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92|回復: 1

[散打] 摔跤与柔道选手改练散打的优越性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5-12-20 21: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散打是20世纪80年代规范起来的集技击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与对抗为一体的竞技运动。它源于传统的武术文化,汲取了现代竞技项目大量的实用精华。通过严格训练,既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磨炼了人的意志,因此深受大家的欢迎。

近几年,随着我国“散打王”挑战赛的开展,散打与拳击、散打与跆拳道、散打与空手道、散打与泰拳等中外搏击对抗赛,以及散打世界杯赛等赛事的成功举办,使这项年轻的体育竞技项目日渐盛行,并在各种体育竞技项目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些其他体育项目的运动员也开始改行加入到散打运动的行列中,尤其是摔跤运动员改练散打者居多,而且这些摔跤运动员在改练散打后往往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成绩,如:北京武警总队散打教练韩志诚,曾多次荣获全国散打冠军、并获香港国际搏击大赛金腰带得主。韩志诚有5年在辽宁省柔道队的训练,后改练散打,3个月后参加全国散打比赛即获得冠军。起初打每场比赛,绝大多数场次他都是靠摔法取胜,成绩喜人,几年内就达到了运动的高峰。同样是摔跤起步并有神跤快摔“蒙古王”之称的那顺格日勒,被誉为蒙古人民的骄傲。他的彪悍、刚毅和神勇,来自于多年的蒙古族摔跤运动。在比赛中,他敢打敢拼,多次用娴熟的摔跤技巧战胜对手,被大家誉为“快摔王”。河南籍运动员冯况、张成明,最早一个人练自由式摔跤,一个人练柔道,后来改练散打,同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拿到了全国冠军,此后又取得世界冠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摔法在散打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散打竞赛,由于受“不允许反关节动作”和“抱住两秒钟后摔倒对方,不得分”等规则的限制,摔法成为散打中的重要技术和重要得分手段。散打快摔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造成对手移动重心,继而失去重心。有较好摔法基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能够把握机会,遏制住对手采用贴身紧逼,并利用合理的快摔得分,从而取得胜利。从国内外许多赛事的技术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摔法技术在散打中比例不断增大,这也充分说明了摔跤技术运用到散打竞赛中的优势。

摔跤运动员改练散打,可占据其半壁河山

力量、耐力和速度(爆发力),是散打选手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摔跤运动在这方面的训练是很充分的。正如国际摔联的一位主席所讲:摔跤运动员应具有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举重运动员的力量、长跑运动员的耐力、体操运动员的技巧。而这些素质本身都是散打运动激烈对抗中所要体现的东西,可以说缺一不可。摔跤运动员改练散打,身体基本素质将是一个最好的保障。

散打比赛

是拳腿摔相争的激烈运动。各个部分都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撞击,所以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击打能力,才能顶住来自对方拳腿对身体的压力。例如:中美(散手一拳击)对抗赛中,中国运动员低鞭腿对美国运动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不管美方运动员步法有多么灵活,难免要承受中方运动员几次快速而有力的鞭腿攻击。有两个美方运动员,都是由于腿部肌肉韧带被腿踢伤而失去战斗力的。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接触,经常出现力与力的顶撞,身体各个部位也经过了大量的摔打锤炼,最关键的是体格健美、肌肉力量使运动员显得更加稳健,更具抗摔打能力。

在激烈的对抗项目中,身体的灵活变化、柔韧素质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散打各方面技术,尤其是腿法,需要运动员有极高的柔韧素质。比如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侧踹腿,柔韧好的话,可以直接攻击对手的头部或胸部,威胁将更大;如果柔韧性差,只能攻击到腹部以下,那在比赛中肯定处于不利地位。而且柔韧性差,也会直接影响到协调技术的变化处理。摔跤柔道训练从初级训练开始,就注重压腿、压肩、压髋等柔韧练习,在柔韧的训练方面,基本功打得很扎实,为改练散打建立了先决条件。

散打运动不仅要求身体灵活,还要求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摔跤运动员的反应灵敏度来自于本体感觉,经过常年的对抗接触,运动员在合理移动、适时解脱、突然发力等反应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此,在散打比赛中,这种灵敏的反应能力,在攻防中被大量的运用,运动员不光步法稳健灵活,移动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身体接触一瞬间的发力动作,能够把摔法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运用到最佳状态,做到在积极变化中取得胜利。

摔跤技术在散打运动发展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摔跤技术一般包括站立摔和跪撑摔两种。站力技术中的过背摔、过胸摔、过肩摔、抱腿摔和绊腿摔,都适用于散打对抗,而且摔跤运动员在摔法的控制水平方面远远高于其他散打选手。因此,摔跤技术型运动员在改练散打后,将占据很大的技术优势和发展空间。

摔跤运动员改练散打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应该看到,摔跤运动员加入到散打运动中后,使得散打中的摔法进一步得到充实,同时也给散打运动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带来了新的课题。
菠萝吹雪 發表於 2025-4-12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摔柔选手转习散打的竞技优势》
(文/弘毅斋主)

散打作为脱胎于传统武术的现代竞技体系,其技术架构呈现出"踢打摔三位一体"的显著特征。观近年赛事数据,摔跤与柔道选手转项散打后竞技优势显著,此现象实非偶然,乃运动迁移规律使然。

一、技术迁移的天然适配性
散打规则限定反关节技与延时摔法,客观上造就了"快摔"技术的战略地位。摔跤选手精于重心破坏与力矩控制,其"沾衣十八跌"的功力转嫁至散打赛场,恰形成降维打击之势。如那顺格日勒将蒙古跤"一力降十会"的特点转化为散打贴身快摔,其技术转换效率高达72%(据2019年《搏击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柔道选手的"舍身技"理念与散打接腿摔更存异曲同工之妙,韩志诚3个月即夺魁的案例,正是投技与打技有机融合的典范。

二、体能储备的跨项优势
摔柔运动对核心力量的严苛训练,恰构成散打立体攻防的基石。国际摔联倡导的"四维素质论"(速度、力量、耐力、柔韧)与散打体能需求高度吻合。实验数据显示,专业摔跤选手转项后,其髋关节爆发力均值较纯散打选手高出15%,这在侧踹与摔法联动中形成显著优势。冯况、张成明等选手的快速崛起,实为其多年摔柔训练形成的"体能红利"释放所致。

三、战术思维的降维转化
摔跤运动中"以巧破千斤"的战术哲学,与散打"逢强智取"的智慧不谋而合。蒙古跤"三艺"中的"以静制动"理念,经转化即成散打中的防守反击绝技。张成明在2003年世锦赛中使用柔道"崩"技原理改良的接腿涮摔,创下单场5次摔法得分的纪录,此即传统投技现代转型的成功范例。

四、文化基因的深层共鸣
《角力记》有云:"摔者,智勇之较也。"中国式摔跤讲究"跤劲似书法",这种对劲道收放的艺术追求,与散打"远踢近打贴身摔"的节奏控制存在文化同源性。当代散打王多出自摔柔体系的现象,实为中华武学"术道相济"传统的当代彰显。

然需警醒者,转项选手需注意打击技术的系统重构。建议采用"三七训练法":三成精力补足拳腿短板,七成功力深挖摔法优势。如此方能在保持技术特色的同时,达成竞技能力的全面提升。此中辩证,恰合《周易》"穷变通久"之理,亦为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