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6|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事件評述】【論語】中真有幾多事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6-7 05: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606_005

20160606_005

去年,卞朝寧先生通過他的【〖論語〗人物評傳】,梳理出了【論語】中的159個人物;今年3月,他又出版了一部關於【論語】的新著【〖論語〗事件評述】。

劉熙在【釋名·釋典藝】中說:『【論語】,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古往今來,【論語】主要是作為一部講學錄而存世與傳世的,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一。自漢以來,大多數的【論語】研究者留下來的成果着眼點在於『註疏』,偏於為當世和後世作解釋。朱熹當然例外,因着『代聖人立言』,他的【論語集注】不僅注重訓詁,而且還講『義理』。鮮有專門的著作,探究【論語】中所涉及的事件。卞朝寧是個例外,如他在為【〖論語〗事件評述】這本著作撰寫的『序言』就十分地別致:不是講述著述的體例、內在的邏輯等,而用了數萬字的篇幅寫他的老師劉毓璜先生跌宕人生和誨人不倦、娓娓道來的『傳道、授業、解惑』場景,使我們在閱讀中體會到卞朝寧『在乎山水』的用意。因此,得到老師真傳的卞朝寧因為對【論語】的恭敬,走出了傳統的解讀。許多事件又像冥冥之中,這篇類似序言的最後說『寫完紀念劉先生的文章後,我乘興演了一卦,得」艮」卦,卦辭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從【〖論語〗人物評傳】到【〖論語〗事件評述】,卞朝寧連續推出的研究成果的確證明了厚積薄發的因果關係。在【論語】研究領域,他既提供了一種方法,也提供了更加寬泛的視閾。【〖論語〗事件評述】中的事件構成,卞朝寧當然是繼續沿着史學研究的路子,經過深入考證,從中還原出120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事件。過往人們在研讀【論語】時,常常是從聖人問答道理切入的。因此,閱讀中多數是把自己的人生體驗、社會意識、政治作為等,與孔子及弟子所提及的言行對應起來,結合自己的感悟來修正自己。【〖論語〗事件評述】卻是在考證和溯源上下功夫,從全書的20篇、492章中找到故事的線索,就像今天的新聞寫作一樣,先找出『由頭』來,再提取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料,給予合乎歷史邏輯的敘述並加以客觀的評論。【論語】中的言詞,精闢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一段對話可能蘊藏着諸多的歷史故事。比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矩。」』(【論語·為政】)字面上看,這段文字是孔子在報告他本人一生的奮鬥簡史。但在卞朝寧的眼中,卻對應出孔子在這六個關鍵的年齡節點上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並指出正是由於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多多少少讓孔子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得到了歷練、取得了成就。經驗證明,這符合人才的成長規律。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他15歲那年,即公元前537年,也就是魯昭公五年。這一年的春天,根據【左傳】的記載,魯國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舍中軍,卑公室也。』按今天的話,『舍中軍』就是擴軍備戰,是當時的兵制改革大事。兵者,國之大事也。當時,具體的改革方案主要體現在從『三分公室』到『四分公室』的兵力配比調整,來龍去脈、對魯國政治生態的影響等,【左傳】中都進行了詳盡的敘述。卞朝寧由此判斷,作為魯國歷史上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對孔子這樣一個有抱負的聖人,不會不產生影響,甚至影響着孔子在自己的人生起點做出『十有五而志於學』的選擇。為了找到這段話中所涉及到事件的依據,卞朝寧在【論語】【孟子】【禮記】【左傳】【詩經】【尚書】【國語】以及【史記】【孔子家語】等典籍中,反覆查對、考證,將孔子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階段書寫的精彩都得到史實的回應。為此,卞朝寧評論:孔子雖不得志,但他最終『達到了一個從心所欲而無所不至的境界,修練成一位萬世景仰的聖人。』

卞朝寧在研究時,從【論語】的章句中抓住可靠的線索,然後在『諸子』的經典著作中仔細地考證出與歷史事件相關的文獻資料,而後進行現代性的敘述,使人讀來感受到這120個故事敘述簡練,發展脈絡和演進過程十分完整,不僅體現了故事性,而且具有史實價值。例如『子見南子』就是一樁千年積訟。孔子和南子,一個是聖人,一個是艷婦。他們的相見,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其故事情節及走向給人留下了多個想象的空間。這件事件大約發生在公元前495年魯定公去世的前後,孔子暫居衛國,賦閒在家,這為故事發生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的可能。【論語】中一共只有二十幾個字的記載,給出了兩個疑點:這句:『子見南子,子路不說。』重點在於為何『子路不說(悅)』?後人則推論,孔子肯定未禁得住這個『美而淫』的女子的誘惑,與之行了苟且之事。面對弟子的詰問,他發出毒誓:『天厭之!天厭之!』孔子能如此這般發誓,也恰好說明孔子心虛。整部【論語】,孔子發毒誓的情況只在『雍也』篇和『先進』篇中有所涉及,另一次是在他的得意門生顏淵死時,孔子哭號『天喪予!天喪予!』不過,卞朝寧是下了功夫的,我們知道閱讀諸子的經典,在今天不是一件易事。在仔細地辨析中,卞朝寧說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找到了關於孔子見南子的一段描述:『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從這段寫得十分生動的孔子拜見南子的情景中,卞先生是從『北面稽首』、『自帷中』和『環佩玉聲璆然』三個重要的細節中,通過查閱大量資料來澄清這個『緋聞』的。就這一段的評述,是難得的引人入勝,讀來耐人尋味。卞朝寧在【<論語>事件評述】中給予的推理,是合乎邏輯的;得出的結論,是合乎情理的。也就是說,卞朝寧對每一個故事不僅在敘述上是經得起推敲的——當然得力於他本身紮實的古文基礎和史學的眼光;而且,他在敘述完一個故事後給出的評論,總能把人帶進了『新聞背後的新聞』的特殊情境中,也確實能夠引領了人們閱讀【論語】和對經典的深刻理解。

卞朝寧是用很恭敬的態度來研讀經典的,他當然對戲說【論語】這樣的事嗤之以鼻。所以,他注重從本體出發,使【〖論語〗事件評述】的行文娓娓道來,同時刪繁就簡,不去做出牽強的事件。看上去像是一份技藝,實際上體現出發現的功夫、辨別的能力、敘述的技巧和啟發的評述。如【論語】全書20篇中,『學而』、『里仁』和『堯曰』3篇,主要是講道理的,就沒有故事的『由頭』,因而,卞朝寧只在目錄上交待了篇名,而不去花精力、費筆墨。像『學而』,就被朱熹稱為『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哪裡能是故事能夠表達的呢?我想,正是如此,【〖論語〗事件評述】大的方面着眼史實,小的方面則磨細節,有利於我們在歷史的真相中,釐清是非曲直。卞朝寧不糾結在道理之中,而是從事件入手向人們打開又一扇認知【論語】的大門,進而方便全面理解孔子的學術思想,應該也還是具有工具書的價值。讀完這本書,你會忽然間明白:【論語》裡真有事,其實都是發生在春秋以前及孔子本人所經歷的歷史大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