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7|回覆: 0

[制度研究] 用了450萬字,1300年的科舉制度第一次有了部通史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6-3-25 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用了450萬字,1300年的科舉制度第一次有了部通史

用了450萬字,1300年的科舉制度第一次有了部通史

用了450萬字,1300年的科舉制度第一次有了部通史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由近十位學者歷時六年完成,是國內第一部通史性質、專論科舉制度的巨著。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中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從隋唐起,直至清末,科舉制度在中國延續了1300餘年,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響。學術界普遍認為,要全面深刻地研究古代中國、傳承中國古代的學術文化,離不開對科舉制度的研究。而在此之前,學術界還缺少一部全面系統闡述中國科舉制度歷史,剖析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多方面的多重影響,並詳細介紹科舉制度在各個朝代如何運作的大型通史。【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是由張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三位專家主編領銜,由所在領域學有專攻的學者撰寫的大型項目。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包括五卷、452萬字。總論部分從宏觀層面綜論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深遠影響、研究科舉制度的意義以及科舉制度在各個時期的不同特點。然後分隋唐五代卷、宋代卷、遼金元代卷、明代卷和清代卷五卷,以大量資料和紮實研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科舉制度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深刻剖析了科舉制度對每個時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多重影響,並根據每個時代的特點對當時科舉制度的實際運作情況、獨特性和後果等予以生動細緻的敘述與分析。具體如下:

隋唐五代卷,金瀅坤著,108萬字,主要內容涉及隋唐五代時期的『常科』、『常科鄉貢』、『常科省試』、『省試製度的完善與防弊措施』、『制舉的確立與發展』、『武舉的確立與發展』、『科舉制度的影響與作用』等多方面,詳述隋唐五代時期科舉制度的發生、發展、完善及其影響。

宋代卷,張希清著,104萬字,對宋代貢舉制度的應舉資格、解試、省試、殿試、考場管理、考試內容、考校、特奏名、鎖廳試、宗室應舉、貢舉後的各種活動與恩賞以及武舉、制舉、詞科等進行了全面、深入而細緻的梳理、考辨,使讀者可以全面了解宋代科舉制度的方方面面。

遼金元代卷,68萬字,武玉環、高福順、都興智、吳志堅著,介紹了、金、元三朝科舉考試的幾個不同階段及歷史影響,對三朝科舉史中的具體問題進行辨析,闡述了遼、金、元三朝的科舉制度的內在聯繫及歷史影響。

明代卷,郭培貴著,75萬字,主要內容涉及『科考』、『鄉試』、『會試、』、『殿試』、『庶吉士考選及其培養制度』、『對科舉作弊的懲治』等明代科舉考試的幾大主要內容,附錄明代歷科錄取進士統計表,詳述有明一代科舉制度的定製、發展、變化以及影響。

清代卷,李世愉、胡平著,主要內容涉及『童試』、『鄉試』、『會試、』、『殿試』、『朝考』等清代科舉考試的幾個不同階段,又以『貢院與科場經費』、『考試文體及繕卷、閱卷條規』、『宗室、八旗之科舉』、『武舉』、『制科』、『落第政策』、『科舉的廢除』以及『清代科舉的地位與作用』等多方面,詳述有清一代科舉制度的定製、發展、變化以及影響。

本書是國內科舉制度史研究的大型總結性、原創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科舉制度研究領域內缺乏大型通史的空白,之前已被列為國家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和上海市2015年度重點項目,在中國廢止科舉制度110周年之際推出這一有極高學術含量的大型通史著作,受到中國古代史、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社會史尤其是考試制度史領域相關學者的重視。

附:【中國科舉制度通史】主編和作者簡介

主 編

張希清,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世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分卷作者

隋唐五代卷作者金瀅坤,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導,日本廣島大學綜合科客座教授,京都大學人文研究訪問學者,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童蒙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等。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科舉史、童蒙文化、敦煌學研究,著有【中晚唐五代科舉與社會變遷】、【唐五代科舉的世界】。

宋代卷作者張希清,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導,曾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宋遼西夏金史,中國科舉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著有【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宋朝典制】、【中國考試通史】第二卷(宋代部分)、【中國考試史文獻集成】(宋代卷)等,主編【中華文明史】(遼宋夏金卷)、【澶淵之盟新論】(主編)、【10~13世紀中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等。

遼金元卷作者武玉環,現任吉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北方民族史、遼金契丹女真史的教學與研究。專著有【遼制研究】、【遼金社會與文化研究】等。高福順,現任吉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遼金史、東北民族史研究。合著有【東北亞歷史問題研究】、【高麗記研究】、【中國學者高句麗研究史】等。都興智,現任遼寧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遼金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遼金史和東北地方史。專著有【遼金史研究】、【遼寧通史】第一卷,合著有【金史食貨志、百官志校注】、【金史論稿】第二卷本、【中國皇帝制度】等十餘部。吳志堅,1991年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獲學士學位。2001年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獲碩士學位,2006年獲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歷史文獻學、中國思想史、蒙元史。現任教杭州初陽書院。

明代卷作者郭培貴,現任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學科帶頭人,兼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明史學會副秘書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等職。著有【明史選舉志箋正】、【明史選舉志考論】、【明代科舉史事編年考證】等。

清代卷作者李世愉,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清史論叢】主編,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吉林大學兼職教授。主要從事清史研究。著有【清代土司制度論考】、【清代科舉制度考辯】、【中國歷代科舉生活掠影】,參與編輯撰寫【中國考試史文獻集成】(清代卷)、【中國考試通史】(明清卷)。長期從事歷史工具書的編纂,主持【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考試大辭典】的編纂工作等。胡平,1988年起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工作,主要從事與教育考試有關的命題業務及管理、科研等項事務。兼任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及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科舉制度和考試方法。著有【清代科舉考試的考務管理制度研究】,參與編撰【中國考試通史】(明清卷)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