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8|回覆: 1

[國學觀點] 為甚酥 錯煮水 腦洞大開的蘇東坡令人哭笑不得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4-10 08: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為甚酥 錯煮水 腦洞大開的蘇東坡令人哭笑不得

為甚酥 錯煮水 腦洞大開的蘇東坡令人哭笑不得

蘇東坡像

蘇東坡是豪放詞的代表,他的許多詞一改之前婉約綺靡之風,抒豪情,言壯志,如【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東坡又是曠達人生的典型,他的一生熔儒、釋、道思想於一爐,寵辱皆忘,處變不驚,唱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雋永之嘆。這是蘇東坡莊的一面。

但蘇東坡又有諧的一面。他通判杭州時,弟弟蘇轍任陳州州學教授,東坡寫詩戲謔道: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戲子由】)以詼諧之筆將陳州學舍的簡陋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一次,蘇東坡與黃庭堅評論彼此的書法,調侃黃庭堅的字筆勢太瘦,仿佛掛在樹梢的蛇,而黃庭堅則稱東坡的字褊淺,仿佛壓在石頭底下的蛤蟆。說完,二人不禁哈哈大笑。

蘇東坡臨死前曾作【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是他一生遭貶謫被流放的三個地方,此詩頗有自嘲的味道。而正是在這三個地方,其亦莊亦諧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

45歲時,蘇東坡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黃州,一方面,他不僅唱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的千古絕調,更有前後【赤壁賦】這樣的曠達之詠。但另一方面,蘇東坡在黃州也留下了許多諧趣佳話。他有一次赴何秀才會,吃的油餅甚酥,就問主人油餅的名字,主人說沒有名字,蘇東坡就說:乾脆就叫為甚酥吧。又有一次,蘇東坡去一農民家喝酒,酒放多了水,很酸,他就笑道:這酒大概就叫錯煮水吧。後來,他帶全家出去遊玩,忽然想起為甚酥錯煮水,就作小詩求取:野飲花前百事無,腰間唯系一葫蘆。已傾潘子錯煮水,更覓君家為甚酥。蘇東坡腦經常與好友陳慥一起談佛論道,陳慥妻很兇悍,蘇東坡便寫詩調侃道: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從此,河東獅吼便成了婦人妒悍、男人懼內的形象語。此外,蘇東坡還寫了一篇著名的【豬肉頌】: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既是著名的東坡肉的製作秘籍,又讓人仿佛看到他煮肉吃肉的樣子,定然憨態可掬。

59歲時,蘇東坡又被貶廣東惠州,但他沒有被嚇倒,不僅吃得好: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二首】其二)還睡得香: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縱筆】)據說後面這首詩被當時的權臣看到,笑着說:蘇軾還這麼快活嗎?便把他貶到了更遠的海南島。

蘇東坡在海南島的生活非常艱苦,正如他自己所說: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與程秀才書】)但這也難不倒他,他自謔: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裏真吾鄉。(【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又替自己開解道:天地在積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之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試筆自書】)有一次他吃了當地漁民送給他的海鮮,覺得味道異常鮮美,就告誡小兒子蘇過,千萬不要對別人講,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食蚝】)。有一次他喝了一點酒,頓時臉色紅潤,小孩子們以為是返老還童了,蘇東坡一笑,頓時露出了破綻。蘇東坡由此賦詩道: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縱筆】)這在作者看來是調侃,但在讀者看來卻是以樂境寫哀,讀後心裏頗不是滋味。

蘇東坡曾對他的弟子們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東坡就是這樣一個人,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不論待人接物還是寫詩作文,都是直抒胸臆,絕無虛偽、做作、掩飾,正是在這一點上,他的莊和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他才既可敬,又可愛。

清風 發表於 2025-4-12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坡"諧趣"背後的精神超越】

蘇東坡的諧趣軼事歷來為人津津樂道,然細究其"為甚酥""錯煮水"等戲謔言行,實為士大夫在困境中建構的精神防禦機制。這種"以諧入莊"的生存智慧,既不同於魏晉名士的佯狂避世,亦有別於晚明文人的玩世不恭,乃是一種經過儒釋道思想淬鍊後的生命姿態。

從心理學視角觀之,東坡的詼諧體現着成熟的"認知重評"能力。當貶謫黃州面對"價賤如泥土"的豬肉,他不作屈子式的"眾人皆醉"悲嘆,反以【豬肉頌】完成價值重構。這種將生活窘境轉化為審美對象的能力,暗合莊子"物物而不物於物"的哲學。其調侃陳季常"河東獅吼"的戲謔,實則是以間離手法消解現實壓力,較之韓愈【送窮文】的怨懟更顯精神超越。

考其思想源流,這種諧趣品格熔鑄了三教精髓。儒家"游於藝"的修養使其能"寓莊於諧",佛家"破執"智慧促成其"以笑解縛",而道家"齊物"思想更賦予其"化俗為雅"的視角。在惠州啖荔時寫"日啖荔枝三百顆",表面是饕客之態,深層卻是以口腹之歡對抗政治失意,這種"以俗證雅"的表述方式,恰是其三教思想內化的外顯。

較之歷史同類,東坡諧趣獨具特質。陶淵明【責子詩】之諧偏於隱逸者的自適,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之狂近於表演性宣洩,而東坡之諧始終保持着"不離世間而超世間"的平衡。其【自題金山畫像】將平生功業歸於三處貶所,這種自嘲實為最高級的自信,比白居易"中隱"理論更具實踐性。

當代人激賞東坡軼事時,往往止步於表面趣味。若能識得"諧趣"背後的精神操練,便知"為甚酥"的命名不僅是機智,更是將日常經驗提升為詩意存在的努力;"錯煮水"的調侃非止於幽默,實為以審美態度化解生活苦澀的生存智慧。這種在逆境中保持精神自由的能カ,正是東坡留給後人的珍貴遺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