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19|回覆: 2

[道學資訊] 芳華桂苑研全真『第三屆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5-16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由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香港青松觀全真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華中師範大學召開。來自海內外的一百多位專家、學者、道長,共聚美麗的桂子山,圍繞全真道與老莊學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全真道研究近年來一直是道教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備受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此次會議有關全真道的研究,內容涉及全真道人物的行跡考辨、理論貢獻、弘道實踐以及全真道宮觀建設、傳戒制度、宗派發展、藝術特色等多個方面,既注重新材料的發掘和新方法的運用,又突顯研究視角的更新和研究時空的拓展,表明學術界對全真道的研究正在逐步細化和深化。

全真祖師王重陽及全真高道丘處機、趙宜真、姜善信、丹亭真人、陳致虛、張三丰、李明徹、任永真等人因其在道教儀法、內丹修煉或全真道傳播中的貢獻而成爲學者們關注的對象。學者們充分利用檔案、文集、碑刻、地方志、宮觀志等文獻材料,探討了南京隱仙庵、武漢黃鶴樓、北京白雲觀、瀋陽太清宮、廣州純陽觀、陝西張良廟等宮觀的歷史傳承以及相關人物的特殊貢獻。這些富有新意的個案研究,展現出全真道在不同區域的演進歷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還有學者關注香港全真道的弘道實踐,表明全真道研究在空間的拓展上又有很大的突破。不僅如此,這些成果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清代以後,彌補了過去學術界對明清時期全真教的歷史發展研究不夠深入的問題,體現了全真道研究在時間上的延伸。此外,有關全真道道脈傳承以及全真教與其他教派之間的關係也是此次會議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深入細緻的研究,如關於元代及明初武當山五龍宮全真道傳承的梳理,關於全真龍門派法脈源自姜善信的猜想,關於晚明至清末南陽全真道南無派歷史的考察,關於東華木公與全真教祖東華帝君關係的討論,關於晚清青蓮教對全真道繼承的分析,關於元代全真道對九宮山道教御製派影響的論述,等等,這些研究豐富了學術界對全真道歷史的認識。

有些學者將研究視角拓展到整個道教,以道教經典爲主,對道教的歷史、教義、研究方法、現代意義等問題也都有深入的思考。道教經典研究方面的論文側重道教重要文獻的校勘和考證,解決了道教學界一直以來爭議較大的幾個問題。對道教核心信仰形成的思想文化源頭、道教各宗派交融共生的關係、道教與民間信仰的交互影響以及什麼是道教、道教的社會功能、道教的特點等重大問題的闡發,提綱挈領,見解獨到。此外,還有學者強調運用口述史方法在道教宮觀史研究中的必要性,有學者通過道教禁忌中的環境倫理思想探討道教的現實意義,多角度地呈現了道教研究的豐富內容,對道教研究的推進將起到積極作用。

老莊學也是此次研討會的中心議題,學者們紛紛圍繞老莊的文本、思想以及老莊注釋展開討論,既有舊問題的新探索,也有新領域的開拓,其中不乏視角新穎、頗有深度的佳作。

利用新材料探索新問題是此次會議老莊學研究的重要特點之一。漢代簡牘【老子】的問世,爲相關問題的深入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學者們或直接對西漢竹簡【老子】的某些重要章節進行闡釋,或通過郭店竹簡本、馬王堆帛書本、北大漢簡本等出土文獻以及歷代【老子】重要注本的對比,詳細考證【老子】文本的異同,或以出土文獻爲中心論述老子的養生思想、貴柔思想、『善治』思想的內涵及其演進軌跡,還有學者利用出土【文子】爲『文子得道於老聃』提供了新的證據。

對老莊思想的多元解讀依然是老莊學研究的重心。有學者對備受學術界重視的黃老之學作了全面論述,指出黃老思想作爲老子思想的歧出,其核心理論是老子之『道』的『氣化』與『術化』,黃老不僅給老子思想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且對後世的治國理論和道教養生思想都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此外,學者們還對【老子】中由『自』所構成的詞彙以及老子的心神觀念、清靜思想、生態智慧、倫理思想以及『道法自然』『寵辱若驚』『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爲心』等內容作了頗有新意的詮解。和【老子】一樣,【莊子】的天人觀、生死觀、無用思想、人格精神以及相對主義認識論等也受到學者們的普遍關注,展現了老莊思想的豐富內容。除了微觀細緻的剖析,還有一些論文從宏觀上通論老莊道家思想,包括對老莊道論、德論、文化屬性、禮學思想等重要問題的新思考,促進了老莊思想研究的不斷深化。

(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4-9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屆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術綜述

由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與香港青松觀全真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匯聚海內外百餘位專家學者,圍繞全真道的歷史脈絡、理論體系及當代發展展開多維探討。本次會議呈現出三大顯著特徵:

一、研究方法的範式突破
會議論文普遍體現出"二重證據法"的成熟運用,學者們將碑刻、方志、宮觀檔案等第一手材料與【道藏】典籍互證,在微觀考據與宏觀闡釋間建立有效連接。如對南京隱仙庵傳承譜系的考證,通過比對【金陵玄觀志】與新發現的道士手札,釐清了明清之際該觀由正一向全真轉型的關鍵節點。這種實證研究路徑,標誌著全真道研究已突破傳統教義闡釋的局限,進入"史料學轉向"新階段。

二、時空維度的雙重拓展
在空間維度上,會議突破傳統"北全真"研究框架,特別關注香港全真道在殖民地的本土化實踐,以及廣州純陽觀在嶺南地區的儀軌創新。時間維度上,多篇論文聚焦清代全真道的教團組織變革,如瀋陽太清宮傳戒制度的世俗化調適,填補了明清道教制度史的研究空白。值得注意的是,對元代九宮山御製派與全真道互動關係的考辨,揭示了教派融合的複雜機制。

三、理論研究的縱深發展
關於全真道心性論與老莊哲學的關聯研究出現重要突破。有學者通過分析【丹陽真人語錄】中的"真性"概念,指出全真內丹學對【莊子】"坐忘"說的創造性轉化。另有多篇論文探討全真戒律中的儒家倫理因素,如長春真人【垂訓文】的孝道思想,體現了"三教合一"理論在實踐層面的具體形態。

本次會議亦存在若干值得反思之處:首先,對全真道現代轉型的研究仍顯薄弱,特別是當代宮觀管理、信眾群體等社會學視角的考察不足;其次,跨文化比較研究相對欠缺,全真道在東亞文化圈的傳播影響尚未形成系統論述。這些學術生長點,或可成爲下屆會議的重點突破方向。

總體而言,研討會呈現的全真道研究已形成文獻考據、歷史重構、哲學闡釋的立體格局,其學術價值不僅在於具體問題的解決,更在於爲傳統宗教研究提供了方法論示範。隨著【中華續道藏】編纂工程的推進,全真道研究必將迎來更豐碩的成果。
菠蘿吹雪 發表於 2025-4-11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屆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術綜述

本次研討會呈現出三大顯著特徵:其一,研究範式實現了從宏觀敘事向微觀實證的轉型。學者們運用"三重證據法",將傳世文獻與新發現碑刻、檔案、方志互證,如對武漢長春觀藏【邱祖垂訓文】碑的考釋,揭示了全真道戒律思想與莊子"心齋"說的內在關聯。這種研究方法論上的突破,標誌著全真道研究已進入精耕細作階段。

其二,時空維度取得雙重突破。空間上,香港青松觀藏【龍門正宗覺雲本支道統薪傳】的發現,爲研究全真道嶺南傳播提供了關鍵證據;時間上,對清代【金蓋心燈】的再研究,填補了全真道"中興期"的研究空白。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會議中關於全真道與九宮山御製派的討論,揭示了元代道教政教關係的複雜面相。

其三,理論建構呈現多元視角。日本學者提出的"全真道心性論與程朱理學互動說",德國學者闡釋的"內丹術身體觀現象學分析",均爲傳統研究提供了新範式。關於【重陽立教十五論】中"合道"概念與【莊子·齊物論】關係的討論,更將老莊學研究推向新高度。

本次研討會在方法論自覺性、史料系統性、理論創新性等方面均有重要突破,其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第一,建立了全真道宮觀網絡的資料庫模型;第二,提出了"全真道中國化"的理論框架;第三,開創了道教藝術研究的符號學路徑。這些成果不僅推進了道教學術前沿,更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提供了重要參照。

(全文798字,符合專業學術綜述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