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19|回復: 1

新书架之〖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4-27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新书架之〖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

20160426_011

20160426_011

〖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段建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戏台为切入点,运用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山西戏台进行研究,对国家与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民间信仰等方面进行解读,拓展了戏台研究视阈,丰富了社会史研究。

在人之风 發表於 2025-4-2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戏台作为方法:明清山西社会肌理的微观呈现

段建宏教授新著《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将戏台这一文化空间转化为观察明清山西社会的"方法",实现了从物质遗存到社会肌理的学术跨越。该书不仅填补了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空白,更开创了"以台观社"的研究范式,使静态的戏台建筑成为动态社会关系的解码器。

山西戏台作为明清时期民间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形制演变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史。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从单层简易台到双层复合结构,从露天草台到雕梁画栋,这种建筑形制的升级轨迹恰与晋商资本的积累曲线相吻合。特别是山门戏台的特殊构造——台基架空于庙宇山门之上,既解决了宗教空间与娱乐空间的矛盾,又隐喻着神圣与世俗的辩证统一。这种"一台二用"的智慧,正是民间社会自我调适能力的生动体现。

该书最具创见之处在于揭示了戏台作为"社会磁场"的多重功能。在祭祀圈层面,戏台辐射范围往往与水利组织、里甲制度相重叠,成为村落联盟的物化标志。晋南地区"三村共一庙,庙前共一台"的现象,实则是资源博弈后的文化妥协。在知识传播维度,戏台既是儒家教化的讲坛,也是民间智慧的展演场,大传统与小传统在此碰撞融合。洪洞县水神庙戏台留存的大量题壁,就记载着从官方劝善歌谣到俚俗顺口溜的丰富内容。

段著对戏台碑刻的解读尤见功力。通过梳理金元至清代的修台碑记,作者发现明代中期出现的关键转变:捐资者名单中商贾占比从15%骤增至43%,且位置从碑阴移至碑阳显著位置。这种"商缘置换神缘"的现象,折射出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变革。更耐人寻味的是,某些戏台刻意保留前朝构件,这种"建筑叠写"行为实为地方精英构建历史连续性的文化策略。

该研究对当下非遗保护具有启示意义。作者指出,现存山西古戏台中72%仍在使用,这种"活态传承"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功能的持续更新。当代民间剧团在古戏台演出时,往往自发调整剧目时长以适应当地农事节奏,这种古今对话的智慧,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案例。

《戏台与社会》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构建了"空间—仪式—权力"的三维分析框架,更在于它示范了如何从具体物质遗存抽绎出普遍性历史认知。当我们将戏台视为社会关系的凝结体时,那些斑驳的雕花、磨损的石阶,便都成为解读中国传统社会运作密码的珍贵线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