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6|回復: 0

[考古發現] 『蔡伦后人』坚守古法造纸已传15代人 需72道工序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4-26 12: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蔡伦后人』坚守古法造纸已传15代人 需72道工序

『蔡伦后人』坚守古法造纸已传15代人 需72道工序

蔡伦造纸

在蔡伦诞辰1955年之际,贵州印江县举办2016中国印江蔡伦先师祭祀大典暨传统造纸产业发展研讨会,数千游客走进蔡伦后人所在的印江合水镇兴旺村,体验千年古法造纸。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精通造纸术的蔡伦后代因躲避战乱,从湖南莱阳经江西入贵州后,落户于印江合水的蔡家坳(今兴旺村的一个村民组),从此,蔡伦古法造纸术在合水镇兴旺村兴起。至今,该村仍有蔡氏传人。他们传承下来的蔡伦古法造纸术,一度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一种渠道。

清末到民国时期,合水镇兴旺村至木黄镇阳坝沿印江上游一带,约有五六百户人家从事手工造纸业。这门手艺从祖辈手里一代代传承下来,至今已有15代人的历史。

在这里,造纸人家都尊蔡伦为造纸鼻祖,奉为纸神。蔡姓的堂屋香龛牌位上都有历代祖师蔡伦先师之位。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九,造纸人家都要举行蔡伦会。

后来,世居在合水兴旺一带的卢氏、饶氏、帅氏、杨氏、陆氏等也掌握了古法造纸技术。兴盛时期,仅兴旺村就有300多户在造纸。只要你到兴旺村,不管问谁,对古法造纸术的工艺流程,他们说起来都头头是道。

据悉,用蔡氏古法造纸工艺生产的印江白皮纸,洁白柔软、韧性好、有防蛀功效,利于永久收藏保存。早在清末民初,合水的白皮纸就因纸质优良享誉四方,一度远销四川、湖南、广东、福建、天津等省市,出口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造纸业的蓬勃兴起使得合水古法造纸业受到巨大冲击。手工纸市场日益萎缩,大量从业人员改行,手工作坊因此被弃或撤。

近年来,蔡氏古法造纸再次受到重视,贵州省文物局投入资金在兴旺村新建了全省最大的古法造纸露天博物馆;印江政府启动合水古法造纸作坊维修工程,有效保护和传承古法造纸工艺,并于2006年12月,将蔡伦古法造纸工艺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逐步将古法造纸作坊遗址建成印江旅游景点。2009年9月,该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如今,印江合水镇古法造纸作坊和造纸术已成梵净山旅游线上一道靓丽风景,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光、体验。 (记者简冰冰)

千年造纸术七十二道工

走进兴旺村古法造纸作坊,千年造纸术,古韵今犹存。

造纸不轻松,七十二道工,道道需用工,外加一道口吹风,合水镇兴旺村的蔡氏古法造纸,以构皮、松膏、石灰等为原料,其主要工艺流程有选构剥皮泡皮扎把浆灰蒸煮漂洗粗料起晾铁线浆碱蒸煮漂洗白料择料舂板切板断筋杵料成粑榨纸成坯晒纸收纸分刀包装等,繁琐而又艰辛的手工技艺,造出了品质绝佳的印江白皮纸。

据传,著名书法家严寅亮喜用白皮纸代宣纸写书法作品,著名大画家徐悲鸿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大量国画,用的就是这里的白皮纸。此外,白皮纸还可以用在纸伞、窗花、祭祀等许多方面。

孔冈占 發表於 2025-3-31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印江蔡伦古法造纸的文化传承与工艺价值考述》

欣闻印江合水镇犹存蔡伦古法造纸遗绪,此诚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活态见证。考其源流,明代洪武年间蔡氏后裔自湘入黔,携先师技艺落户黔东,遂使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良之造纸术在此生根。今观其十五代传承谱系,实为家族技艺传承之典范。

其工艺之精微,尤值称道。七十二道工序暗合"地煞"之数,自斫竹、沤料至抄纸、焙纸,皆恪守《天工开物》所载"杀青"古法。尤以"荡料入帘"之技为要,匠人须持竹帘"振而揭之",使纤维纵横交织,方成"肤卵如膜"之上品。此技今存于印江白皮纸制作,纸品"洁白柔韧"之特质,正承《后汉书》"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之改良本旨。

祭祀仪轨尤显文化深意。农历三月十九"蔡伦会",香龛供奉"蔡伦先师之位",实为"百工圣祖"崇拜之遗风。此与《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的工匠伦理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技艺已由蔡氏扩及卢、饶诸姓,形成地域性生产群落,此恰印证《淮南子》"一人巧而众人习"的技术传播规律。

今观印江古纸产业,实为传统工艺当代转型之典型案例。建议在坚守"春取楮、夏沤料"等时序规律基础上,借鉴日本和纸"人间国宝"制度,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如此,方不负这穿越千年的文化薪火。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