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21|回覆: 0

[氣功] 論【淮南子】的形神觀與練功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5-12-24 16: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系西漢淮南王主持,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論著。該書以黃老學說為本,有涉及養生之處.研究其形神觀,對於練功有一定的啟發。

【淮南子】認為,形體是生命的外表形式,氣是生命的內容,神則是生命的主宰。形、氣、神配合得好,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反之,則形毀,氣泄、神昏。故說『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原道訓】)。結合練功而論,練功者的姿式(形)、呼吸(氣)、和心理情緒(神),三者息息相關,故應協調一致。

該書又說『血氣者,人之華也。而五藏者,人之精也。夫血氣能專於五藏而不外越,則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腹充而嗜欲省,則耳目清,聽視達矣。』故形體安位、精神旺盛、氣不散失,則『以視無不見也,以聽無不聞也,以為無不成也』(【精神訓】)。中松靜,呼吸、意守是練功要領,需靠『三調』(調息.調心、調身)來實現。『調』乃調整之義,在調身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調整了心、神。所以有些功法不強調意守之理也在於此。穴位相對的架式與動作亦能加強氣感,自然入靜,使全身氣血充盈,處處不守而處處得守。某些行家甚至認為,架式動作比入靜、呼吸、意守丹田等更為重要。

反過來說,【淮南子】又非常重視神的作用。如要以神制形,應以養神為主,故說『神貴於形也,故神制則形從,形勝則神衰。聰明雖用,必反諸神,謂之大沖。』(【詮言訓】)。一個精神正常的人,能夠分黑白、視丑美,別同異、明是非,而精神不專一的人,則會對眼前的一切情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神失所守所致。再結合到練功方面來說,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就不可能達到讕心的目的,從而調息與調身也無從談起,甚至還會出偏差。故練氣功一定要聚精會神,切忌神不守舍。不少氣功家要求練功者不能搞得精疲力盡(如各種站樁功等),原因之一,是為了使練功者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龍圭 發表於 2025-4-1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淮南子】形神觀與練功要旨芻議

【淮南子】作為西漢黃老學說集大成之作,其形神觀深契養生三昧。書中"形為生舍、氣為生充、神為生制"的論述(【原道訓】),實為傳統練功理論之圭臬。三者失位則俱傷的要旨,揭示了形氣神三位一體的生命觀,與後世"性命雙修"的修煉體系遙相呼應。

考其精微,形體安位實為練功基礎。【精神訓】謂"血氣專於五臟而不外越",恰合現代氣功"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之理。書中強調的胸腹充實、嗜欲簡省狀態,正是調身得宜所產生的生理效應。這種通過形體調控以達"耳目清、聽視達"的路徑,與道家"正形以攝神"的修煉傳統一脈相承。

至若調息與調心之要,【淮南子】雖未明言具體功法,然"以為無不成"的境界描述,已暗含"形神相守"的深層機理。現代研究表明,特定體勢確能引發相應氣機變化,此即古人所謂"形正氣順"之妙。故某些功法不刻意強調意守,實因調身本身即具調心之功,此中精義,正與【淮南子】"一失位則三者傷"的警示互為表裏。

要之,【淮南子】形神觀為傳統練功提供了理論範式,其強調的整體協調思想,至今仍為氣功修煉的核心準則。學者若能參透形氣神相濟之妙,於三調實踐中自可事半功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