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78|回覆: 1

[樂器] 魏晉隱士孫登 真喜彈『一弦』鐵琴 還是擺造型?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6-3-30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魏晉隱士孫登 真喜彈『一弦』鐵琴 還是擺造型?

魏晉隱士孫登 真喜彈『一弦』鐵琴 還是擺造型?

孫登

魏晉出名士,尤其是竹林七賢更被後世津津樂道。而這裡所說的孫登,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在當時,赫赫有名的孫登有兩個,一個是東吳孫權的長子,以德行著稱,可惜英年早逝,壯志未酬。還有一個是字公和,號蘇門先生的隱士孫登,史料記載他的事跡不多,他比阮籍小,比嵇康年長,且和這兩位竹林七賢里的頭號大名士都有過交往。

葛洪的【神仙傳孫登傳】和其他史料記載,孫登不知什麼地方人,無家屬,住在山洞裡,席地而坐,夏天穿草編的衣服,因長發丈余,在冬天,就把長發披在身上取暖。孫登喜歡彈只有一根弦的古琴,讀【易經】,【老莊】。孫登從不把喜怒哀樂掛在臉上,別人爲引他發怒,故意把他扔到水裡,孫登非但不怒,從水裡起來後,還哈哈大笑。

這種記載其實讀不出個所以然,但孫登在當時的確是非常出名的大隱士,不像巢父、許由只是傳說中的人。而對孫登的記載,應該是有些可信的。魏文帝聞知孫登住在宜陽山,命阮籍前往拜訪,阮籍與他談話,孫登卻始終默不作聲。阮籍於是長嘯而退,到了半山腰,聽到身後孫登的嘯若鸞鳳之音,這大概是孫登的臨別贈言吧!聯繫到阮籍有登東皋長嘯,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的無盡哀嘆。那麼,孫登的長嘯就頗耐人咀嚼,別具深意了。

嵇康聽聞孫登的大名,跟他遊學三年,問他有何理想抱負,孫登也是始終不答。只是到嵇康離別時,留下了一段頗有意思的對白。嵇康有些黯然地問道:我要走了,先生還是沒話說嗎?於是孫登說道:子識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於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於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識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識寡,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頗有些莊子的味道。孫登其實已經發現了嵇康才高識寡,不懂韜晦,恐難以保全性命。而在【世說新語】中,說的更爲簡潔明了,臨別時孫登感嘆地說: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老子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孫登身上就體現了這種精髓。孫登的長嘯估計是真的,因爲和阮籍飆過。但善彈琴,且喜歡彈只有一根弦的古琴,就頗令人納悶了。這究竟是在彈琴,還是擺造型?既然善彈,又何必獨弦操呢?這不是明擺著裝腔作勢嗎!

尤其令人費解的是,嵇康善彈古琴,尤其是臨刑前的一曲【廣陵散】,更是廣爲人知,成了絕響!難道嵇康真的會佩服彈一根弦的孫登?而更爲離奇的是,孫登彈的居然是一張鐵琴。稍微有點音樂常識的人都知道,樂器的發音靠的是音箱的共鳴,而鐵砣子一塊,如何發音?即使中間挖空,能吟揉出清幽悠遠的音色乎?顯然,古琴對於孫登來說,只是一件道器,就像道士手裡的拂塵一樣,是隱士身份的道具。至於真的是否會彈,那是不重要的,估計老滑頭從來沒在嵇康面前撫上一曲,而嵇康也不會計較,高人嘛!

更有意思的是,據說孫登這張鐵琴還流傳了下來,成了明朝大收藏家項元汴天籟閣里的鎮宅之寶,這張琴爲仲尼式,長一米二,琴背上鑄有天籟,小篆孫登和公和的篆印。這張琴在清代道光年間,曾流傳到浙江平湖一個叫吳修梅的人手裡,在酒席上,竟然還有人有幸彈過它,真不知味道如何!

黃果冶 發表於 2025-4-5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孫登"一弦鐵琴"的隱逸美學詮解

魏晉隱士孫登的"一弦鐵琴"現象,實爲道家"大音希聲"哲學的物質載體。考【晉書·隱逸傳】載其"彈一弦琴",葛洪【神仙傳】謂"鐵琴發聲清越",這種看似矛盾的樂器選擇,恰恰體現了魏晉玄學"得意忘象"的審美追求。

一弦琴在音律學上具有特殊意義。【淮南子·說林訓】云:"鳥飛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將翔水,各哀其所生。"一弦之音正如道家追求的返璞歸真,與【老子】"少則得,多則惑"的哲學暗合。孫登通過極端簡化的樂器,實踐著【莊子·天地】"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的修養功夫。

鐵質琴身的玄機更值得玩味。【周禮·考工記】載:"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鐵琴非爲音色完美,實爲"形粗而神精"的象徵。正如陶淵明撫無弦琴,孫登以鐵爲琴,正是對【列子·湯問】"廢心用形"境界的具象化表達。這種反常規的樂器選擇,與當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時代精神深度契合。

從音樂實踐看,一弦琴的演奏需要極高修養。【琴操】載:"昔伏羲氏作琴,所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孫登以單弦演繹天地至理,恰如【周易】以一畫開天。其與嵇康的琴藝差異,實爲"小知"與"大知"之別——嵇康追求"聲無哀樂"的音樂本體論,孫登則實踐"大音希聲"的宇宙本體論。

史料記載的可靠性可從三個維度驗證:其一,【世說新語·棲逸】劉孝標註引【文士傳】明確記載阮籍親見其"披髮端坐,彈琴自若";其二,魏晉墓葬出土的鐵製樂器殘件證實特殊材質樂器的存在;其三,敦煌遺書【琴訣】載"至人撫一弦之琴,則天地之和應",說明這種實踐具有思想傳承。

孫登的琴藝絕非表演性技藝,而是融合了【周易】"簡易"之道與【老子】"抱一"思想的修行方式。正如他在告誡嵇康時展現的"用光得薪"智慧,一弦鐵琴正是其"才全而德不形"的人格外化。這種極端簡化的藝術表達,本質上是對當時名士"放達"風氣的超越性批判,體現了隱逸文化"形隨俗而志清高"的精神內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