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60|回覆: 1

[其他] 白岩松 從【道德經】中 讀出一種更好的生命狀態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3-27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岩松 從【道德經】中 讀出一種更好的生命狀態

白岩松 從【道德經】中 讀出一種更好的生命狀態

央視主持人白岩松參加揚州講壇,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對老子的經典著作【道德經】進行解讀,現場座無虛席。經授權,本版特刊登以下內容精粹。

天地爲什麼能夠長久?

因爲天地不爲己

中華文化是儒釋道三者雜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最本源的東西,還要從道說起。中國的大詞,比如道路、道德,很多事要加一個道字,代表中國文化的路徑。

道字怎麼寫?先寫首,然後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爲統一。空想不形成行爲,無法推動世界的進步。現代人以爲自由、民主、平等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可是在老莊哲學裡全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平等最早見於【道德經】。天地沒有任何偏愛,把天下萬物都看成祭祀用的草扎芻狗;天地沒有任何偏愛,不僅人與人,還有人與動物,一視同仁,沒有偏愛。

我們習慣往外看,潛下心來,看老子、莊子,智慧無處不在。中國典籍在哲學上,沒有超過【道德經】的。【道德經】有81章,分爲道經和德經。道是規律和本原,德是如何去實現。什麼是道,老子認爲如水、女性、嬰兒。人性沒變過,只看激活了人性中的好還是不好。好的教育,就會抑制惡;如果教育不夠,就會有很多的惡生長。

道可道非常道,這種辯證無處不在。上善若水、出生入死、天長地久,都在【道德經》裡。樹有興衰枯榮,人有生老病死,生命也是一種轉化。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爲什麼能夠長久?因爲天和地不是爲自己,而是爲了萬物,所以天長地久。

人貪心,私字一閃,都是小私和中私。很多人擔心失去,我沒看見幾個富翁是攢錢攢出來的,相反,很多富翁都是花錢花出來的。千金散去還復來。改革開放、土地承包,你幹得越多,得到越多。千百年來,中國的領導人一直都在琢磨缺糧的問題,直到現在糧食問題解決了。沒有土地承包,順應人性,是不可能達到的,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經濟學是研究人的激勵機制的學問,讓人多干多得,順應人性。老子多聰明啊,無私成大私,吸引更多人超越。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上善爲什麼若水?水在荒山野嶺,從來不爭,潤澤萬物。有水,才有人畜。

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

也拿走了伴隨無聊的偉大創意

越偉大的典籍越不枯燥,【道德經》裡到處是比喻。比如瓷杯,大家只看到有的部分,其實能用的不是有,而是圍出來的空。房子有門、有頂,能用的還是圍出來的空。沒有中間的空,大家住哪兒?

什麼是無用的事?發呆,喝茶,看四季變化,都被認爲是無用的事,都不做。那有用的事如何提升呢?大家有創意的時間嗎?一有空就掏出手機,時間立刻被填補,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拿走了伴隨著無聊的偉大創意。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喝茶發呆時想出來的,相反忙碌的時候沒有想出來。

中國人太愛做有用的事情,沒有了創意,忘掉了空的東西。無用即大用,要做無用的事。我去台灣,看到誠品書店,感覺誠品書店是爲台北畫龍點睛的。書店不怎麼賺錢,但其實能賺大錢。不是你每天都去書店,而是任何時候你想去,書店就在那裡。一個城市給你的好感覺,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一些細節。

我們中國人愛求大,求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人越來越多,有趣的人越來越少。閱讀,就是一種和老人、和過去聊天的方式。

喜歡比別人低,這是一種境界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領導分四種:最好的領導,下面知道有這個人。第二種是蠻親近的,總是誇讚。第三種是讓人畏懼,第四種是大家天天罵他。回到管理學,最高境界就是不刷存在感,可又無處不在,一切井然有序。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真正富裕的人在於知足。有人不富有,天天很開心,爲自己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有人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不在意,卻在意自己沒有的東西,於是不幸福。人生有得有失,換一種想法,海闊天空。

江海之所以能爲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穀王。爲什麼江海最爲遼闊,因爲它比誰都低,海平面爲零,水往低處流,原則是比別人低,以其善下之。喜歡比別人低,這是主動的,這是一種境界。我見過那些真正高的人,都喜歡低。我採訪季羨林,他在校園裡爲學生看行李,這是真事。當代書法家啟功,我去採訪他,他謙虛得不得了,琉璃廠有假冒他的作品,他說去看過,真有比自己寫得好的。他們善下之,從來沒有耀武揚威,從來都是客客氣氣。

有時間多讀讀【道德經】,對大家有好處。

知秋 發表於 2020-7-31 11: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道字怎麼寫?先寫首,然後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爲統一。空想不形成行爲,無法推動世界的進步。現代人以爲自由、民主、平等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可是在老莊哲學裡全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