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406|回复: 1

[大成拳(意拳)] 大成拳毛发如戟——内劲修炼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5-12-2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桩功为求取整体劲力的核心功法。谈及桩功之修习,目前大成拳界多有论述,但大多是以意求力,或以力求意,各有所长。然矛盾之统一,体现拳学中的相互对应,就不得不使我们再深一层次地去探讨在意与力之间是否有一连接的纽带而达“意即力也”的平坦之途,因此,笔者的所述必将触动一些人的敏感神经,甚至招来非议。不过在是与非面前,真经只有其一,孰优孰劣,君请自鉴!

芗斋先生早期传艺是以炼气、养气为主,其所传之浑元桩功要求静心定意,以体认呼吸之绵长,再以呼吸之绵长而达丹田之充盈,继以丹田之充盈再贯满全身而达于四梢,如此内劲生而力量足。由此可知,所谓内劲(内功)就是通过一定外形的配合而调心、调息来改善人体内部的机能,使之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三全之境和所谓“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旺盛、健康的生命机体,这才是浑元的真正含义。故浑元之意不是什么抱球、抱树的意念的活动,而是自身通过内在的修法而达到“整体如铸,身如灌铅”的周身膨胀力,故老一辈称之为“内浑元”。笔者认为,不求内劲修法,只苦练桩功经年,试力、发力也不过是拳学表皮而已。因此习练大成拳要在意、气、力三方面下功夫求之,尤其是在气上细心研究,掌握方法,合理训练,使内劲滋生而达功夫上身,如此方为大成拳正轨。

1926年前后,芗斋先生所著《意拳正轨》一书阐述拳学之秘,其中有炼筋骨、炼气、养气之论。1939年,芗斋先生寓居北京,弟子齐执度整理之《拳学新篇》中言:“芗斋先生授拳,尝以意、气、力并重,并极重‘气’字。”且该书中尚有养气之论(但已无炼气之说)。1994年,芗斋先生《拳道中枢》完稿,文中仅有意力之说,已无气法之论。1959年,芗斋先生《桩形与四形》一文补充前言对气法一说做了解释,即:“此文原为《意拳论》之一部分内容,后为考察从我学者是否有切实体认,故从《意拳论》中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者谓我何求!”那么此篇桩功内劲心理及生理的把握关键及健舞之四形在《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中的确没有记载,所以芗斋先生之《意拳论》即指《拳道中枢》而言,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他是为了考察在京期间的从学者是否在不明内劲修法的状态下也能修出内劲而进行的一种实验,但结果是得出了芗斋先生否定气的论断,并一直影响了几代传人。

笔者曾追随数位名家修习大成拳,但均无内部调整法,甚至可以说谈气变色。后笔者拜识津门李洪喜先生,才知其所传承的大成拳中极重视内劲功夫的培养,而且爆发力之强劲触之即飞,方信内劲之存在,并拜学重修,虽短短数载,但进益之大可说日新月异。由此笔者才明大成拳之真义所在,当为内劲功夫的培养。从《意拳正轨》到《拳学新篇》,再到《拳道中枢》及《桩功与四形》,叙述了芗斋先生探讨拳学的基本过程,从开始的炼气阶段归于养气阶段,再由养气阶段而达养神有意阶段,这是层次的提高所产生的不同认识。而今人则根本不明炼气、养气之理,直接养神存意,岂非天方夜谭。故大成拳之失真当为内劲功夫的丧失为主要原因。

那么“气”究竟是什么?近年来,这一敏感的问题一直在大成拳界有所争议。笔者根据洪喜先生传授,又经大量参阅有关资料及经过自身之体认,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武学之根本离不开气的培养,而气的培养必须经历两个阶段的训练来完成,方可达到内劲充实。这就是炼气、养气。炼气之法就是通过一定的呼吸方法来加强内部气血的运行,使气血运动获得改善,达到充实饱满的状态,在外部则使肌肉、韧带形成张力,骨骼具备撑力,这种形态结构的外力形成,均由内部气血流量大小决定,故气贯全身、浑元均整之力均由呼吸培养之法获得。训练有素者,在体形上将有所变化,如腰腹充实,胸背圆实,四肢变粗、沉重,但并非增长脂肪的肥胖,而是全身肌肉呈流线形,不产生块状肌肉,但十分坚韧和有弹性。所以炼气之法当为内劲滋生的根本,拳学中呼吸方法有先天呼吸和后天呼吸法两种,这两种呼吸方法对内劲的培养各有侧重,先天不足,必须培养先天;待先天之呼吸达到要求后,再辅以后天呼吸法,如此才能气贯全身,芗斋先生所言“以后天补先天之不足”即指此意。

养气之法则是对炼气之法的一种调解,因炼气的目的是培养内劲,然而内劲形成后,这种在呼吸作用下形成的力量尚不能灵活自如地应用,故谓之“浊圆”。老一辈称之为“武火”修法。“武火”顾名思义,就是力量偏刚尚有棱角,有“过”的现象,而养气之法则是在内劲不失的前提下忘掉呼吸,任其自然,利用神意的培养和形体的放松使内劲在体内自由流动和运行,从而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的内劲协调统一的传导,故老辈称之为“文火”修法。最终文武火相合,即阴阳平衡而达自然之法则,所以大成拳之养生桩乃拳学中高级功法,并不适合初学者,因为初学者根本没有内劲或内劲不足就进行放松训练(炼气未达标准),用文火无法滋养体内功力,更达不到培养功力的目的。为何先练明劲,后练暗劲和化劲,这是有阶段性的步骤。如果没有明劲功夫,你所习的暗劲和化劲只是偷机取巧的手段,这种技巧只能试劲而不能实战。呼吸功能达到均、慢、细、长之境乃拳学内劲气血流动的最自然状态,是呼吸深长、内劲充盈后的自然呼吸,这种自然呼吸非功夫达到上乘境界方可做到,道家称之为“忘息”,故没有呼吸方法的训练,内劲根本无法形成。这也是很多大成拳友修习时虽痛下苦功,但却不长功夫的症结所在(这也是大成拳为何上不了擂台的原因之一,体能极差、肺活量不够)。

调整呼吸之法,芗斋先生亦称理气,即调理气息之方法。气是人体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呼吸而达吐故纳新,使心肺扩张、收缩,来保证心脏这个血液循环的动力泵进行有力的搏动,从而促进血液的流动。而气产生的压力大小将导致血液循环的能力。压力小(呼吸量小),血液流动缓,身体便不强壮;压力过大,血液流动过快,血管壁扩张超负荷,容易裂,伤身体(憋气的道理就是如此)。故呼吸之法也须合理训练,久而久之,随着功夫的进展而延长呼吸,最终不但内劲充盈,而且变成了自然呼吸(即通过合理训练后形成的匀慢、细长的呼吸取代了没训练之前的呼吸)。这种自然呼吸因为呼吸的能力增强,体表毛孔随之张开,起到辅助口鼻呼吸的作用,故前辈有“毛孔呼吸”之说法,即芗斋先生所说之“毛发如戟”的状态,如此才有支撑宇宙与大气相呼应的超级感应能力,从而达到“一触即发,有感皆应”的敏脆身手。

 楼主| 无端 发表于 2015-12-2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成拳毛发如戟——内劲修炼

气在发力时的作用至为重要,比如说虎形发力,当后足蹬地时,后脚与地面形成一个作用力,同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向上传导达于梢节。那么后足的蹬力力源在哪?按现代科学解释,是胯下坐使脚产生向下的压力而形成向上的反作用弹力,但是从内部讲,如果没有脊柱运动对腹部的压力,没有隔肌对腹腔的压力,丹田不瞬间鼓荡,那么胯向下的瞬间坐力就大打折扣,同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也不会强劲。因此形于双手的爆发力在于形体正确的动作和协调性以及内在劲力瞬间爆发的起动速度。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形有象,液态无形有象,气态无形无象。从人体生理方面讲,固态者人体之肌肉、骨骼、毛发等,液态者人体之血液及津液等,气态者人体之呼吸。而从力的生成形式讲,则由气态压缩催动血行,血行于四梢而力贯骨肉,骨肉伸缩形成外力作用于体外。如果没有内劲,仅凭骨肉之伸缩也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但因为缺乏内部的起动和支撑,也仅仅是外力而已,其威力则大减。气之运行,芗斋先生称之为“呼吸弹力”或“隔肌动力”就是对内劲释放为外力的合理描述。如果内劲不足,你体内的弹力也不过如泄了气的皮球,什么鼓荡开合,什么浑元互争全成了泡影。由此可知气并不是什么神秘物质,但因为他是无形的物质,所以有人就否定他,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空气你看得见吗?难道空气不存在吗?人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就是因为这一口气而存在。故从拳学的领域中如何培养强大的力量就要从有形和无形中共同探求,有形的肌肉、骨骼容易抓住,无形的意、气却成了神秘之物,因为他存在于形体之内,难以感知。然而中国的内家拳的形成告诉我们,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精神与物质的联结纽带就是人体的呼吸功能,否则精神与物质怎样达到矛盾统一?

至此,笔者不愿再做深谈,留下些许回味让读者去感悟些东西。芗斋先生早已驾鹤西行,他留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不去探求,那怎么去真正了解这位在中国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我想仅仅盲目地崇拜不如去探求他武学生涯中的每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全部是他的最终结果,失去了这一条,王芗斋永远生活在后人的幻觉中。这是大成拳的悲哀,也是大成拳后来人们的悲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