子托槍,槍鑽掖在腰間,運槍自如,在室內玻璃上扎其蠅死而玻璃無損。而他一手運槍一帶而出。裝200多斤綠豆的麻袋,用槍尖從地上攪起來轉三圈,然後放回地上。其弟子霍殿閣打敗了溥儀身邊的武士,做了博儀的武術教師,也使八極拳在東北三省得到普及和推廣。

1920年,東北三省著名將領許蘭洲仰慕李書文的功夫,特聘請到家中教其三子拜師學藝(許家福、許家祿、許家珍),同時李書文把得意弟於霍殿閣、李萼堂、孟憲宗、李萍興、劉利等帶到許公館一同學藝,同時學藝的還有回族馬英圖三兄弟、任國棟、柳虎臣、韓化民、張驤伍、鮑有聲、吳玉昆、楊桐茂、張世忠,並成立了國術館(天津、北京、黑龍江)。八極拳動作剛勁、樸實無華、發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洲"之勢。因此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

八極拳以頭足為乾坤,肩膝肘胯為四方,手臂前後兩相對,丹田抱元在中央為創門之意。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三盤六點內外合一,氣勢磅礴,八方發力通身是眼,渾身是手,動則變,變則化,化則靈,其妙無窮。

八極拳非常注重攻防技術的練習。在用法上講究"挨、膀、擠、靠",見縫插針,有隙即鑽,不招不架,見招打招。

八極拳的步型以弓步、馬步為主,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

八極拳的腿法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有彈、搓、掃、掛、崩、踢、咬、扇、截、蹬。

八極拳的主要內容有:

一、金剛八勢(基本開門練法):撐錘(崩弓竄箭急)、降龍(五嶽朝天錐)、伏虎(六合撲地錦)、劈山掌(劈山斧加鋼)、探馬掌(登山探馬准)、虎抱(圈攔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擠)、鶴步推(`鶴步推山穩)。

二、六大開:六大開為八極拳之絕技,意為先開門,後進招,凡與敵交手均不離此術。六大開是頂、抱、單、提、挎、纏。練六大開以三靠三合為要點招不離胯。

三、八極拳小架(同時可以配泥球耗軟架)。

四、練習八極拳時應先做好準備工作。習練時要先輕後重,先慢後快,同時舌抵上顎、發力時伴以哼哈之聲,以達內外合一,勁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動作也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全身上下協調一致。

五、大小劈掛掌:練習八極拳必須輔練劈掛掌,剛柔相濟,力達四方。因此有"八極加劈掛、神鬼都害怕"之說。

六、輔助操練的有:摟樁、靠樁、頂弓掌板、抽袋、跑磚等。

七、對練項目有:八極對接拳、八極對劈掛、八極對爪拳。

八、器械有:

1、六合大槍、雙盤槍點(滑大杆子)、耗大槍架。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萬勝雙刀、攔馬撅(撲刀)、春秋大刀。

3、月霞劍、青萍劍。

4、震山棍(行者棒)。其它有雙戟雙鈎、鴛鴦鋱、雁翅鏜等。

九、雙練器械有:對劈月霞劍、對盤六合槍、單刀拐進槍、撲刀進槍、春秋刀對雙劍、三節棍對雙拐、梢子棍對槍

十、其它有易筋經、大架太極、羅漢拳等。

總之八極拳內容極為豐富,是我國傳統武術中的一枝優秀拳種,我們應使之繼續發揚光大。

八極拳傳人簡介

八極拳原始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為少林寺第四門看山拳。八極拳系內由外家八種拳中之精華手法組成,故名為八極拳。

在我國武壇的拳術中,八極拳以剛、猛、狠、快而著稱。早期主要傳於河北滄州一帶,後傳人天津、北京和東北、西北等地。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極為剛猛。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

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發力於腳跟,行於腰際,貫手指尖,故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

八極拳系清雍正年間,一位自稱癲的雲遊高僧傳於山東海豐莊科村吳鍾、安弘聲(回族)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卒於嘉慶七年(1802年)享年90歲,是八極拳在河北省滄州孟村之祖也。

吳傳其子吳永、吳榮為二代。又傳吳坤、吳愷、李大中、張克明為三代。張克明傳黃四海為四代。黃四海傳其李書文、王鍾銓為五代。李書文傳其侄李善堂、霍殿閣、張德忠、霖、高喜臣、許家福為六代。霍殿閣傳其侄霍慶雲等、許家福傳鮑有聲、吳坤、王紹先、楊國茂、曹彥章、張孝先為七代。

鮑有聲(1911-1997),於1931年南京運動會獲武術比賽中量級第二名、銀盾1個、銀牌1枚。1932年全國第二次國考,獲槍術第二名、銀盾1個、銀牌1枚。1933年在上海運動會上,奪取中量級第二名、槍術第一名。1934年參加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獲大劈掛掌第一名,獲獎品寶劍1口、金牌1枚。

鮑有聲傳其子鮑雅軍、鮑雅齊、劉殿世、王世泉、趙有、趙泰安、陳生、錢振、為八代。曹彥章傳梁宗正、單英傑、崔傑、崔穎、戴建華、倪澤超、朱亞庭、仝彤、曹勇為八代。王世泉傳張鵬舉、張利等為九代。

八極拳(3) 康戈武

八極拳是一種短打拳術,有人認為『八極拳』就是【紀效】中所說的『巴子拳』,因該拳僅屈緊拇指、食指,其餘三指半握,拳輪似靶,故名。明末清初始改稱八極。取八極為八方極遠的含義,要求習者練武要精益求精,以遠致極,並以向『四面八方外撐』的『十字勁』,作為該拳的主要勁法。

 樓主| 文強 發表於 2006-6-28 00:11 | 顯示全部樓層

八極拳簡介

據【滄縣誌】記載,近代八極拳傳自清代康熙年間人吳鍾,初盛於河北滄洲孟村,吳鍾得自一名『癩』的雲遊道人,近來發現的材料證明,吳鍾本山東海豐人(現山東慶雲縣),得傳於化名『懶披裟』的僧人,僧本名張四成,張之師為孟村人丁發祥,傳說丁得傳於雲遊道人黃絕道長。吳鍾僅是遵師囑將此拳傳回滄洲孟村者。

八極拳的手型以拳為主,基本手法有挑、插、貫、衛、砸、推、刁、搓、削、架、壓等。步型以馬步、弓步、並步為多,步法注重震腳、碾步。該拳以肩、背、肘、胯撞靠的動作頗多,充分體現出緊逼硬攻、以短制長的技術特點。姿勢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勁力以沉墜勁、十字勁、撞靠勁為主,發力時講究以氣催力、以聲助勢。發聲主要有『哼』『哈』二音。八極拳的基本練習包括砸步和馬步撐掌站椿,以『摟貼撞靠功』鍛煉短打體能。以『六大開』和『八大招』為技術核心,所謂『六大開』即六種打開對方防守架式的方法,包括頂、抱、擔、提、纏六法。所謂『八大招』,指眼望三見手、猛虎硬爬山、迎門三不顧、迎風朝陽手、黃鷹雙搶爪、霸王硬折韁、左右硬開門、立地通天炮八招。還有八極對接、八極新架、剛功八極、八極雙軌、八陣拳和十二趟六肘頭等拳法。

由於八極拳好勇鬥狠,剛猛暴烈,具有很強的技擊性,古人有『文有太極可安天下,武有八極可定乾坤』之說。

八極拳(4)

中國拳術之一,全稱『開門八極』。『開門』意為以6種開法(即攻法,俗稱『六大開』)破對方『門戶』(防守架子)。『八極』,意為出勁可達到四面八方極 遠的地方。

八極拳起源於中國河北省滄州市的孟村回族自治縣。據【滄縣誌】載,清雍正五年(1727),一自稱『癩』的雲遊武林高手至孟村,見15歲的吳鍾練拳刻苦,加以指教。吳見來者身手不凡,遂留居家中,隨其習藝三年,『癩』辭別後二年,又隨『癩』的徒弟『癖』習練拳術和大槍,清雍正十三年,吳訪蒲田少林寺,於內設木人木猴等多種暗器的山門內三進三出,而無一暗器着身,遂名揚江南。爾後與尚武之恂勤郡王愛新覺羅.允醍較技,勝後名譽京城,當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鍾』之諺。以後吳鐘的女兒吳榮又將八極拳傳到河北省滄縣以外,並由此傳播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拳已遍及全國各地。

八極拳的技術內容、技法特點,均獨具一格。在勁道上追求蹦、撼、突、擊、挨、戳、擠、靠等勁。在技法上以六大開(頂、抱、擔、提、挎、纏)和八大招 (眼望三見手、猛虎硬爬山、迎門三不顧、迎風朝陽手、黃鷹雙抱爪、霸王硬折韁、左右硬開門、立地通天炮)為核心。套路內容有八極小架、八極拳(既能單練,也能對打,又稱八極對接)、八極新架、剛功八極、八極雙軌、八陣拳和十二趟六肘頭。八極拳擅長短打,劈掛掌擅長長打,所以歷來練八極拳者結合着練劈掛掌,相輔相成。兩者動作要領是:八極拳要做到『熊步虎爪』,要象虎一樣威猛,熊一樣鎮 定,而劈掛掌則要做到『鷹翅蛇腰』,要象鷹一樣矯健輕靈,蛇一樣蜿蜒旋轉。八極拳器械有六合大槍和八極劍。

八極拳的練法是先練八極拳小架,主要練好樁功,掌握重心和發勁的基本技能,然後再練八極拳,主要練化勁,最後練六大開拳。六大開拳傳人甚少。八極雙軌拳是近代在八極拳小架、八極拳、六大開拳的基礎上創編的。此外,練八極拳還要配合練打沙袋、練鐵沙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八極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據拳譜記載, 如今八極拳已傳至第七世,各傳世之人有吳榮、吳會清、馬英圖、霍殿閣、王景祥等佼佼者,現嫡傳掌門人吳連枝先生更是將其所獲精華發揚光大。在總結前輩們世代習練的拳路的基礎上,吳先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根據自己畢生的習練所得,重新續纂了【開門八極拳譜】,並錄製多輯VCD發行國內外,成為現在遍及華夏、流傳海外的正宗開門八極拳法的代言人。

現在,開門八極拳第七代嫡傳掌門人、八極拳八段高手、國家高級教練——吳連枝先生,為了將開門八極拳這一武林瑰寶發揚光大,在八極拳的發源地——武術之鄉滄州孟村開門授徒。

八極拳(5)

源流

八極拳是中國北方的拳種之一,又稱『開門八極拳』、『岳山八極拳』、『八技拳』、『八忌拳』、『把計拳』、『巴子拳』、『坐煞型』等。

八極拳的源流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資料,在此不在贅述(其實是我懶得打字)。

拳理

八極,言八方極遠之地。八極拳有出手四面八方,可達極遠的地方之意。

八極拳的諸多練法,其核心是『六大開』、『八大招』。

六大開:指〝頂、抱、擔、提、挎、纏〞六種基本方法,是各種動作的母系。「頂」是上領、下沉、左頂、右拉四面八方勁發力的十字整力;「抱」是緊縮一團,枕戈待發,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擔」是以拳輪為力點,由上往下的蓋、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變化;「挎」是彎臂短擊法和快摔法;「纏」有大小之分,小纏纏腕,大纏纏臂。拳譜中講述六大開:〝一打頂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順步趕,提挎合練單揚打,順步腰身便是纏,翻身頂肘中堂立,打開神拳往後傳。〞

八大招:(1)閻王三點手,(2)猛虎硬爬山,(3)迎門三不顧,(4)霸王硬折韁,(5)迎風朝陽掌,(6)左右硬開門,(7)黃鶯雙抱爪,(8)立地通天炮。

勁力:講求崩、憾、突擊。崩,如山崩之勢;憾,如震撼山嶽;突擊,為用法突然,動作乾脆。須貫通於肩、肘、拳、胯、膝、腳六個部位。發力瞬間要勁如崩弓,發如炸雷,勢動神隨,疾如閃電。以剛勁為主。

行氣:要求始於閭尾,發於項梗,源泉於腰,行步若淌泥,氣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氣下,(3)外方內圓,(4)含胸拔頂,(5)抖胯合腰,(6)手腳相合,(7)氣力貫通,(8)三盤連環,(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馬,即用擁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步法歌訣: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兩膝微下蹲,松胯易佇腰,兩肘配兩膝,八方任飄搖。還有 "八極,八極,兩腳不離地"的說法。

 樓主| 文強 發表於 2006-6-28 00:20 | 顯示全部樓層

八極拳簡介

技擊手法:講求寸截、寸拿、硬開硬打、挨。戳。擠、靠、崩、撼、突擊。口訣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摟、七硬、八摔。

技擊歌訣:上打雲掠點提,中打挨戳擠靠,下打吃根埋根。講求三盤連擊。迸則發,退則穩,身不舍正門,腳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處。

八極拳技擊講究彼不動,我不動,彼若不動,我以引手誘敵發招,隨即用崩開裹迸之法強開對方之門,貼身暴發,三盤連擊,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舉成功。

練功要領:一練勁力如風魔,二練軟綿封閉撥,三練寸截寸拿寸出入,四練懶龍與臥虎,五練心肝膽脾腎,六練筋骨皮肉合。

特點

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為主,動作簡潔樸實,勢險節短,猛起猛落,硬開硬打,多肘法,多直線往返。發力暴猛,剛烈,以氣摧力,並發哼、哈二聲。打法有挨傍擠靠,蹦撼突擊,硬迸緊攻,貼身近發,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的特點。

功法

1.闖步、震腳:

(1)闖步:一腳原地震腳之後,另一腳迅速向前沖淌而出,身體隨之向前闖撞,成馬步姿勢。勁力充實,氣勢雄壯。

(2)震腳:又稱跺子腳。一腿屈膝提起,離地約二寸,然後全腳掌迅速落地下震,五趾抓地。一腳為單震,兩腳眺起同時落地為雙震。震腳時並發"哈"聲。

(3)碾震:全腳掌着地,然後足跟提起內轉、外轉落地的震腳為碾震,並發"哼"聲。

本頁內容取材自李元智前輩所著之八極拳一書(教育部體育司出版)。全書分為兩章,第一章為單練,第二章為對練。因為是直接從書上掃描下來,所以全部為圖形檔。

八極拳基礎知識

1、名稱的由來

八極拳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但近代根據其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的特點,以『八極』二字定名。

2、起源

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一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二說,源於武當,是道士所創。三說,是清代河南嶽山寺和尚張岳山創。四說,是清代一號『癩』的雲遊道士所創。但均無確切史料依據,故其起源有待進一步研究。

3、八極拳的風格

八極拳具有獨特的風格,在武林界獨樹一幟。除了通常門派都能見到的『拳打腳踢』外,還重視了『崩撼突擊』和『貼身近發』。就是所謂的近身短打。

八極拳短小精悍、迅猛流暢,是一種健身、技擊(防身)、競技(表演藝術)兼備的武術(功夫)。在練功過程中,遵循人體生理規律的變化,從基本功(八極架)開始,一步一步加以訓練,達到強健筋骨的目的。

八極拳之所以雄距拳壇,代代相傳,是因為它的技術內容和技法特點,均獨具一格。八極拳在勁道上追求崩、憾、突、擊、挨、戳、擠、靠等勁。

4、八極拳的訓練,可以增強人體的力量、速度和靈敏度,同時培養人們勇敢、頑強的作風。

八極拳發力剛猛,有頂、抱、單、提、胯、纏六種發力方法。八極拳法講十六大步。除馬、弓、虛、盤五種基本步法外,還有闖步、拖拉步、盤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彈腿、側蹬、三掙提、蹁踹等。其手型體現雲、羅、提、按、刁、扣、纏、粘八大手型之運用。八極拳法之傳人,借純陽九宮劍之劍規為門規。門規為八要:一要心術正,二要膽氣重,三要耳目靈,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極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極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太宗拳、太祖拳、華拳、飛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槍、六合花槍、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拳械套路,可單練,亦可對練。

5、八極拳具有很強的實戰價值,部隊、武警中操練的擒拿、背摔、格鬥等,都吸收了八極拳的某些特點。

【武林史話】記有八極拳師的三大保鏢如下:『八極拳』乃是以其強勁而對中國近代史頗有影響的拳法。八極拳手李書文是馳名天下的神槍(大槍)手,曾被許蘭洲將軍、李景林提督等召用為保鏢和武術教師,在軍閥割據時代,曾活躍在風雲多變的中國政治舞台上。而李書文的三個弟子,也曾在激烈變革的中國近代史上扮演過奇異的角色。

李書文的大弟子霍殿閣做過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和警衛官,直到偽滿。

李書文的最後一個弟子劉雲樵,在國民黨政府警備隊服役,當過侍衛隊教官和蔣介石警衛。

而與劉雲樵同時跟李書文學八極拳的李健吾,做過主席的警衛。

如此,傳奇般的李書文的三個弟子先後出現在多變的中國歷史權力層支撐點上,可見八極拳的強勁。

6、就藝術而言,八極拳姿勢舒展、協調優美、神形兼備。

解放後,八極拳作為傳統項目,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得到積極地扶持和發展。例如(摘自【武林】1990年10月總111期):1953年八極拳師與弟子參加了華東區第一屆人民體育運動會,後李贊臣拳師代表華東區參加全國武術比賽,並以九節鞭名列榜首,又於1956年在北京的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傳統槍術第一名。在1979年的南寧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獲得二等獎,其弟子宋學恩獲冠軍。李贊臣的弟弟李良臣及其子李燕俠也獲得金牌。李贊臣拳師後來還在1980年的太原和1981年的瀋陽兩次觀摩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7、八極拳譜系:見『世系譜』

八極拳全名『開門八極拳』。尊『癩』為一世,吳鍾為二世。吳鍾無子,中年得一女,名榮,為習武近30歲嫁於海豐習長拳者戴氏。她遵『開門』之精神,將長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飛虎拳、桃花散等拳術依八極拳法之風格,提煉修改,傳回孟村。此後,求習八極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吳及族弟吳鍾毓開門授藝,求藝者數十人。除本鎮吳、丁各氏外,亦有羅疃等地者。

民國二十年載:張殿奎,滄縣新縣鎮人,自設武館,授徒百餘。新縣鎮北距孟村鎮9公裏,東距羅疃村2公裏,人稱此地為『八極窩』。

8、八極拳在濟南的流傳:

李贊臣自解放前起一直生活在濟南,終於濟南。入門弟子如下:

李宗慶、曹修田、唐廣立、田延濱、乙立清、曹立章、李安俠、馬全喜、鄧家其、孫遠忠、王立勝、於憲亭、張國良、聞保安、劉平安、騰培棟、 張士生、宋學恩。

9、國外對八極拳的研究也很重視,日本曾特意派代表團來華學習八極拳。現在八極拳在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地均有傳播。

拳諺中常說:『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見【武林】總66期)

八極拳拳歌

頭要頂,頸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動作乾脆,發力剛猛

挨、幫、擠、靠無處不到

拳訣

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形腳如鑽;

閭尾中正神貫頂,剛柔圓活上下連;

體松內固神內斂,滿身輕俐頂頭懸;

陰陽虛實急變化,命意源泉在腰間。

練功要領

一練拙力如瘋魔,二練軟綿封、閉、撥,

三練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練自由架式懶龍臥,

五練心肝膽脾腎,六練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訣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兩膝微下蹲,松胯易擰腰,

兩肘配兩膝,八方任逍遙。

發力要求

始於尾閭,發於項梗。

源泉於腰,發力於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氣下,外方內圓,含胸拔頂,

抖胯合腰,手腳相合,氣力貫通,三盤連進。

技擊歌訣

上打雲掠點提,中打挨戳擠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門,腳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處。

貼身近發,三盤連擊。

實戰步型要求

弓不弓,馬不馬,丁不丁,八不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