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4|回覆: 0

[清明節(寒食)] 清明 古人留下的寓言 本來就是『勵志節』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4-6 08: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清明 古人留下的寓言 本來就是『勵志節』

清明 古人留下的寓言 本來就是『勵志節』

施立學

清明,萬物至此皆清潔而明。

清明是節氣,是節日,也是古人留下的一則寓言。

當大地返青、楊柳新綠,諸多華夏子孫涌回桑梓,追念鄉賢、敬仰先烈,以致於四野如市。祭掃時,那一束鮮花、一樽薄酒、一爐纖香、一篇祭文或栽種的一株樹,無不飽含慎終追遠、敦鄰睦族的孝親傳統。從釋懷寄情、哀而不傷的墓祭,到遊子尋春半出城的踏青,無不體現了陰陽諧和的文化傳統。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對春景的書寫和描繪,有關清明的典故與故事,數不勝數,滋潤後人。

孔子問弟子們志向,曾點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一志向簡單樸實,富有生活情趣,孔子聽後,也讚嘆一聲,表達認同。

從【詩經】中的【國風鄭風溱洧】談情說愛的描寫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到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的非常景象清明節矣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歌兒舞女,遍布園亭,抵暮而歸,無不讓人對清明時節產生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的人面桃花里,在杜甫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探春盛景中,人們感悟到,萬株楊柳屬流鶯的清明,不只是如浸如染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更是天地合著的一篇振聾發聵的寓言。

傳說中,顛沛流離19年,又割股啖君的介之推,血諫晉文公【清明】詩,爲這篇寓言點睛: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聲聲精衛填海,字字啼血杜鵑。唐明皇將衍生於春秋的清明節,定型於唐:寒食上墳,禮經無文,近世相傳,已成習俗,應該允許,使之永爲常式。

王羲之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以清麗筆調寫下千古不朽的【蘭亭集序】,茂林修竹間曲水流觴,臨流賦詩,流素卵、浮絳棗,修禊除災。唐太宗把柳圈作爲護身符與吉祥物,在清明時節賜予文武大臣。唐朝人還著柳枝於門戶,以避邪驅疫。柳樹強大的生命力與內在靈性,能給人以佑生避邪的希望。

天清明,地清明,人也清明。清明本來就是勵志節,清與明寓意清白爲人、廉潔奉公。一年一度過清明,是天地警示以先祖大德、鄉賢懿風淨心明志。德不匹高天厚土,汗顏先賢;知行若朗朗乾坤,耀祖光宗。春光萬斛里,陽氣發泄,萬物萌生。踏青與遊藝,養眼娛身,一如盎然春色,清潔明亮。地涌新綠,天降清明,人當順天應時,明朗修齊治平之志,雕塑淨潔出彩人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