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健身樁過渡到技擊樁
人們通過健身樁的鍛練,逐步對站樁中運用意念活動統帥周身有了一定的認識,下一步就要從事技擊樁鍛練。技擊樁是學習技擊的基本功,它是在健身樁的基礎上運用意念活動使全身建立爭力,進而使身體與外界建立爭力,求取拳勁──「渾元力」。傳統意義上講,「渾元力」是指上下、前後、左右四面八方的意力達到平衡均整的狀態。求得「渾元力」的樁法叫技擊樁。
雖然這兩種樁法在要求上有所不同,但內在是有聯繫的。我們如想健身 病,可不必練技擊樁。如果要進行技擊訓練,就一定要從健身樁入手。因此,這兩種樁法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二、技擊樁如何培養「渾元力」
練習技擊樁的目的是培養「渾元力」,技擊樁中的渾元樁是學習技擊的基本功。下面,就如何練習揮元樁進行講解。
練習渾元樁時,兩腳分開 60 度(似稍息步),前腳邁出一步,再向外邁出一腳寬,後胯微向內擰一點,前腳抬起,胯後靠,將前腳送出、拉回,處在得力的狀態。這時,前腳腳趾似有扒地之意,前腳跟微虛,仿佛踩在一張薄紙上,輕輕拉動,有阻力即可。胯向後靠,膝蓋前指上提,設想前後如有木支撐,用意不可用力。兩腳承擔的重量是前叄後七或前四後六,又稱為丁八步。頭虛領挺拔,下頜回收,眼向前看,兩手抬起如抱球狀。手指做屈,十指微張,手指相對,手心向內,兩手相距兩叄拳。要求左手不往身右去,右手不往身左來,前手不超過前腳,後手在後腳位置。前手略高於肩,後手與肩平。兩臂彎曲,肩放鬆,肘下垂。
接下來就要運用意念活動,建立矛盾爭力,進而建立周身與外界的爭力。頭虛領,腳下踩,似有彈簧相爭。設想手指間有細小彈簧相連,兩手腕部與頸部似有彈簧相連,胯後靠下坐,膝前指上提,兩腿間有外分內合之意。設想自身如一巨人,手中環抱一棵大樹,樹與自身成一整體,意想向前推,推不動;往回拉,拉不動;向上提,提不動;往下栽,栽不下去。向外分,分不開;往 合,又合不攏。大樹隨着意志與自身似有微動之意,動作大了,力就散了。總之,外形動作起小,鬆緊轉換越快,周身就越靈敏協調。練習摸勁時,在保持上下、前後、左右的爭力的前提下,注意身體與樹相爭。身體向後時,十指略有外分和上提的力。向前推出時,兩手略有內合和向下的力。還要照顧到全身各部,注意頭與腳相爭。胯與膝相爭、腿與腿相爭。只要意念一動,身體各部相爭相連,身體與外界融為一體。在意念的誘導下,周身各部力隨意轉,意到力到。再進一步練習時,就此一站,似乎什麼都沒有,可一碰又什麼都有,隨心所欲,意力不分。
三、技擊樁在技擊中的作用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樁起。所謂「真髓」是針對「渾元力」而言的;「拳」是指運動的外部表現形式。技擊樁的外形構成了技擊的基本間架,它更重要的是內在涵義。外形可以模仿,內在的精神力量則需要在精神高度集中下,運用意念誘導求得。通過千萬次的反覆訓練,求得動力定型,並加以強化。通過特定的外部形式練出「內在」的力量,「內在」力量則需要在特定形式下進行強化,在激烈的對抗中,不變形,不失真,這樣才能運用自如。
四、練習技擊樁應注意的問題
練習技擊樁時要注意間架的調配,「丁八步」前腳不宜伸得太長,步子太大不靈活,步子太小則不穩。站技擊樁時,重心前叄後七,前腳可隨意提起,後胯不僅支撐身體的重心,還在於它具有吞吐虛實之力。
手不要總是一種鍛練形式,可放低、放遠或放近些,調整後,兩手仍回到原位。
意念不可過於集中,意念過於集中容易使身體發緊,要形松意緊。鬆緊既是肌肉的鬆緊,又是精神的、心理的鬆緊。而肌肉的鬆緊又是靠精神意念來控制的。所以,在練習技擊樁時,應掌握精神與肌肉之間的鬆緊關係,正確地訓練,既能氣血楊通,增強新陳代謝,又能周身舒適得力,隨機隨勢,應感而發,在實戰中發揮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