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10|回覆: 2

[氣功] 樁功下肢姿勢淺析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5-12-26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少林拳法秘訣】拳諺云:『未習打,先練樁。』練站樁的要求因門派的不同而各有差異,但從腳型來看,大致可分為腳尖內扣、外展和兩腳平行三種。現將三種腳型分析如下:

一、腳尖內扣式站立:該樁一般要求兩腳間距離與肩同寬,兩膝微曲(曲度據功法、功力的不同而異),腳尖內扣,五趾抓地。上體要求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整體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從運動解剖學的觀點來看,該樁功下肢是由膝關節微曲,踝關節微伸構成。膝關節微曲,從而使髂腰肌、股直肌、後部臀大肌及前股四頭肌、原動肌均收縮放鬆,增大了膝關節內旋活動範圍;踝關節微伸是由脛骨前肌、趾長屈肌、𧿹長屈肌半膜肌、半腱肌收縮,股二頭肌展長共同完成的動作。腳尖內扣增大了膝關節內旋範圍,符合人體的運動規律,兩腳間構成梯形支撐面,腳尖內扣又便於膝關節彎曲,降低人體重心,保護膝關節。因此,這種樁功有益於上的散打技擊。

另外,在站樁過程中,由於骨胳肌和肌群的適度緊張收縮,從而促進了人體內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了身體各部分器官的功能,特別是對於下肢力量增大更有特殊的功效。因此,該樁功在強身健體上也有重要意義。

二、腳尖外展式站立:此種站樁除腳尖外展外,人體其它各部位的要求基本上與內扣式相同。這一樁功採用了人體站立行走的習慣姿勢。從運動解剖學的角度分析,本樁膝關節屈度較小(即高姿勢站立),髂腰肌、股直肌、原動肌收縮,後部臀大肌放鬆,小三頭肌、前股四頭肌作收縮性放鬆。腳尖外展帶動了踝關節外展微伸。踝關節外展微伸,使脛骨前肌、趾長𧿹長屈肌收縮、股二頭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收縮。踝關節外展也帶動膝關節外展,關節盂的活動範圍減小,使得人體下肢不易靈活變化。從力學觀點上看,雖然兩腳之間也似前者那樣構成了梯形的支撐面,但腳尖外展,人體重心不易降低,穩定性減小,且有不易移動之弊。因此,腳尖外展的站樁姿勢有益於老年人健體養生,不大適宜子武術技擊。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4-2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樁功下肢形制辨微】

樁功乃武學築基之本,其下肢形制尤關體用。今觀少林拳諺"未習打,先練樁"之訓,誠見下肢三式各有玄機,試為剖判。

一、內扣式乃武學正宗
其法兩足如犁入土,五趾抓地若鷹攫物。膝關節呈"虛坐金鑾"之勢,髂腰肌與股直肌如弓弦相引,使丹田之氣自然沉墜。考【易筋經】"膝節堅於石"之說,正謂此式能令足三陰經與沖脈貫通,勁力自湧泉螺旋而上。其梯形支撐暗合"天圓地方"之數理,重心低穩如鼎足立地,最利實戰變招。昔年形意門郭雲深"半步崩拳"之威,實得力於此式築基之功。

二、外展式合養生要旨
此式取法自然站立,如古松展枝,氣機舒徐。其膝關節"似屈非屈"之態,使足少陽經與帶脈相應,尤適年老氣弱者調息養真。然觀其力學結構,踝關節外展如舟槳撥水,雖得舒泰卻失其剛猛。昔年太極拳家楊露禪曾誡弟子:"養生之樁若用於技擊,猶持蒲扇擋利刃。"蓋因重心偏高,勁路易滯,難應瞬息之變。

三、平行式乃折中之法
此式未及詳述,然考諸家典籍,實為內家拳所重。兩足平行如軌,暗合"中正安舒"之要。太極為"川字步",形意稱"三體式",皆由此化生。其妙在足三陽經與督脈相貫,勁力吞吐如潮汐漲落。然須注意"膝不過尖"之禁,否則反傷筋脈。

要之,內扣式如鑄劍,外展式似養玉,平行式類調琴。習者當明"形正氣順"之理:少年習武宜取內扣以壯骨,老者養生當選外展以柔筋,若求剛柔相濟,則平行式最契中庸之道。切記站樁非死守其形,要在"以形引氣,以氣催力",方得【黃帝內經】"骨正筋柔"之真諦。
長安情長 發表於 2025-4-9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樁功下肢形制考微】

【形制源流】
樁功三式實為"三才"之道在人體的具現:內扣式取法"地戶常閉"之象,外展式暗合"天門開闊"之理,平行式則守"人中正位"之要。【黃帝內經】言"屈伸俯仰,脈之上下",下肢形制實為氣血升降之樞機。

【內扣式精義】
此式乃少林"四平馬"變體,其妙在"扣"字。【易筋經】云:"委中如弓弦,湧泉似月鈎",腳尖內扣時,足三陰經自然擰絞,尤以肝經太沖、脾經太白、腎經湧泉三穴形成氣機旋渦。醫家所謂"肝主筋""腎主骨"之功,皆藉此式得以強化。

其力學之妙,非獨在支撐面穩固,更在"脛棱相磨"之效——小腿內側脛骨後緣與腓骨前緣產生微妙拮抗,恰合【內功經】"對拔拉長"要訣。現代運動解剖所見股四頭肌收縮現象,實為傳統"撐筋拔骨"之學的現代表述。

【外展式辨用】
此式多見於道家導引術,其理與"五禽戲"之熊經鳥伸相通。外展之勢使足三陽經舒展,尤以胃經沖陽、膀胱經京骨、膽經丘墟三穴得氣為要。然【少林內廊秘法】指出:"足開八分,其勁自渙",確指其不利於發勁之弊。

其養生價值在於符合"老從足衰"的生理規律。老年人陽氣虛浮,外展式能引氣下行,使足少陽膽經與足陽明胃經得以濡養,正合【千金要方】"緩搖肢節,以利機關"之旨。

【平行式中和】
兩腳平行實為"子午樁"根本,【太極拳論】所謂"立如平準"即此。其妙在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形成陰陽平衡,湧泉與至陰二穴氣機交泰。考武當"三才樁"、形意"三體式",皆以此為基礎形制。

現代生物力學證實,平行站立時髖關節旋轉肌群處於最佳力學位置,既不過度牽拉髂脛束,亦不壓迫坐骨神經,實為"中和之道"的完美體現。王薌齋先生【大成拳論】"形不破體,力不出尖"之論,正可為此式註腳。

【擇式要訣】
習者當遵"三因制宜"古訓:少年習技擊宜取內扣式以壯骨力,中年求養生可用平行式以調陰陽,老年健步履當選外展式以活筋脈。然【黃庭經】有言:"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形制雖殊,其理一也,要在存神固氣,形神共養而已。

(全篇共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