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文物展覽中錯字連連:皇帝的御輦怎麼變『玉攆』了
資料圖 正在天壇齋宮和北神廚舉辦的祭天歷史及文物展覽,由於珍貴文物眾多且免費開放,每天都吸引了眾多遊人觀看。然而,展覽中不時出現的錯字卻令人深感遺憾。如在齋宮展覽中,將皇帝乘坐的御輦寫成了玉攆;將嘉慶皇帝的第二個兒子愛新覺羅旻寧寫成了仁宗次;將明穆宗隆慶皇帝在位期間廢醮齋寫成了費醮齋;將皇帝御駕天壇齋宮虔誠齋戒寫成了駕御天壇齋宮在北神廚的展覽中,則是將神祇寫成了神祗;將祭祀所用的黍稷稻粱寫成了黍稷稻梁;將金交椅說成了木摺椅 皇帝乘坐玉輦還是玉攆?
天壇文物展覽中錯字連連:皇帝的御輦怎麼變『玉攆』了
玉輦還是玉攆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場所,按照中國古代的禮制,祭祀前首先要行齋戒禮,不僅是表示對神的尊重,也是強調祭祀的莊嚴和重要,齋宮就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天壇齋宮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位於天壇公園西南部。齋宮坐西朝東,面積達四萬平方米,有房屋殿宇二百餘間,前部以正殿為中心,殿前古柏參天;中部是一個狹長的院子,院內兩側各有南北廂房五間,是當時主管太監和首領太監的值守房;後部是皇帝的寢宮。據稱,明清兩朝皇帝在大祀前都要來此致齋三日,只有雍正皇帝在致齋的前兩日改在紫禁城內齋宮進行,最後一天才遷居天壇齋宮。 齋宮展覽設在正殿,殿頂成拱券形,大殿內看不到一根梁柱,故名無梁殿。五間正殿最中間的一間如今按乾隆時期的原貌陳列,設紫檀木製成的皇帝寶座,寶座後設紫檀癭木五扇屏風,屏風上面雕刻有九龍戲珠的圖案,正面懸掛着乾隆御筆欽若昊天巨匾。兩邊的四間現被布置為四個展室,以大祀齋戒為主題,介紹了祭天齋戒的由來、齋宮建築、齋戒禮儀以及明清兩朝前來致齋的二十二位皇帝畫像、生平及部分遺物。齋宮展覽中的錯字大多出現在第四部分【皇帝御齋宮虔居齋室潔明禋】。 在正面牆壁上【皇帝御齋宮】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歷史上皇帝齋戒多選擇別殿居住,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在圜丘旁建齋宮以用於皇帝齋戒。大祀前一日皇帝乘玉攆,擺儀仗,御駕齋宮,文武百官在齋宮外恭候聖駕。眾所周知,御輦是指皇帝所乘之車,以玉為飾,也稱玉輦。但這裡的玉攆為何物?查【辭海】可知,輦為名詞,輦字的解釋一是指人推挽的車。【說文車部】:輦,輓車也。段玉裁註:謂人挽以行之車也。秦漢後特指君後所乘的車。如:帝輦;鳳輦。殊不知,給輦加了一個手旁變成攆,意思可就謬之千里了。同樣是按照【辭海】的解釋,攆為動詞,其意思有二。一是驅逐。【紅樓夢】第八回:你誠心要攆他,也好。我們都願意出去,不如就勢兒連我們一齊攆了。二是追趕。如:人家走遠了,快攆上。由此可見,輦字是萬萬不能寫成攆的,倘若皇帝看見自己乘坐的御輦變成了玉攆,恐怕就不是砍掉個手那麼簡單了吧? 此外,在【皇帝御齋宮】的結尾處還有一段文字存在疏漏:歷史上共有二十二位明清皇帝駕御天壇齋宮,虔心齋戒。這裡的駕御顯然是御駕之誤。按照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駕御一詞等同駕馭,①驅使車馬行進:這匹馬不好駕馭。②使服從自己的意志而行動:駕馭時局。其實,御駕一詞在古籍中並不鮮見,古代曾有很多御駕親征的皇帝。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鎮當年就是在瓦剌入侵時,御駕親徵兵敗被俘的。後經奪門之變,明英宗才二次登基。 道光皇帝怎麼變成了仁宗次?
天壇文物展覽中錯字連連:皇帝的御輦怎麼變『玉攆』了
道光皇帝怎麼變成了仁宗次 在齋宮正殿無梁殿第四展室,南北兩面牆壁懸掛的是明清兩朝前往天壇祭天、齋戒的22位皇帝的畫像和他們的生平簡介及其祭天次數,包括明代的13位皇帝和清代的9位皇帝。其中關於道光皇帝的簡介中有這樣一段話: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寧(1821-1850),仁宗次。在位期間內憂外患,國祚衰微。其在位30年,冬至祭天27次,孟春祈谷27次。這裡的仁宗次其實應該是仁宗次子,丟掉一個子字,讀起來令人匪夷所思。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其母為嘉慶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旻寧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這之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已為嘉慶皇帝生了一個兒子,只可惜兩歲時不幸早殤。但對於嘉慶皇帝來說,不論長子是否健在,旻寧仍是他的第二個兒子,亦即次子。在介紹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寧這段文字中,將仁宗次子寫成了仁宗次,豈不是貽笑大方? 在介紹明穆宗朱載垕時,也有一個別字。這段文字是這樣寫的: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公元1567年-1572年),世宗第三子。穆宗在位期間,停穹祀,費醮齋,任用賢臣良將,社會秩序穩定,政治相對清明。其在位6年,冬至祭天4次。這裡的費醮齋顯然應該是廢醮齋,因為只有廢字才有廢除、廢止、廢棄的意思,而費則是指耗費、花費等。廢字被誤寫成費,不但白費了,還弄出了個別字。 古人供奉神祗還是神祇?
天壇文物展覽中錯字連連:皇帝的御輦怎麼變『玉攆』了
古人供奉神祗還是神祇? 祇和祗在漢字中的字形極為相似只有一個小點不同。沒有點的祇字,念q(讀其音);有一個小點就變成了祗字,念zhī(讀支音)。在意思上,差這一個小點,更是大相徑庭。天壇展覽中將神祇寫成神祗之誤,出現在北神廚的文物展里。 北神廚展覽此次和北宰牲亭展覽兩處合一,統稱為天壇文物展,展品是從天壇的一萬多件文物里精選出的200餘件石刻、書畫、祭器和古樂器等,這也是北神廚和北宰牲亭30年來首次對外開放。北神廚正殿叫神庫,展覽有北京壇廟、祭品之備、虔敬之心、祭器之源、敬天禮地等9個單元;北神廚東殿亦稱左殿,有壇廟風物、清宮繪畫、宗教信仰 3個單元;西殿亦稱右殿,展覽包括德音雅樂、禮備樂和 2個單元。誤寫的神祗二字出現在東殿介紹宗教信仰的文字中:清王朝對藏傳佛教和其它本土宗教給予極大的重視,體現了大一統的民族政策。不同民族宗教神祗、宗教信仰的和諧共存,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統一國家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從上述文字不難看出,這裡的神祗應為神祇。 關於祇字,東漢許慎【說文】中的解釋是:祇,地祇也。戰國時期學者尸佼的【尸子】中稱:天神曰靈,地神曰祇。在【辭海】中,對於祇和祗這兩個字的解釋同樣相當明確。祇,地神。楊泉【物理論】:地者,卦曰坤,其德曰母,其神曰祇。祗,最基本字義是敬,恭敬。也就是說,只有祇這個字,才含有神靈之意。 在神庫展室關於天時農事的介紹中,出現的疏漏是一個錯字用了兩遍:祭祀所用的黍、稷、稻、梁等祭品,是中國北方的主要農作物。黍稷稻梁,農夫之慶,農業的豐收,是天生之,地養之。自古以來,粱就是五穀之一,是祭天時不可或缺的祭品,如果誰膽敢如此之大不敬,把米換成木頭,豈不是要遭天譴? 此外,東殿一把椅子展櫃前的木摺椅仨字也頗令人啼笑皆非。明擺着,北神廚此次展出的都是皇帝到齋宮致齋所用的器物,御用之物那可不是隨便就能稱呼的,如皇帝用的傘叫華蓋,皇帝用的印叫璽所以,皇帝用的這把椅子即使不叫金交椅,也該稱摺疊龍椅吧?
天壇文物展覽中錯字連連:皇帝的御輦怎麼變『玉攆』了
木摺椅還是金交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