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99|回复: 0

[大成拳(意拳)] 练好意拳把握“度”是关要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07-6-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度”的解释有很多,有大度、风度、尺度、适度等,意拳能否练好把握”度”是关要。练好意拳首要把握“四度”。

一是“大度”,练拳首先练精神气质,具有神形兼备的韵味,精神开放拳术动作才能自然舒展,流畅大气。二是“风度”,凡事都有它的自然规律,练拳要按它的风格特点要求,深入进真实的意境状态,把拳练得有滋有味的感觉。三是“尺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练拳必须按拳法的规矩练,遵循如方圆,高低长短,虚实转换中的规矩尺度。四是“适度”,凡事要适可而止,不偏不倚,掌握好火候是关要。

笔者学习意拳多年,常用四句话来衡量把握修炼意拳之“度”:老了老了,老的过火了;贪了贪了,一贪就多了;糊了糊了,糊的变味了;偏了偏了,偏的离谱了。所以什么事都要把握好适度,练拳也一样,不能把拳术练老了,练的太死搬了。不能贪的多了,人一生精力有限,贪多就抓不住主要内容练习,就会顾此失彼,是不会有所成就的。练拳要有指导思想,不能盲目没有目标地稀里糊涂练拳,要有科学依据指导练拳才能行。练拳必须找对拳术中的神韵,不能把拳术练的走形变了味。练好拳必须要以拳学理论为指导,搞通拳学中的主次关系,从站桩基础功做起,抓住拳学主体的内容深入进去。拳学理论如同靶上之环,要看得清,瞄得准才行,偏离了准心位置,什么东西都找不到了,好似盲人摸象一事无成。

学习意拳必须先从王芗斋先生拳学著作提出的重点理论去深入学习,练习站桩,试力,试声,发力,步法,推手,断手七步功法,都要以意拳拳学理论要点为依据,才能学好意拳之神韵;要从重点理论中反复研究、分析,理解、认识其中的涵意,才能规范地学好意拳之内容。王芗斋老先生的意拳学开首就提示后人:“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告诫后人必须认识到站桩功对拳术的重要性。

学习意拳首先从站桩、试力起手。在练站桩时,要从王芗斋先生提出的“四容五要”中找感觉。“四容”为头直目正、神庄气静;“五要”内容:恭、慎、意、切、和。把握好“四容五要”法是学习意拳的基本要素,只有“遵循”四容五要法,在练功时有一种平常的心态,保持有拳论“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的要求,才能在练站桩时找好王芗斋先生提出的“内虚领,外挺拔,舒适得力为基本不动的原则,更以刚柔、虚实、动静、紧松同时起参互错综作用为方针”的站桩感觉。通过练站桩功,具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身心发生变化,才能学好意拳试力、发力过程。

意拳七步功中试力时,王芗斋先生的弟子何镜平谈到老先生描述站桩与试力的关系,“试力是站桩的扩大,站桩是试力的缩小。”试力要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动欲止,欲止欲动”中找感觉。于永年先生曾言王芗斋老先生形容试力犹如哄小孩玩一样,“劲大了不行、劲小了也不行。”这些论谈都是要求练拳适可而止把握“度”的重要性。试力就是要把站桩得到的东西,通过精神意念假借在微动中,能与体外联系在一起,体认用意与外界物体牵挂感,培养身体梢节在缓慢运动时产生拧旋滚钻力。

关于身体能有松紧变换时,王芗斋先生论道:“松紧枢纽在于上下,上下相引乃为周身互争之法。”如何能把握好这一关,先生解释为“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这些论要,就是要求身形上下,通过用站桩、试力方法,调整人体身形上下一体有立体劲。用站桩、试力调整好身形整体劲,才能解决好人体前后、左右的劲路,人体上下相引用意与外牵拉互为,然后才能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整体弹簧力。

人体下肢腿脚训练用摩擦步法,通过用试力方法把腿脚训练的如同上肢手一样的灵巧,是同样按试力要求领悟其中之妙法。首先用意从手试力中找感觉,用上下相引乃又相争之要法调整好身形立体劲,把腿脚步法调整的运用自如,把身形上中下劲路协调为一体,最后才能达到“脚无定位,手无定形”变化莫测的拳法要求。

关于意拳发力过程,王芗斋老先生提出:“力不可由内向外张,须由外向内引,其力方能外发。”要想找好拳论中描述的发力感觉,重在有用意能与外界建立相互牵拉互为作用的感觉。利用站桩、试力中培养与体外相联系的内在力,才能掌握意拳论中最朴实又关键的“松紧紧松”身心能变通的关系。能用意同外界发生牵拉联系,才能刺激身心有“松紧”转换产生源动力。在身体能有“松紧”变换矛盾发力过程中,还要符合意拳“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拳学原理要求,符合拳学原理,才能在拳术发力过程有“力不空发,意不空回”的浑圆力。力永远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状态中互生互变的。身法在运动时,整体有“进步似崩绳,退步如牵牛”意感,在进退运动步过程中始终要同外界保持有牵挂联系感,才能完善意拳发力过程。姚宗勋先生意拳发力中的下发力,就是有代表性的“力由外向内引,其力方能外发”的拳学原理运用。

在意拳发展过程中,很多人站桩、试力、摩擦步基础功练得非常到位,而在发力过程中存在与基础功脱节的现象,一是平时练拳没有与外界用意建立好牵挂感;二是不利用意拳学“松紧”频率矛盾转换发力,没有发挥出传统武学中力变寸间的原理,只是用局部向外争力,没有利用精神意念假借外界的引力。

王芗斋先生拳学理论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用“假借无穷意,精神浑圆真。本身皆具备,反向身外求”的辨证关系来指导练拳,用精神意念与身外物体相联系,诱导身心本能有松紧、紧松变化产生矛盾力。拳学论点犹如发酵剂,通过体认才能浸入到整个拳学领域。练意拳要从站桩时就能用精神意念与外界建立牵挂联系,诱导身体能产生“松紧”变化矛盾力基础练起,找准拳学航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才能把意拳学好。

笔者深感拳学理论指导思想对练好拳术尤为重要,但难尽述其内容,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