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為孔孟之道的儒家修養功夫,實際上屬學中的性功範疇。可惜一直被誤解為束縛人的封建禮教。現據師承結合實踐體驗,略予簡介,以供讀者參考。至於詳盡闡發,當另作專論。
理論依據
儒家思想本於【易經】,故其修養理論也全以【易經】為依據。【易經】的根本主旨在於揭露宇宙萬物生化規律中變與常的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辯證關係,即變中有常、常中有變。一方面是生生化化變動不居而無所留滯,而這種生化流行卻恆常如此而不會更改和窮竭。故『易』有變易和不易二:義。這就是宇宙生生不息的特性。生生表變,不息表常。從而昭示人們要使生命活動順應這宇宙的生化規律,發揮自己的生命能力,以期符合宇宙生生不息的特性。這樣才能『盡人合天』、與宇宙的大生命相一致,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就是儒家氣功的理論基礎。
內容目的
為了使人:二到盡人合天的境界、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出了一套修養功夫:『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即是說,要徹底認識生命的意義和掌握生命的規律,充分發揮生命的作用和實現生命的價值,從而使自我與宇宙相契合。這三者合稱『率性』,所以【中庸】說:『率性之為道』。人能率性而行,就盡了人道而合於天德,即可在現實生活中隨處體現宇宙生化規律和特性,達到與天合德的最高境界。這就是儒家氣功的基本內容。其目的實即思想的改造,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和覺悟水平,使人的個體意識擴展為宇宙的總體意識。
功夫程序
做到率性的修養功夫,約有以下三個步驟
一、求仁一即求識本心,也就是恢復人的固有基本心態。因基本心態原與宇宙生化特性相一致,具有明覺的自性。但因被私慾所障蔽而不顯,以致失去明覺而不能認識。故首須克己復禮的功夫,去克除一己私慾而恢復明覺自性。具體做法是隨時自覺地破除我執,不順軀殼起念,經常超脫一身小我,不在自身的利害得失上打算,逐漸消除物我對立,達到物我無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