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79|回覆: 0

[中草藥學] 桂枝加大黃湯病機爲陰實無表證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4-25 1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歷代對該條文的解析主要存在有無陽明實證,有無太陽表證的爭議。對主要病機的認識大致有三種觀點:脾傷氣滯絡瘀;太陽陽明並病,兼有陽明里實;太陰脾傷兼有陰實。對有無表證的理解主要觀點有:李克紹及五版教材【傷寒論講義】等認爲無表證; 柯琴、張志聰、陳亦人等歷代大家較多認爲有太陽表證未解。本文關於主要病機及有無太陽表證作以下論述,僅供參考。

【陰實證】

    辨陰實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太陽病在表,本應發汗今反下之則傷正氣,出現腹滿時痛。太陽誤下脾胃陽氣所傷,脾失運化,胃失和降,則出現腹部脹滿;運化失調,和降失司,氣機運行不利,不通則痛,然非持續性疼痛,可見非陽明里實的大實痛,仍因虛致痛。氣機鬱結爲甚,陰寒凝結則出現『大實痛』,此爲本虛偏輕,標實爲重。【傷寒論】第280條:『太陰爲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再次論述脾胃正氣素不足,中病即止。三承氣湯中唯有大承氣湯證條文中提出腹滿痛,如『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然桂枝加大黃湯中大黃用量是其一半,無芒硝、枳實、厚朴,倍用芍藥緩急止痛,輕取大黃滌盪陰結之實。陳亦人於【傷寒論譯釋】中論述:太陰病大實痛乃因腸間腐穢阻結,性質屬寒,且爲虛中加實,不同於陽明燥屎阻滯熱實,所以不用苦寒攻下的承氣類,而用桂枝加大黃湯溫陽和絡,大黃疏通里實。

    辨無陽明 【金匱要略】中有論述太陽陽明合病,兼有里實,如『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該方爲: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該方條文『脈浮而數』『發熱十日』有表證,『腹部脹滿』『飲食如故』無太陰里虛而爲陽明熱結;桂枝加大黃湯無枳實、厚朴,大黃用量輕,且爲太陽病誤下所致,有正傷里不足之因,無發熱、汗出熱迫津出之症,不可見大黃而謂之陽明,混爲一談。

    辨無絡瘀 教材【傷寒學】中認爲該方證爲脾傷氣滯絡瘀,實有過分拘泥於方中藥物功效,一味以方測證,脫離條文本意。不可見痛則爲血瘀,此腹痛乃腸間腐穢未去。誤下後『大實痛』,非脾虛正傷加重,實腐穢欲去不得去,故加以大黃以引邪外出。若腐穢有出路可行,無須引導,則病自止,如條文『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仲景於太陰篇先論脾家實,腐穢自去;再論腐穢結實,不能自去,當下之;後論脾胃素不足,下則中病即止,可謂一脈相承,不可斷章取義。此方爲溫下較爲合理,【冉注傷寒論】述:該方爲溫法,加芍藥、大黃是寓下法於溫法之中,適合太陰下而不下,不下而下意旨。陰實偏甚則爲寒結,當用大黃細辛附子湯溫下寒積,正傷偏甚而有陰結,後世有新加黃龍湯扶正攻邪。

【無表證】

    辨識 本方較小建中湯去膠飴加用大黃,故甘溫之效弱,通結之效強,然桂枝、芍藥、生薑用量比不變,實取意小建中湯而化裁。縱觀【傷寒論】【金匱要略】小建中湯主治:心氣血虛,虛勞發熱、腹痛、發黃,婦人腹痛,未論述治表證之效。雖由桂枝湯化裁而來,然無桂枝湯發汗解肌之功。在其服用方法中亦無桂枝湯中啜稀粥、溫覆另出汗,其意在溫中、在補,而不在傷寒之表。歷代對小建中湯的論述多以溫中、補虛、養血爲主,如【傷寒發微】述:此證但用桂枝湯不能發肌理之汗,必加飴糖以補脾臟之虛;【傷寒論譯釋】述:桂枝湯能解肌走表,故以桂枝爲君,本方重在溫建中髒,故以飴糖爲君,芍藥爲臣,桂枝反起輔助作用。小建中湯雖有飴糖甘溫爲君,尚有助桂枝、生薑走表之力,但該方主里虛,走表甚微,桂枝加大黃湯中無飴糖溫中,加有大黃取走下之意,其走表驅表邪更是微乎其微。

    藥量考究 桂枝湯中桂枝、芍藥、生薑之比爲1:1:1,辛溫發散之品與芍藥酸收量比爲2:1,故桂枝湯能取發汗解肌走表之功。小建中湯中桂枝、芍藥、生薑之比爲1:2:1,雖飴糖爲君,然飴糖性甘溫,味甜,重在溫中而無酸收、辛溫之性,故辛溫發散之品與芍藥酸收量比爲1:1,正如前文所論,小建中湯以溫中爲主,走表之功甚微,桂枝加大黃湯中桂枝、芍藥、生薑之比爲1:2:1,亦無發汗解肌之功。【傷寒論】桂枝新加湯述『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本條文爲太陽表證未解兼有津傷氣血不足,該方中桂枝、芍藥、生薑之比爲3:4:4,辛溫發散之品與酸收之品量比爲7:4,接近2:1,且人參能益氣生津,鼓邪氣外出,可見該方亦有發汗祛邪之功。劉渡舟於【劉渡舟傷寒論講稿】述:此方雖有里虛,然表邪未解,不可一味補益氣血,亦應增其發汗祛邪之功,在補益中應重視祛邪。在前文所論的太陽陽明合病證厚朴七物湯證中,桂枝、生薑量比爲2:5,無用芍藥以酸收,其解表祛邪之功較桂枝湯更甚。

    總觀【傷寒論】中桂枝湯化裁的方,如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加桂湯、桂枝人參湯及五苓散等方均有祛邪走表之功,辛溫發散之品與酸收之品量比均大於2:1。

    病案分析 教材【傷寒學】中關於桂枝加大黃湯的兩則醫案,一爲外感風寒,表里同病案,一爲蕁麻疹病案,兩案均已桂枝加大黃湯加減治療而收效。然前者用桂枝10克,生薑10克,麻黃10克,芍藥12克,辛溫發散之品與酸收之品量比爲3:1,且麻黃髮汗解表之力大於桂枝;後者桂枝9克,芍藥9克,生薑9克,辛溫發散之品與酸收之品量比爲2:1。兩則醫案雖已桂枝加大黃湯立法,亦有變通,辛溫發散之品與酸收之品量比均不小於2:1,故見走表之功,若爲1:1,實難奏效。

    綜上所述,桂枝加大黃湯爲太陽病誤下,邪入太陰,爲陰實無表證也。取桂枝溫陽通脈,重用芍藥緩急止痛,大黃攻下實邪。

    桂枝加大黃湯歷代論述較多,今本文從不同角度論述,雖有拾人牙慧之嫌,然皆思考總結而發。經方之用在於靈變,各家不同病機的論述,擴展了該方的臨床應用思路,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乃中醫臨證之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