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的為父之道親切有味 以身作則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梁思禮日前在北京逝世。 梁思禮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啓超最小的兒子。梁啓超的後人一門三院士,這在中國科學史上絕無僅有。長子梁思成當上了建築學院士,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學院士,小兒子梁思禮因研究火箭控制系統被評為院士。 一個親切有味的父親 梁思禮被叫做老白鼻,這是父親梁啓超對他的暱稱。風趣的父親將英語Baby(寶貝)一詞漢化,變成屬於梁思禮特有的甜蜜。也正是這個老白鼻,後來成為我國航天質量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 梁啓超重視子女教育,但絕非板着面孔說教。相反,在孩子們面前,他是一個親切有味的父親,一個童心未泯的老頑童。諸如稱謂上,對長女思順,梁啓超常親切地稱其為嫻兒寶貝思順順兒等;對思懿,則乾脆取外號為司馬懿;至於思寧,卻又以行名,呼為六六。後來,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同在國外,梁啓超寫信時,又寫作一大群大大小小孩子們大孩子、小孩子們。形式各異的稱呼中,映襯出父親的慈愛與親切,慈父形象躍然紙上。 梁啓超雖然希望子女個個成才,卻又不希望看到孩子們因忙於學習而致使身體有損。在給長女思順的信裏,梁啓超一再告誡最寶貝的女兒,功課迫則不妨減少,多停數日亦無傷。要之,吾兒萬不可病,汝再病則吾之焦灼不可狀矣。多年後,對遠在美國的思成,梁啓超也多次提醒他注意身體。只有真正疼愛孩子的父親,才會在孩子的健康與學習之間,毫不遲疑地選擇前者。 身教重於言傳 在子女的教育上,梁啓超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傳。 梁啓超九個子女的成才,與家庭環境有莫大關係,父親的耳提面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他特別注意培養孩子們的感恩心、同情心及禮數。對於幫助過家庭的二叔,他叮囑孩子們逢年過節必須去信道謝、拜年;外祖父去世,他不但叮囑孩子們來信安慰媽媽,還要給舅舅們去信表達撫慰之意。梁家的兒女們忠孝傳家。 對於治學,梁啓超看重的不是成功與否,而是治學的態度。在寫給思成、思永的信中,他教訓道:汝等能升級固善,不能亦不必憤懣,但問果能用功與否。若既竭吾才,則於心無愧;若緣殆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佳子弟矣。思成在外求學期間,對所學專業產生疑惑,來信詢問,梁啓超為其解惑: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於社會,人才經濟莫過於此。梁思成後來曾說,父親的治學方法對他和思永的影響特別大。梁思禮也說,父親偉大的人格、博大坦誠的心胸、趣味主義和樂觀精神,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不可貪圖享樂 對於兒女職業的選擇,梁啓超教育他們要敢於吃苦冒險,不可貪圖享樂。 梁啓超得知瑞典著名學者要組織一個團體前往新疆考古,立刻想到了正在美國學習考古的梁思永,他認為如果梁思永能夠加入考古隊鍛煉,對他將來的學問研究必會十分有益。於是,他便連去了幾封信,告訴梁思永這一消息,儘管最終沒能成行,但梁啓超為了兒子實踐學習,不願意放過任何機會的良苦用心,令人感動。 梁思成和兒媳林徽因即將學成回國的時候,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教員職位都向他們拋來了橄欖枝。梁啓超認為東北雖苦,卻是未開發的地方,在那邊幾年,將來或可辟一新路;而清華大學雖然方便閒適,但卻是溫柔鄉,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果然,最終接受了東北大學聘請的梁思成,很快便大展宏圖,在那裏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 除此之外,梁啓超還有許多教育觀點,比如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的厚越好、失望沮喪,是我們生命上最可怖之敵,我們須終身不許它侵入、研究所嗜好的學問等等,字字珠璣,真可謂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方,值得天下父母去細細學習體會。 原標題:為父教子當學梁啓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