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2|回覆: 1

[文化資訊] 中國話語·傳薪絕學中國因明研究的可喜進展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7-29 0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話語·傳薪絕學:中國因明研究的可喜進展

因明,即佛家邏輯,肇源於古印度,是印度『五明』之一。公元5世紀起,印度因明先後傳入中國漢地和藏蒙地區,逐漸形成了中國漢傳因明和藏傳因明兩個傳統。中國因明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有過輝煌,成為過世界因明的高峰;也有過低潮,以至成為絕學。最近一次低潮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當時,全國從事因明研究的學者已沒有幾人,成果更是寥若晨星。

1982年初,中國幾位學者發出搶救因明的呼籲,明確提出『搶救因明遺產是當前學術界和出版界一項重要而急迫的任務』。這個呼籲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的重視。1983年8月,中國社科院哲學所、中國邏輯史研究會、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甘肅人民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全國首屆因明學術研討會在敦煌舉行。這次會議對搶救因明遺產、推動因明發展作出了規劃和部署。30多年過去了,中國因明研究取得了可喜進展。

這些年,在我國逐漸形成了一支專業的因明研究隊伍,並且有了自己的學術組織。1983年成立了因明研究工作小組,2006年成立了中國邏輯學會因明專業委員會,先後召開12次全國因明學術研討會。我國因明學界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中國社科院等重大科研項目、重點科研項目和一般科研項目近20項。截至目前,全國高校和科研單位實際招收因明專業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有10多個點,累計培養因明碩士博士30多人。

我國漢傳因明和藏傳因明兩個傳統各具特點,近年來彼此間交流不斷增多。漢藏學者互譯因明研究成果,合作申請科研課題,共同研討因明問題。2006年立項的教育部邏輯基地重大項目『佛教邏輯研究』、2012年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因明研究』、重點項目『近現代國內外因明研究』等都是漢藏學者共同承擔的。

我國因明學者與國外同行的學術交流也在不斷增多。一是國內因明學者翻譯出版了國外學者的重要因明著作,介紹國外同行的學術動態和新的研究成果;中國因明學者出席國際因明學術研討會,與國外同行面對面進行學術交流。二是在國內舉辦因明以及相關學科的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外學者來中國進行學術研討;有的高校邀請國外知名學者來校講學。三是國內外因明學者共同研究貝葉經因明文獻,共同編寫有關因明的書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關注中國因明、研究中國因明、熱愛中國因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國內學者的研究視野有所拓展,研究方法有所創新。一些學者運用現代邏輯考察因明,從溯因推理、非形式邏輯視域分析因明,在一些問題上有了新的發現和新的認識。

30多年來,國內學者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因明著作,發表了數百篇因明論文。沈劍英的【因明學研究】【中國佛教邏輯史】(主編)【敦煌因明文獻研究】,鄭偉宏的【因明正理門論直解】【漢傳佛教因明研究】【因明大疏校釋、今譯、研究】【佛教邏輯研究】(主編),張忠義的【因明蠡測】,多識仁波切的【藏傳佛教認識論】,楊化群的【藏傳因明學】,劇宗林的【藏傳佛教因明史略】,祁順來的【藏傳因明學通論】,霍韜晦的【佛家邏輯研究】,巫壽康的【因明正理門論研究】,圖·烏力吉的【阿旺丹德爾因明學】,以及姚南強的【因明辭典】(主編)等,都受到了同行的關注。

因明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研究因明對於哲學研究、邏輯研究、佛學研究都有重要作用,對於提高人們的思維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也有重要意義。當然,目前我國的因明研究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以下兩點尤其值得關注:首先是人才問題。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從事因明研究的學者,多數已經退休或將要退休,近年培養的因明碩士和博士,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從事因明研究或沒有專門從事因明研究工作,實在可惜。如何把因明人才集聚到因明研究和因明教育崗位上,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需要有關方面重視。其次,因明研究要有廣闊的視野、現代的學術眼光。因明涉及論辯、邏輯、認識論多學科,各學科都湧現出許多新的成果。選取新的視角,站在科學發展的新高度去反觀因明的過去,有助於發現新的問題,做出新的解讀。

(劉培育,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得瑟炊煙花 發表於 2025-4-6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因明學研究的復興與當代發展路徑探賾

因明學作為東方邏輯學的重要分支,其在中國學術史上的沉浮恰似一面文化鏡像,映照着中華文明對外來智慧的消化與創新。自1982年學界發出"搶救因明"的呼聲至今,四十年間中國因明研究確實呈現出令人振奮的學術圖景,其發展路徑尤具範式意義。

學科建制化進程彰顯系統性復興特徵。從1983年敦煌會議的"破冰之舉",到2006年因明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中國因明研究完成了從個體學術實踐到學科共同體建構的轉變。12次全國研討會形成的學術網絡,近20項國家級課題支撐的研究體系,10餘個碩士博士培養點構建的人才梯隊,共同構成了學科發展的制度性保障。這種"學術機構-科研項目-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為絕學傳承提供了可持續機制。

漢藏因明研究的融合開創了新的學術範式。教育部"佛教邏輯研究"等重大項目的跨學科合作,打破了傳統上漢傳因明與藏傳因明的研究壁壘。這種融合不僅體現在文獻互譯層面,更深入到方法論的交融:漢學傳統的考據功夫與藏學擅長的辯經實踐相互補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因明研究方法論體系。2012年"百年中國因明研究"項目對學術史的梳理,更凸顯出多元傳統融合的學術自覺。

國際對話能力的提升標誌着研究範式的轉型。從早期單向引進國外成果,到共同編撰研究著作、合作解讀貝葉經文獻,中國學者正從"學習者"轉變為"對話者"。這種轉變背後是研究視野的拓展:當代研究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三支作法"分析,而是將因明置於更廣闊的知識論、語言哲學視域中考察,使古老的邏輯智慧煥發現代生機。

當前研究仍面臨若干深層挑戰:文獻整理的精細化程度有待提升,特別是敦煌遺書、藏文典籍中的因明文獻尚需系統挖掘;研究方法論需要突破"以西釋中"的窠臼,建立更契合東方思維特質的闡釋框架;理論創新方面,如何從"接着講"轉向"重新講",構建具有當代價值的因明理論體系,仍是學界亟待突破的課題。

展望未來,中國因明研究應當立足三個維度:在文獻維度推進【因明大疏】等經典的數字化與跨語種對照研究;在理論維度探索因明與人工智能邏輯的對話可能;在實踐維度加強因明思維方法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唯有如此,這門千年絕學才能真正實現創造性轉化,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提供獨特的邏輯資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