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7|回覆: 0

[家庭教育心得] 宰相狀元家的家風 『四足歌』教育子孫淡泊名利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3-30 07: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宰相狀元家的家風 『四足歌』教育子孫淡泊名利

宰相狀元家的家風 『四足歌』教育子孫淡泊名利

3月25日,成都新都區馬家鎮,楊升庵十四代孫楊德力正在念誦家訓。 

宰相狀元家的家風 『四足歌』教育子孫淡泊名利

宰相狀元家的家風 『四足歌』教育子孫淡泊名利

楊氏宗祠 

開欄語

隨着新鄉賢文化成為2016年的一大熱詞,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的鄉賢文化,一時間引起眾多人熱議。而家風作為鄉賢文化的內容之一,也再次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家風是什麼?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由此可見,家風可以很大;吃飯得雙手扶碗,不允許有剩飯對於普通人來說,家風也可以很小。古老家風在家族傳承中有着怎樣的文化密碼,在你身邊又有什麼樣的家規、家訓故事呢?即日起,推出家風系列報道,在全省範圍內尋訪優秀的家風、家規、家訓故事,挖掘本地歷史、文化、家族、宗祠中特有的歷史文化,家規家訓等人文特色,讀懂當下的新家風、新家規。

【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膾炙人口,你知道詞作者是誰嗎?他就是著名文學家、明朝狀元楊升庵。據史料記載,楊升庵,本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明代三才子之首。

楊升庵不僅是明朝四川地區唯一狀元,而且其家族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門七進士,宰相狀元家。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第二十五篇,曾以【四川新都楊升庵:一曲詩詞傳天下四重四足教子孫】為題,專門講述並重點關注了新都楊升庵家族的家規家訓。

宰相狀元家的千年家風是如何養成的呢?楊氏後人有哪些家訓故事呢?在新都馬家鎮楊升庵故裏,至今還完整地保留着楊氏宗祠。就此,華西都市報記者前往馬家鎮進行了探訪。

楊氏宗祠

歷來以清白傳家

修建於清代道光十九年的楊家宗祠,青瓦泥牆、木柱石磴、雕花窗欞,透露着古樸與肅穆。

在古代,女性是不能進入宗祠的。楊升庵第十四代孫、今年50歲的楊德力說,楊家的第一個祖先是在約700年前的元末明初,從江西輾轉湖北、最後避亂遷往四川,在新都建了房子定居。而在168年前,楊升庵第六代孫因老房子年久失修,就拆掉老房子建了楊氏宗祠。與很多宗祠一樣,楊家宗祠具備弘揚家風、傳承家訓、祭祀祖先、執行家規等幾大功能,以前家族裏鬧了糾紛,第一個仲裁機構就是祠堂。

走進楊氏宗祠,正上方是景清堂的牌匾,兩側對聯是漢代關西夫子後,明代蜀中宰相家。漢代關西夫子後指的是東漢太尉楊震,並流傳有四知拒金、清白傳家的故事,說的是一位縣令向楊震奉送黃金,並強調夜晚沒有人知道,楊震拒收並稱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楊德力說,楊氏家族歷來以清白傳家風,修建宗祠的楊氏祖先是一位非常善於理財的慈善家,族譜記載他賣了1000畝地來修祠堂,其目的就在於能夠讓後人傳承優良的家風家訓。

楊氏家訓

每年冬至唱四足歌

一門七進士,宰相狀元家的新都楊升庵家族,現在保存的光緒乙未本【楊氏族譜】和民國辛未本【新都楊氏家譜】兩本家譜中,除記錄着楊氏先祖清廉為官的事跡之外,也記載了楊氏的家規家訓。楊德力說,最重要的家訓有3個。

一個是四重家訓:楊升庵曾祖母熊夫人曾留下家人重執業,家產重量出;家禮重敦倫,家法重教育的四重家訓,教育子孫敦睦人倫,興家立業。

一個是四足家訓:楊升庵流放雲南前夕,借前人創作的【四足歌】,從居住、飲食、娶妻、育兒四個方面教育子孫淡泊名利,節儉持家。

還有一個是臨終遺訓:楊升庵於嘉靖三十八年卒於戍所,臨終時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評價自己的一生,同時告誡子孫重義輕利、見義勇為。

有趣的是,宗族家譜一般不會記錄女性,但楊氏家譜不僅記載了楊升庵曾祖母熊夫人,還一直傳承她留下的四重家訓。對此楊德力說,楊氏家族出了7個進士,還有宰相、狀元,古代一個家族在學術上有如此成就是十分罕見的,這與注重教育的熊夫人有關係。

每年冬至節,我們楊氏後人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到宗祠祭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議程是齊聲頌唱家訓【四足歌】。楊德力說,這樣的一項儀式在現在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因為【四足歌】告誡楊氏後人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從政為官,都要做到有底線。

此外,新都楊氏還有一條不成文的愛鄉族規:凡是入朝或在外為官,均不能忘記父老鄉親,每次回鄉,必捐資為故鄉做一件益民的善事,以報答家鄉的養育之恩。現在新都的清源橋、學士堰等都是楊氏家族所修建,楊升庵中狀元後還修繕了當地老城牆。

楊氏後人

從小家裏規矩多

作為楊升庵第十四代孫,楊德力感到十分自豪和驕傲。

上學的時候就讀過【三國演義】開篇詞,但當時不知道寫詞的楊升庵是我們的祖先!楊德力說,他不僅對本家族的家風家訓熟稔於心,而且從本輩開始往上推23代都了如指掌,每一代都能說得出名字來。

楊德力說,他從小就感覺到家裏規矩特別多,比如說吃飯得用雙手端碗,筷子握多長,怎麼握,吃飯怎麼坐等等都有規矩,如果手臂放在餐桌上就要挨批評。就是現在,楊氏家族在舉止行為、儀態等細節上也非常講究禮數,楊家取名中有輩分的,比如你的年齡比我小,但你輩分比我大,走在路上相對而行,我一定要站在旁邊恭恭敬敬打招呼讓你先請過。

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楊德力說,任何一個家族都希望後代子孫能夠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由此才會以家訓來教育後代的行為,用家規來懲治一些不良行為。

解讀

良好家規引領社會風氣

每一個家族定的規矩就是家規,哪怕是宰相都講家有家規。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館長鄭華說,中國古代每一個家族家譜,最講究的就是在序言寫上家訓、家規、家法,不管後代子孫的官當多大都要遵守。家法,是對兒孫們違反條款懲戒的依據;家訓,是家族裏面祖上對兒孫的要求。而後代把這些整理成文字條款,一代代傳下來就是家風。

在鄭華看來,我從哪裏來?我的根在哪裏?回答這個問題,只有依據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家譜】,這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記錄着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其中家訓家規更是每一個家族先輩留給子孫的傳家寶。

鄭華說,人們的良好行為,社會的良好風氣,不是逼出來的,而是家族、家庭裏面言傳身教出來的。所謂,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如果每個人都有家教,養成良好的行為和道德準則,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良好的社會新風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