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2|回覆: 0

[醫藥資訊] 專家 太極拳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病情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4-15 0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方法,享譽國內外,具有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特點,能頤養性情、強身健體,對帕金森病的治療亦大有裨益。上海瑞金醫院專家認為太極拳這項科學合理運動可以有效地抗擊帕金森病,太極拳訓練1年的帕金森(PD)患者進行全面跟蹤隨訪評估,結果表明,90%的PD患者病情有顯著改善。

太極

太極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同時還可伴有嗅覺障礙、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受損、抑鬱狀態、認知功能下降等非運動症狀,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腦疾病。據悉,帕金森病隨着時間推移而逐漸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目前,中國約有近300萬患者,但其中有接近3/4的患者沒有接受正規治療,特別是在邊遠地區。

太極

太極

在醫學界,目前藥物治療是PD治療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運動症狀;但不能有效地延緩疾病進展。長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可能導致藥效減退等一系列運動併發症。鑑於PD的治療現狀,臨床醫生和患者均面臨如何有效地延緩疾病進展、同時改善運動症狀與非運動症狀、減少患者對藥物依賴的巨大挑戰。

據了解,為了更加精準施治,陳生弟教授嘗試進一步從中華傳統運動中尋找破解良方。據悉,有研究表明,太極拳可以有效地改善PD患者的步態及平衡功能。因此,陳生弟教授聯合以精準和標準化為基礎的易太極,共同開展了“運動治療帕金森病”的科研合作。

太極

太極

經過為期1年的標準化易太極五式教學,90%的PD患者病情有顯著改善,他們肢體僵硬程度減輕、肢體靈活性改善、下肢力量加強、行走速度加快、平衡功能提高,大大減低了跌倒的風險;同時記憶力整體有所提升,將減低以後發生痴呆的風險。隨訪發現,患者的日常活動受限減輕,獨立自主性提高,對家屬的依賴性減少;並且,睡眠質量及日間精神狀態均有整體的改善。這些結果證明科學合理的運動可有效地抗擊帕金森病。

據透露,目前該研究項目仍在繼續。4月5日,瑞金醫院神經內科與功能神經外科聯合舉辦“世界帕金森病日”患者關愛活動。參與了太極訓練的帕友們不僅上台展示了學習成效,還現身說法講述其治療的艱辛等。陳生弟教授對記者表示,“我們希望廣大帕金森病患者能夠加強科學運動的意識,積極參與到‘運動抗帕’的隊伍裏面來,通過科學合理的運動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崔泓 發表於 2025-3-31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拳對帕金森病康復的臨床價值芻議

瑞金醫院最新研究表明,太極拳訓練對帕金森病患者具有顯著康復效果,此發現印證了傳統養生術在現代醫學中的獨特價值。作為融合陰陽哲學與經絡學說的身心運動,太極拳通過"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的練習機制,對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產生多維干預。

從運動機制分析,太極拳要求的"虛領頂勁""沉肩墜肘"等要領,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特有的屈曲體態;其緩慢連貫的動作設計,恰好針對運動遲緩症狀進行神經重塑;而"邁步如貓行"的步態訓練,則直接改善姿勢步態異常。更值得注意的是,太極拳強調的腹式呼吸與意念專注,能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緩解非運動症狀。

現代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持續太極拳練習可促進基底節區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代償,增強小腦-丘腦-皮質運動調控環路的可塑性。這與中醫"導引按蹺"理論中"動搖肢體、引氣歸元"的論述高度吻合。建議臨床治療可採取"藥物為主,太極相輔"的綜合方案,尤其對病程早期的患者,每日30分鐘楊氏二十四式練習即能顯現效果。

此研究啟示我們:傳統養生術的科學價值亟待系統發掘。未來可進一步探索不同流派太極拳的療效差異,以及結合現代康復醫學的優化訓練方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