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58|回覆: 0

[醫藥臨床] 中藥通絡藥物爲心梗後用藥找到標杆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4-25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報訊 (記者周蔓儀)微血管醫學發展爲急性心梗無再流這類微血管病變難題研究以及中醫藥治療提供了契機。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楊躍進主持的『通絡藥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後心肌無再流的作用和機制』,首次在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中發現,中藥通心絡具有防治AMI再灌注後心肌無再流、縮小梗死面積的作用。獲2015年度『康緣杯』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目前,治療冠心病是以冠狀動脈狹窄爲中心展開的,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冠狀動脈狹窄』僅是冠心病的一個機制。爲此,歐洲心臟病學會新近公布的冠心病診斷治療指南,不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還包括微血管障礙和冠脈痙攣,被國內外專家稱爲冠心病治療的『三大障礙』。而冠脈微循環障礙的主要表現就是『心肌無再流』,即急性心肌梗死經過放支架或溶栓治療後,有37%的患者心肌並沒有恢復有效血流灌注,這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時代的一個世界性難題。

楊躍進先期進行大量動物實驗,然後針對冠心病病人進行了多中心臨床循證醫學研究試驗,結果證實,通心絡膠囊可通過保護微血管內皮結構和功能的完整,達到改善冠脈微循環的作用,用於病人可有效防治心梗再灌注後心肌無再流,縮小無再流面積和梗死面積,長期服用療效確切。

研究團隊介紹,微血管內皮損傷是心肌無再流的核心機制,而通心絡可通過保護微內管皮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減輕心肌無再流。本課題的研究成果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深入理解心肌無再流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爲有效防治甚至解決心肌無再流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策略;同時也爲通絡藥物在心肌無再流防治領域的臨床應用和推廣提供了科學依據,進一步豐富了中醫絡病學說,促進了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和臨床意義

據悉,目前本項目已發表論文21篇,其中9篇被SCI收錄,他引總次數爲344次,其中SCI他引總次數爲45次;關於通心絡治療心肌無再流機制的研究成果在國際生理學權威期刊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發表,並被Cardiovasc Res.等心血管領域高影響因子雜誌引用;本項目共培養博士後1名、博士9名、碩士2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