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38|回覆: 0

[中草藥學] 【本經】巴豆不止是『瀉』藥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6-18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巴豆『味辛,溫,有毒。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症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腫,蕩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本經】)

    巴豆性大熱,全株植物有毒,且有大毒,尤其種子(巴豆藥材)最毒。誤食之,可致強烈口腔炎、咽喉炎、劇烈腹痛、水瀉或黏液血便,脈搏快而漸弱,血壓下降而四肢厥冷,面色青紫而休克,直至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雷公炮炙論】曰:『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並酒等煮巴豆,研膏後用。每修事一兩,以酒、麻油各七合,盡爲度。』常用製法:米湯或麵湯浸拌巴豆,日光下曝曬或烘裂,搓去皮,取淨仁碾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火炕,壓榨去油,每二日取出復研換紙一次,如上法壓榨6~7次至油盡爲度,取出碾細過篩。因知修事得法之關鍵乃去淨其油脂,凡使巴豆務必切記,不可猛浪以釀禍也。

【有關巴豆的名方】

    貴州周濟民氏有逐穢寶丹:去淨油巴豆霜210克,黨參120克,茯苓、制附片、豬牙皂角、檳榔、川花椒、廣陳皮、乾薑、桔梗、石菖蒲、炒麥芽、法半夏、上肉桂、黃連、山楂、制川烏、廣木香、吳茱萸、北柴胡、大麥冬、草果仁、廣藿香、雞內金、紫菀、神曲、白芍、甘草各60克。

    以上共重1890克,照分稱准,揀選上品者;巴豆霜定要去淨油,不可入鍋炮製,晝則日曬,夜則倚爐微火烘之,研極細末,用陳米湯爲丸,每丸重0.6克,切不可大,硃砂爲衣。

    逐穢寶丹主治各種瘟疫四時不正之氣,蔥白薑湯送下。治麻腳諸瘟疫,北柴胡煎湯送下。治山嵐瘴氣腹肚冷痛疫癘,藿香薑湯送下。治胸膛兩肋膨脹肚痛陳疾痞塊,濃茶湯送下。治肚腹飽脹濕氣水腫各證,陳皮、大腹皮各3克煎湯爲引。治頭痛發熱各項痧症並中暑,藿香湯送下。治脾寒悶擺子久瘧,蔥白薑湯加草果3克爲引。治瘧疾用桃葉7片煎湯送下,久者露一夜復煎送下。治紅白痢疾,紅者用黃連、甘草各3克,烏梅2個煎湯送下,白者用紅糖生薑水加蔥白3根煎湯送下。

    年老及孕婦忌服,揣病選用得當能治百病。

    本方臨床可用於多種消化系統急性感染或有關疾病,如急性腸胃炎、細菌性痢疾、傷寒、傳染性肝炎、急性瘧疾以及中風痰涎壅塞,大便閉塞不通、心神昏悶等表現寒邪冷毒、痰垢穢濁致氣機閉阻、陰陽格拒、上下不通之病機者。所用多辛香行氣、化濁除穢之品,似與紫金錠、蘇合香丸、行軍散相類,而諸方所不用之巴豆霜則爲本方主藥,略考之似有深意。巴豆辛溫有毒,於本方中逐痰利水,瀉冷積凝滯,除胸腹腫滿,兩肋痞痛,利大小腸,去陰毒傷寒,其推盪臟腑、開通閉塞之力非他藥可比。本方治理當從【本經】所論中悟得。

    先父石玉書先生於積聚、症瘕、黃疸、臌脹、水氣、心痛、痞滿、陳年瘧疾、山嵐瘴氣、肢體頑麻諸症屬寒邪冷毒、痰垢穢濁、氣機閉阻、陰陽格拒者,嘗用下方治之,似也從【本經】中悟得。

    巴豆霜、乾薑、川椒、厚朴、吳茱萸、肉桂、赤茯苓、人參各25克,制川烏125克。研細末,爲蜜丸如梧桐子大,視病證輕重,病情深淺,體格強弱,每次分三、五、七、九丸服,薑湯送下。

【巴豆的配伍應用】

    以巴豆適當配伍,可以通宣一般壅滯,消痰祛瘀,殺蟲消腫毒,取除風補勞、健脾開胃效果,總能推陳致新。如王氏保赤丸以巴豆、黃連、大黃、乾薑、川貝母、荸薺粉、硃砂爲細丸,主治小兒脾胃虛弱,胃呆食減,腹瀉便秘,消瘦疳積等胃腸道疾病,兼治痰厥驚風,咳嗽痰鳴,食積發熱等常見病症,其實本方老少咸宜。又有【聖濟方】雄黃丸(雄黃、鬱金、巴豆霜)主痰積食滯,熱毒鬱閉諸症甚效。

    巴豆所能推盪開通者首在胃腸。【金匱】三物備急丸以巴豆爲君,凡寒滯食積,阻結胃腸,升降氣機痞塞,以致猝然腹痛,脘腹脹滿高起,甚至面青氣促或類今日之胃腸梗阻者,服之得吐或利則病癒;【千金方】治寒癖宿食久難消,大便秘者,巴豆以清酒煮三日夜,令大熟而研,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補缺肘後方】治水蠱腹滿,巴豆、杏仁炙黃爲丸服;近代用巴豆配絳礬、神曲治晚期血吸蟲腹水,可消水除滿;【金匱】附方【外台】桔梗白散,治肺癰咳嗽胸痛,發熱不退,痰多或變黃,有臭氣溢出,得大便泄瀉十餘次或吐膿血痰增多,咳即大減,胸中舒暢,體溫漸正常。

    桔梗白散方下註:服後病在膈上者吐,病在下者瀉,病瘥。強調肺癰痰熱毒之順利引流至爲重要也。有急性胰腺炎、膽絞痛屬寒濕結胸者,服桔梗白散數克,得吐瀉病即霍然。可知巴豆治一切寒濕結滯重症,其留著或在腸胃,或在腹腔,或在肺葉,或在胰腺、膽囊。此【本經】所謂蕩滌五臟六腑也。

    巴豆亦治瘡毒及腐化瘀肉,去殼炒焦研膏點腫處則解毒消炎消腫,塗瘀肉則自行腐化;取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調雄黃、輕粉頻塗治惡瘡;巴豆去油研細末吹喉,治白喉所致咽喉梗阻,皆【本經】所謂『去惡肉』也。

    余素謹慎,未嘗輕用巴豆療疾,然貴州陳仲寅氏巴豆砂仁丸余常以之治肝硬化腹水,其方爲:巴豆殼12克(炒黃色),砂仁30克,生熟大黃各6克,炮乾薑9克,廣木香9克,牙皂角2個(去筋),甘遂4.5克(炒黃色)。爲末醋糊丸如綠豆大,薑湯送下30~40丸,每服可瀉水1~2次,日服日瀉日消,大便漸實,小便漸長漸清亮,可量人虛實,病情輕重加減藥量。本方巴豆殼雖無猛力,然有巴豆推盪衝擊逐痰攻水之餘氣,可以引水消積,殺蟲敗毒,利水谷道,療效甚穩固,藥性也和緩。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4-2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巴豆藥性考辨與逐穢寶丹方義闡微】

巴豆一物,誠如【本經】所言,非獨瀉下之能,實具"蕩滌五臟六腑"之殊功。其性味辛溫大熱,稟純陽之性,能破陰凝而通閉塞,此正合【內經】"留者攻之"之旨。然其毒性峻烈,古今醫家運用之際,莫不慎之又慎,觀雷公炮製之法,足見古人去油存性之智慧。

考巴豆霜製法,實含"製毒存效"之深意。油者,其毒性所聚;霜者,其藥性所存。以米湯浸拌、多層吸油紙反覆壓榨,正合"去其悍烈,存其溫通"之理。此法較之【本草綱目】所載"紙裹壓去油"更爲精審,尤重"晝曝夜烘"之候火功夫,暗合天地陰陽消長之機。

周氏逐穢寶丹之組方,深得"升降相因"之妙。方中巴豆霜爲君,佐以黨參、附子等溫補之品,既制其毒性,又助其藥力;更配柴胡、桔梗之升,檳榔、木香之降,使氣機周流;復入菖蒲、半夏等化痰開竅,終成"攻補兼施、升降有序"之局。其用藥法度,實承仲景三物備急丸之遺意,而配伍更爲周全。

此方之妙,尤在"因證施引"。觀其用蔥白薑湯送服治瘟疫,取辛溫透表之義;以柴胡煎湯療瘧疾,合少陽樞機之要;乃至紅白痢疾分治之法,皆示人"引經報使"之精微。所謂"揣病選用得當能治百病"者,非謂一方通治,實指病機相類者,可依證變通也。

然須謹記:巴豆之用,貴在"中病即止"。其適應證當屬陰寒痼冷、痰瘀壅滯之實證,若見陰虛陽亢、氣血兩虧者,斷不可妄投。即如方後所誡"年老及孕婦忌服",正合【內經】"毋虛虛,毋實實"之訓。今人用此,尤當參合現代藥理,明其強心、改善微循環等作用機制,方不致拘泥而失其真。

要之,巴豆之奇,奇在能以毒攻毒;周方之妙,妙在能使峻藥緩圖。學者當於"去油存性"四字中參透制方精義,更於"因證施引"處領會辨證精髓,如此方能傳承古法而不泥於形跡,發揚經方而契合今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