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06|回复: 0

[气功] 《“气沉丹田”新解》之我见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5-12-2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林与太极》2002年12期载臧保东先生《“气沉丹田”新解》一文,认为“气沉丹田”只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特殊的神经机能反映”,从而否定“丹田”的存在以及“气沉丹田”的理论。

诚然,由于的古典著作和气功的实践均未对气功的奥秘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丹田”这个名称是否科学,也是可以讨论的。本来,“丹田”这个名称,就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丹者,道家炼养之物;“田”者,“丹”所产之地。产稻者,谓之稻田;产丹者,谓之丹田。道家炼养内丹的地方谓之丹田,虽不科学,又有何不可?

然以上止于争名,不能解决“实”的问题。且看作者是怎样分析的。

首先,我们看作者是怎样看待丹田的命名的。笔者认为:“他们所说的丹田,包含着道家炼丹、修炼长生不老之功的唯心主义色彩”,“足古时候人们练功到一定程度时,小腹处有温热等特殊的感觉出现”,“他们把它作为炉火中烧练出来的所谓长生不老的‘丹’,美其名曰‘内丹’,于是就把这个所谓炼内丹的地方称为‘丹田”’。丹田的命名源于道家的炼养内丹,的确不错。然而丹田一词的命名却不是由“气沉丹田”的感觉所得。达摩禅师从印度高僧宝冠(达摩之师)处学得胎息之法,后到中土(即中原地区)传道,就将这一功法传于门人。后来佛、道互相渗透,道家人物也习得胎息一法,作为修炼内丹的根本大法。道家习胎息者名家辈出,道藏经典记载颇多。而佛门主于坐禅,后又发展为的各门各派,重技击之术,遂使胎息之功的修炼反逊于道家。所以“内丹”一词,频于道家著作见之,而“气沉丹田”才为习武术者的炼气的一般要注。孰不知,“气沉丹田”,较“胎息”为浅之又浅者也。欲知“丹田”之说,岂可从“气沉丹田”处索解。唐代的《胎息经》说:“胎从人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其中“胎”指“圣胎”,即精、气、神的混融物,也就是“内丹”。人在胎息状态中,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只要鼻中微微引气,相引从四肢百孑L中出;后气续到,但引而不吐,吸气时徐徐缓和,绵绵若存,和一般练功者练习站桩功时“气沉丹田”有天壤之别。若以为“丹田”是练功者的温热等感觉,实乃管窥蠡测,笔者宁可阙疑,不予苟同。至于丹田的位置,或在脐中、或在脐下1寸至3寸。原因是古人将丹田当做一个点(即穴位)看待,若当做经络系统中一个器官看待,当有一定范围,便可解释得通了。

再看作者对“气”的解释。文中说:有人认为人身上有“气脉”,如“任督”二脉,也有人认为是人的“精华”在身体运行等。众所周知,黄帝《内经》即已对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有了系统的阐述,《内经》是中国中医学的经典著作,练习气功者对经络学也不可不知,气功的点穴术更是以气血流注的原理为根据的。而作者以“有人认为”,似乎是道听途说,似乎是有点小看这一学说了。《·经脉》上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医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其作用可谓大矣。由于作者忽视了经脉及经气的特殊性,遂将“气沉丹田”之气,和肺呼吸之气以及运行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气”不加区分,以肺呼吸之气只能在肺部运行,不能到达腹部及其它部位,从而否定其余二气的存在。那么,作者所否定的,何止“气沉丹田”一说,经络学说也将不被承认了。反之,若经络之气等同于呼吸之气,那么人体岂不同于充气轮胎,有何功力可言。况且,呼吸之气在肺部的新陈代谢,也涉及动脉、静脉及红血球等组织与细胞,其间还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气沉丹田”之气,在丹田中的变化及向人体的其它部位传输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当不减于肺呼吸之复杂。若不深探其究竟,又怎能轻下结论。

前面已经说过,“气沉丹田”,乃是练功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深层的功夫。初学者对丹田的理解可能限于感觉,但这种感觉是不是像作者所说的是一种神经感觉呢?诚然,人的神经系统遍布全身,“气沉丹田”不会没有感觉。但感觉是一回事,而“气沉丹田”的过程才是本质的东西。气功修炼的目的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以及各种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若止于感觉,效果从何而得。当然,“气沉丹田”离不开呼吸。气功之呼吸,在促进肺呼吸的同时,更有胎息者在,决不可与肺的呼吸混同,确是笔者的一点真切体会。

笔者虽然维护“气沉丹田”这一气功经典理论,但并不盲目迷信“内丹”有使人长生不死的功能,只信其有祛病延年的功效。以上所言,非针对《新解》一文而发,也无以一一辩明,姑说之,且听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