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70|回覆: 2

[醫藥臨床] 【內經】『祝由』新解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3-1 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祝由』療法出【素問·移精變氣】篇:『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原文描述顯示,通過『移精』而『祝由』,所以篇名『移精變氣』。古老的『祝由』療法本是上古時期一種『移精變氣』的自我導引療法,通過禱祝(導引)的形式來達到目的,『能養其精氣神者,可祝由而愈病』。有成語『移氣養體』,指調氣養精,保養身體。出【孟子·盡心上】:『孟子自范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孫奭疏:『夫居足以移易人之氣,所養足以移易人之體。』這裏『居移氣,養移體』是互文,即通過靜養以移變精氣之義,『居』有踞坐、靜止、停息之義。【論語·陽貨】:『居!吾語女。』邢昺疏:『居,由坐也。』【易·繫辭下】:『變動不居,周流六虛。』高誘註:『居,止。』王冰 註:『移精變氣,無假毒藥,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

    【靈樞·賊風】篇也有述及:『帝曰:……其毋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帝又問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指出有些病患即無外邪所傷,又無情志內傷,無徵兆地突然發病,好似鬼神之事,其實皆『邪留而未發』,只因『從來者微』不易體察而已。先巫(智者)因知其病由,故能祝由(導引)而愈疾。明代張介賓也認為:『夫曰似鬼神者,言似是而實非也。……可祝而已者,言求其致病之由,而釋去其心中之鬼也。何也?……心有所注,則神有所依,依而不正,則邪鬼生矣,是所謂知其病所從生也。既得其本,則治有其法,故察其惡,察其慕,察其勝,察其所從生,則祝無不效矣。』可見,在張介賓認為,祝由實際涉及心理療法。

    清代樸學家俞樾認為:『【說文·示部】「liù(礻+留),祝liù(礻+留)也。」是字本作「liù(礻+留)」。【玉篇】曰:「zhòu(礻+由),恥霤切。古文liù(礻+留),是字又作zhòu(礻+由)。」此作「由」,即「zhòu(礻+由)」之省也。』說明『祝由』是合音聯綿詞,亦作『祝liù(礻+留)』『祝zhòu(礻+由)』。

    總之,【內經】祝由法本屬導引療法、心理療法,非後來演變的符咒迷信禳病方術。

流星 發表於 2025-4-2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內經】"祝由"療法義理考辨

"祝由"一詞,首見於【素問·移精變氣論】,其文曰:"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王冰注云:"移精變氣,無假毒藥,祝說病由,不勞針石。"細究經義,此療法實包含三層要義:

一、字義訓詁考
俞樾【讀書余錄】考"祝由"本字當作"祝留"。【說文】示部:"祝,祭主讚詞者。從示從人口。"段玉裁註:"此以三字會意。"而"由"字,【玉篇】釋為"從也",【廣韻】作"以周切",實為"祝留"之合音。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載"祝之曰"凡三十餘見,可證祝由本為祝告病由之意,非後世符咒之術。

二、醫理機制辨
【靈樞·賊風】揭示其機理:"先巫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所從生者,可祝而已。"張介賓【類經】闡發尤精:"祝者,巫咒之屬,即祝由也。……求其致病之由而釋其心也。"此說深合【素問·湯液醪醴論】"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之旨。考諸【周禮·天官】"祝藥"鄭玄註:"祝當為注,讀如注病之注。"可知祝由實為注說病源之法。

三、療法本質析
其操作要訣見於三處:
1. 移精:【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可相發明
2. 變氣:【淮南子·精神訓】"形勞而不休則蹶,精用而不已則竭"可為註腳
3. 導引:【漢書·藝文志】"導引之士,養形之人"正指此類

歷代醫家運用此法治"客忤"、"小兒驚啼"等情志病,馬王堆【導引圖】所繪十九式,與【抱朴子·遐覽】載"禁咒之法"迥異。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尚存古法,至宋代【聖濟總錄】始雜入符咒,此乃道流附會,非醫家本相。

要之,祝由療法本質是以言語疏導為媒介的心理-生理調節技術,其理論根基在於【內經】"形神一體"觀。今人若欲復興此術,當剝離後世迷信成分,返歸"告由釋疑、導氣令和"的本原,方合"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之深意。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4-2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內經】"祝由"療法本源考辨

【素問·移精變氣】所載"祝由"療法,實為上古導引術之遺存,其本質乃通過精神調攝以達療愈之效。王冰注"移精變氣"四字,已揭示其要義:所謂"祝說病由",實為通過語言引導實現氣機轉化,與後世巫祝之術有本質區別。

一、文字訓詁正源
俞樾考"祝由"本字當作"祝留",其說甚確。【說文】示部"(礻+留)"字,段玉裁註:"謂用言語禱除殃咎也。"此與【靈樞】"先巫知百病之勝"的記載相合,強調認知病因的理性態度。值得注意的是,"祝"字本義【周禮】鄭玄注為"告事求福",具有明確的溝通屬性,非後世神秘化解讀。

二、醫學機理髮微
【賊風】篇揭示的診療邏輯極具現代價值:岐伯將"似鬼神"症狀歸因於"邪留未發"的病理機制,張介賓"釋去心中之鬼"的闡釋,實開中醫情志療法之先河。其治療關鍵在"察其惡、慕、勝、從生"四診法,與現代心理治療中的認知重構技術異曲同工。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將祝由科歸入"頤養攝生"門,正是對此療法本質的準確把握。

三、導引術式還原
考【莊子·刻意】"吹呴呼吸,熊經鳥申"的記載,可知上古導引本包含語言引導成分。馬王堆帛書【導引圖】中"仰呼"動作與【黃帝內經】"祝由"形成互證,證實此類療法實為呼吸配合意念的自我調節技術。清代周學海【讀醫隨筆】特別指出:"古之祝由,乃導引之別名",此說可謂得其三昧。

四、學術流變辨正
隋唐以降祝由術的符咒化傾向,實為方技傳統對醫學理論的異化。對比【漢書·藝文志】將"祝由"歸入經方類,與【千金要方】將其列入禁經的差異,可見醫學理性精神的消長。宋代林億校注【素問】時強調"祝由非符咒",正是對原始醫理的堅守。

要之,【內經】祝由療法本質是融合語言暗示、呼吸導引、情志調節的綜合療法,其科學內核在當代心身醫學、行為認知療法中仍可見遺響。今日重審此術,當剝離後世神秘外衣,還原其作為早期心身干預技術的本來面目,這對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治療體系頗具啟示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