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裏溝 三裏屯北京地名為什麼這麼多『裏』字?
曾經的西八裏莊過街樓 打開北京的地圖,人們會發現很多由數字和裏字拼湊成的地名,如二裏溝、三裏屯、五裏店、六裏屯等。現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地名的由來,但如果詳細探尋這些地名的歷史,還真的能找出它們背後的往事。 比如有些帶裏字的地名明顯是和老北京城有關,表示該地與老北京城某座城門的距離;有些可能和已經消失了的古城或河道相關;有的地名中的數字甚至就和其本身的特色有關可謂五花八門。今天咱們就來一起盤點北京帶裏的地名。 三裏屯六裏橋東西八裏莊 以老北京城門為參照 老北京城素有裏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即內城有九個城門(南面的正陽門、崇文門和宣武門;東面的東直門和朝陽門;西面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北面的德勝門和安定門);外城有七個城門(南面的永定門、左安門和右安門;東面的東便門和廣渠門;西面的西便門和廣安門);位於中央的皇城則有四個城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和西安門)。而北京周邊很多帶裏的地名,有不少都是以該地距離城門的裏程而確定的。 最具典型的就是三裏屯和六裏屯。屯本義講的是草木的生長,後來逐漸衍生出駐守或聚集的含義。這兩個地名裏的屯都表示的是村莊,其中三裏屯表示這裏距離老北京城內城東直門有三裏路,故而名之。而六裏屯則由於距離內城朝陽門六裏路而得名。這兩處如今都位於工體北路及其東延長線上,但在這條路沒修之前,六裏屯需要從朝陽門外東大橋沿着一條向東北方向的分岔路前行(向東南為直達通州的官道),過王爺墳(康熙皇帝五弟恭親王常寧墓地)、核桃園、白家莊,而三裏屯則需要出東直門折向東南前行才能到達。 再往東有個十裏堡的地方,它的得名與明朝的糧道有關。明代改造皇城東牆,並南拓都城城牆,通惠河上行走的運糧船從此便不再進城,而以東便門外大通橋作為終點站。除了水路之外還有一條重要的陸路送糧通道,這便是朝陽門到通州的大道。明朝中後期通惠河逐漸淤塞,由京城朝陽門到通州的這條陸路便成了運糧的重要通道。清雍正七年(1729年),將這條長40裏的土路改成了石板路。這條路的沿線,也出現了服務運糧人員或官差休整的驛站,十裏堡便是因為距離朝陽門還有十裏路而得名。這裏的堡字本寫作鋪,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今天這樣的寫法。 除了朝陽區的十裏堡,在密雲區和順義區都有十裏堡的地名,順義區甚至還有二十裏堡的名字,這些地名分別表示的是距離密雲城區或是順義城區的裏程數。可以說這些地名便是那時候的公路裏程表,在沒有指示牌的年代,為行路人提供了路程的參考。 位於廣安門外的六裏橋,因距離廣安門六裏而得名。舊時在此地附近有一條南北向的溝渠,而東西向的由京城去往盧溝橋的官道正好和這條溝渠相交叉,因此溝渠上架的這座橋便被稱為六裏橋了。 北京城一東一西,有兩個八裏莊。東邊的八裏莊由於距離朝陽門八裏而得名,西邊的八裏莊則是距離阜成門八裏而得名。東八裏莊原本只是朝陽路上一個較大的村莊,但1949年之後的一五期間,國家在這裏興建大型棉紡織廠,即大家熟知的京棉一廠、二廠和三廠。慈雲寺、東八裏莊和十裏堡,就分別是當年三座工廠和家屬區的位置。朝陽路路南為工廠區,路北便是家屬區。當時為了三座工廠上班的工人,專門開通了12路無軌電車(即112路前身)。 位於西郊的西八裏莊有着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西八裏莊附近的慈壽寺塔、恩濟莊關帝廟、北窪路上的摩訶庵等至今仍保存完好。其中慈壽寺塔是明朝萬曆皇帝的母親所建,已經成為了北京城西的地標性建築。 西城三裏河七裏莊 以金中都城門為參照 金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後,於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頒佈詔書決定遷都燕京(北京)。後來完顏亮任命大臣參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規劃和建築式樣,在遼南京城(北京西南廣安門外)的基礎上在東、西、南三個方向往外擴展建立新的都城,即為金中都城。金中都的中心是皇城,共有四個城門:東為宣華門、南為宣陽門,西為玉華門,北為拱辰門。皇城外為都城,周圍36裏,共13個城門。北京的有些地名,也是以金中都城為基準。 比如,西城的三裏河,這個名字中帶有河字,也的確是因為一條河流的存在,這便是金代開鑿的一條引水渠金口河。如今西四環的金溝河橋下的金溝河路,便是昔日金口河的故道,而金溝河則是金口河的訛傳。這條河在今三裏河附近的河道上曾經架有一座橋,這座石橋為三孔石橋,從這座橋向西南走三裏路,便到了金中都的北門會城門(今會城門公園附近),因此三裏河的這個名字也便由此形成了。 豐臺的七裏莊,雖然跟六裏橋距離不算遠,名字也差不太多,可是所體現的地理位置信息可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由於距明清北京外城的廣安門六裏而得名,而七裏莊則是由於距離金中都城西南門麗澤門七裏而得名的。如今北京西三環上的麗澤橋以及麗澤商務區,都是以此二字命名,而從菜戶營橋向西,馬上便要興建起一條城市快速路麗澤路,也同樣是得名於這座昔日金中都的城門。巧合的是這條新建的城市快速道路和古時候金中都的麗澤門內外的大道是重合的。如今麗澤門早已不在了,其大體位置在今中央戲曲學院北側。以戲曲學院周邊處為起點,向西七裏左右,正好是豐臺七裏莊的所在地。 東城三裏河十裏河 以元代河流為參照 前文我們提到了金口河,這是金代所興修的一項水利工程。到了元代為了保證元大都的水利供應,從金口河引出一條支流,即金口新河,也稱文明河。這條河流沿着元大都南城牆外側(今前三門大街北側),到元大都的正南門麗正門附近分為兩岔,一線繼續向東,作為都城的護城河,最終在都城東南角與通惠河匯流。另一線則折向東南,經過今天的橋灣、龍潭湖、小武基橋、化工橋折而向東,一直流到通州張家灣,最終與大運河匯流。而這條河流正是元大都城三條漕運幹線的南線(北線為阜通河,中線為通惠河)。 北京城的一些地名就是源自於這條河流,比如東城三裏河(在珠市口東大街一帶),它就是因為距金口新河和元大都南護城河分岔的地方大約有三裏路而得名。東城三裏河東側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橋灣街,從這個地名推測,當年在此處極有可能存在一座跨越文明河的橋樑。緊鄰着東城三裏河南側的金魚池,是老舍先生筆下【龍鬚溝】的原型。 如今以家具而聞名的十裏河,也是源自於文明河。此處距離河流分岔處為十裏,再向東南過小武基橋,就是十八裏店,十八裏店同樣體現了對於河流裏程的記錄。十八裏店周邊昔日曾有第四代和第五代肅親王墓,如今早已無跡可尋。 五裏店八裏橋 以其它地理坐標為參照 除了以金中都城、老北京城以及一些著名的河流為參照點,北京一些帶裏的地名,還有自己獨特的參照物。 豐臺區的五裏店,因其距離盧溝橋五裏路而得名。在五裏店東北側不遠處的大井村,曾有一座乾隆皇帝專門為迎接凱旋將士而興建的凱旋門蕩平歸極磚牌樓門。 在北京東邊還有五裏橋、八裏橋兩個地名,這兩個地名中數字的含義表示的是該地與通州北關漕運碼頭的距離。其中五裏橋是平津戰役中為和平解放北平國共雙方舉行最後一次談判的場所,八裏橋則見證了昔日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在英法聯軍洋槍洋炮下全軍覆沒的悲壯歷史。石景山區的五裏坨,則是因為其距離東面的京西重鎮模式口五裏路而得名。 在海淀,還有一個二裏莊的地名,有意思的是,當年從德勝門出北京城,一路上經過的馬甸、土城(健德門)、二裏莊、南沙灘、北沙灘等村莊,互相之間的距離竟然都是二裏路。所以海淀的二裏莊有可能是源自這種裏程表式計量的方式。 不過,在民間,二裏莊還有一種說法:曾有兩個宮裏的太監,出資在村裏修建了一座廟宇,以供自己退休後養老之用。太監又被稱為老公,所以這座廟也被當地人俗稱為二老公廟,久而久之,這個名稱就演變成為二裏莊了。 動物園南邊的二裏溝,其得名是由於附近一條河溝的長度大約在二裏左右。當年,住在甘家口一帶的居民,想要去逛動物園,都要穿過這條乾涸的河溝,再跨過溝北面的一條鐵路才能到達。這條鐵路就是京門線,從西直門火車站到達京西門頭溝的木城澗,其設計、建造者正是詹天佑。如今這條鐵路線中西直門到五路(6號線五路居站)區段已經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地鐵6號線。而年底即將通車的16號線,未來也會在二裏溝和6號線形成換乘。 原標題:北京地名裏的裏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