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渾圓功(又名意拳)的五形動功,是王安平先生在河南開封工人療養院工作期間,根據意拳大師王斌魁老先生所傳授的武功,經自己實踐消化後而創編的。現在,五形動功已成了渾圓功的主要內容之一。
王安平先生認為,對渾圓功來說,樁功是根本,試力為關鍵;五形動功的試力,是練習渾圓功的必由之路。由於一般人總是好動不好靜,只練樁功似乎太呆板,站後老想動一動,尤其是疾病消失,身體康復了,身上有一股勁,不動就憋得慌。實踐證明,只要動得合理,靜功和動功的有機結合,對治療疾病、增強體質是大有益處的。用中醫的理論來解釋五形動功,即:虎撲,可鍛煉力量,擴張肺氣功能;熊晃,鍛煉肩、腰、胯關節,舒肝解氣;猴轉,鍛煉活潑靈敏,活腰壯腎;蛇動,鍛煉上下協調,左右相應,舒展筋骨;鶴飛,鍛煉平衡,增強心肺功能。渾圓功的五形動功,應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完全像不可能,也不必要,以似像非像為佳。五形動功,是一項內外均練的動功。運動起來,體內的心、肝、脾、肺、腎,體外的手、眼、身、腿、步同時得到鍛煉。在鍛煉中始終要求以身動為主,身動又要以腰動為主,以腰帶動身,帶動臂腿,帶動手腳,做到身手齊動,周身一家。
五形動功要求周身放鬆,動中求靜,動起來速度不要快,越慢越好,越鬆柔越好;動起來用意不用力(即在思想平靜中,體會麻、熱、脹在體內的動態,以及身體外部的反應),好像自己如兒童一般在做遊戲,無拘無束,天真逍遙。下面談談五形動功的練法、臨床效應和技擊意義。
一、鶴形:兩腳自然站立,兩手臂在身體左右兩側,五指張開,手臂與肋部之間間隔一個拳頭。用腰胯提起右腿緩慢向前邁步,起腳要平,當腳向前運動距後腳有一腳之長時,前腳尖再緩緩落地。待前腳落穩後,身體重心慢慢向前移,當身體重心移到右腿時,左腳再緩緩提起,慢慢前行。兩腳如此交替運行。
注意:兩腳運行路線如同火車的左右兩條鐵軌;運行時,要求越慢越好。意念兩腳如踏雪,兩腳似趟泥。
鶴飛行:其它不變,只把下垂的左右兩臂抬起,伸而不直,高不過肩,掌心朝下,隨着身體的上下起伏而緩慢擺動兩臂,意念自己如仙鶴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鶴形對治療高血壓有特效。另外,對心臟病、呼吸系統病、消化系統病、半身不遂、老年行走困難、下肢靜脈曲張等症均有明顯療效。鶴行步是一切步法的基礎(如摩擦步、陸地行舟步、三角步、雞行步、鴨行步、槐蟲步等),是增強腿腳功的修煉之法。
二、熊形:渾圓樁自然站立,兩手掌從抱球式改變為半握拳式,高不過肩,兩手臂彎曲,身向左轉,右拳前伸(兩拳面朝前),眼向前平視。上式不停,身向右轉,左拳前伸,兩拳交替反覆進行(拳向前伸出時,大小臂不要伸直,兩拳相距既不超過肩,也不小於一個拳頭)。原地熊形熟練以後,再練習行進中的熊形。當身體向左邊轉動伸出右拳時,右腿隨之提胯前行;當右腳落地重心移到右腿時,左拳左腿隨之向右前方轉動前行。如此左右交替反覆練習。
注意:左右腳向前行動時是慢碎步,不可大步亦不可快步。意念運動時猶如黑熊一樣搖晃而行。
熊形對腸胃病、肝病、腹脹胸悶、消化不良、坐骨神經痛、壓縮性骨折、腰椎間盤突出、腰骨質增生等慢性病有良好療效。熊形是五種操拳的基礎,如炮拳、鑽拳、圈拳、栽拳、崩拳等,都無不出自於以養生操為表象的熊形。用之於養生治病它是文雅的,用之於散手搏擊它是兇猛的。
三、猴形:兩腳與肩同寬自然站立,兩手五指尖撮合向前向上平舉,高不過肩。身體重心向左移到左腳,左腿屈膝下蹲,右腳尖點地,腳跟提起,右手下落放在右膝上方,左手提至左耳外側,身體向右方移動,兩眼向右後方看。上式不停,身體重心左腳慢慢移到右腳,右腳跟落地,左腳跟提起,左手下落放至左膝上方,右手上提至右耳外側,同時身體向左後方轉動,兩眼向左後方看。接上式,當身體、頭部向左後方轉至不能再轉時緩慢地轉回來,身體重心仍然在右腳,身體緩慢地起動,左腳隨之向前邁出半步落下。上動不停,當身體重心移到左腳時,右腳隨之跟上,右腳和左腳併攏後慢慢向右前方落下,右腳尖點地右腳跟提起,身體向右後方轉動,右手下落放在膝上方,左手同時上提至左耳外側。爾後身體起動,重心仍在左腳,右腳向前方邁出半步落下,身體重心緩慢移至右腳,同時左腳向右腳併攏,向左前方慢慢落下,左腳尖點地腳後跟提起,完成向左轉體的動作。
注意:在步法中,幾乎都有一個左右腳並*的動作,也可稱之為『磨脛』。脛者,小腿也。左右腿前後交替時,經相互摩擦,即有利於兩腿的協調配合,又能夠增加勁力,還能促使爆發力的產生,有利於在技擊實戰中防止敵手擊打襠部及奪位插襠,而提胯可使身法機動靈活。當身體下蹲時兩腿彎曲度應儘量大些,以鍛煉兩腿的支撐力。行動起來,應輕柔自然。
意念自身似猴子一樣靈活自如,想像自己在齊胸深的水中左右緩慢轉動。猴形對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以及對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頸椎炎、頸椎骨質增生、貧血、白血球減少、腸胃病、慢性肝病等均有明顯療效。
猴形在技擊中以靈活多變、閃展進退、左右橫擊為特色,以技擊中的內橫力、外橫力及後斜力見長。
四、虎撲:兩腳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腳或右腳在前均可。全身重量三分在前腳,七分在後腳。站好後,兩手從身體兩側緩慢向前向上抬至與眼平高,兩手略寬於肩,兩掌心向前,要求前腳尖、心口、鼻子三點成一線。兩手抬起後向前下方拍擊(拍擊略低於肩高),爾後兩手臂繼續抬起與眼平高,再向前下方拍擊,如此反覆進行。原地虎撲練熟後,可練習行進中的虎撲。動起來後,在兩臂向下拍打的同時,前腳向前移動,後腳隨之緊跟。一前一後,反覆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