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是學習古漢字的時候經常遇到的問題,如何才能有效地學好上古音,以輔助學習古漢字?
先秦音,關鍵是在於理解音類。先秦擬音里,聲母、介音、元音、韻尾,都大致類似於一些關於音韻類別定位的符號。其中,諧聲的條件是:聲母同類、元音相同、韻尾相同或接近相同(比如t/d可以諧聲)。
而現在的先秦擬音的現狀是:聲母類別大致定位還算清晰,有部分聲旁的聲母類別還在商榷。元音分類有比較麤的分類(因為是依據先秦押韻得到的,押韻有通押,所以分類很麤),作為討論依據還是不太夠用。各種聲韻上的演變規律及原理還在探索商榷中。
就是說,對於不太了解音韻學的文字學分析者來說,如果是想理解諧聲的話,聲母方面的類別可以大致引用一些主流的研究成果(推薦李方桂、余乃永、鄭張尚芳等學者的書籍)。但引用時,仍須留意有不少聲旁的聲母類別尚在商榷中,比如k/kw兩類的界限、r類(後來中古的l)的來源(涉及kw類、p類兩類來源)、中古章組的來源(涉及t類、k類兩類來源)等等,就仍然是音韻學裡的未解疑難。但在元音方面的類別,暫時無明確共識,不建議直接引用。若引用,則大致要明白那是很麤的分類,不適宜用來直接當作先秦音。另一方面,先秦擬音,其實是在探索詞族,同詞根的必要非充分條件是「聲母同類並且元音相同」。好的擬音,既要符合音理,又要能解釋詞族關聯。
即是說,題主想要略過大量的音韻學學習而達到能藉助古音輔助討論字形的效果,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據我觀察,現在文字學的討論里在藉助音韻作為輔助時,往往會出現很多誤判(比如,可能在聲母不同類或元音不同的基礎上,就誤用「通轉」來分析詞族關聯)。這就是因為元音分類較麤、演變規律和音理尚在探索等因素使然了。更何況,進行音韻分析時,需要的是長期對音理感悟的積累作為基礎,這種積累需要在平時對中古音、漢語音韻史的分析理解中慢慢學習的。
在沒有這些音理積累的基礎上,去引用一個書上查到的先秦擬音,那其實是在引用一個自己理解不了的說法,是無助於討論問題本身的。即,如果學不懂中古音、漢語音韻史,那麼也很難學懂先秦音。但如果為了學先秦音而投進足夠多的時間去學習中古音、漢語音韻史以作為基礎,那麼學習成本又太高。
建議是:如果無法投進大量的時間從頭學習音韻學,那麼最好的方案就是與音韻學分析者合作,平時一起討論,互相請教與借鑑觀點。那些關於聲旁是甚麼、詞根怎樣對應的疑難,就讓音韻學的分析者去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