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9|回复: 0

[文化资讯] 诗城奉节为《名人与奉节》序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7-2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城奉节——为《名人与奉节》序

20160727_009

20160727_009

《名人与奉节》,朱茂主编,团结出版社2016年4月,268.00元

摆在案头的《名人与奉节》书稿,是一部关于奉节历代名人的地方文献,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是名宦篇,即历史上曾经在奉节仕宦为官的名人。第二部分是游寓篇,是曾经在奉节游历和寓居的名人。第三部分是乡贤篇,记叙历代奉节籍名人。这大概是按照明代文士何宇度《益部谈资》所记当时夔州知府郭棐曾作《夔门三传》之分类,其内容翔实,叙述简洁,对于了解奉节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的撰写者是一批奉节本土文化界人士,他们对奉节地方历史和人文资源十分熟悉,且满怀由衷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写来自然有其独到的优势。我之所以愿意勉为其难为之作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于执着于心、无法割舍的夔州情结。

是啊,奉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备十分丰厚的资源,这固然包括其特别的山水自然资源,诸如白帝城、天坑地缝等,尤其是其据巴蜀门户扼长江咽喉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环境,如杜甫所谓“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清代本土诗人傅作楫也曾描写其地势“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赤甲白盐,晴晖曙色,春绿秋红,交相争艳,历代吟咏。郭沫若也极推瞿塘之美:“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瞿塘为三峡之首,所谓“夔门天下雄”的美誉当之无愧。

但是,所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仅靠自然风光和地理优势远远不够,比之更重要的应该是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而奉节在此方面同样得天独厚。

奉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骚人墨客,为此流连忘返,吟咏不绝,号称诗城。同时还会将它与另一个名字——夔州联系起来。古属夔州,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一直为川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先后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县城永安镇,历代曾为路、府、州、郡治地,因此人们往往也以夔州代指奉节。

每当提到奉节这个名字,首先就会令人想起诗圣杜甫名篇《秋兴八首》。眼前就会浮现出历经战乱,漂泊西南的诗圣杜甫暮年充满忧患翘首企盼的身影,同时还会想起他《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想起《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最能行》《负薪行》《又呈吴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夔州绝唱。杜甫在巴蜀和夔州期间,其思想境界升华到全新的高度,诗歌艺术水平亦趋于炉火纯青。两年时间里,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歌,占全部杜诗近三分之一,杜甫因此成为历代旅居夔州诗人创作最丰的第一人,其夔州诗也被认为是整个杜甫诗歌成就最高峰。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它写出了暮年杜甫对京华故国的无比怀念,也充满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期待和呼唤。盛唐气象,一去不复返,徒留下“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至死不能归乡,成为诗圣心头永远的伤痛。后来,夔州百姓根据杜甫诗意将古城面临长江的大南门命名为“依斗门”。它表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成为夔州这个一个城市的物化记忆和标志。

记得2002年11月4日,为了三峡工程大坝的建设需要,奉节古城最后一批建筑随着一声声巨大的爆破逐渐沉入水底,吸引了全国多家媒体数百名记者前来报道,许多媒体都用了“千年诗城瞬间消失”这样的题目;多少奉节市民聚集在“依斗门”下,痛哭流涕;一批本土诗人集体吟诵杜甫《秋兴八首》组诗,场面令人动容。随后,依斗门进行整体拆迁,易地重建。十多年后,笔者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日上午十时许,我正在千里之外的校园讲授杜诗,课堂中虽然听不到爆破声,但我仍然暂停下讲授内容,给听课的同学们说道:“此时,可能正在爆破,依斗门将永远地沉入长江,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讲到这里,我眼睛潮湿,声音哽咽,尽力克制,才没有让自己的泪水流出。站在教室窗前眺望川东奉节方向,千言万语,百感交集,默默向诗圣杜甫致敬,向千年诗城道别……

这,何尝不是萦绕心头的浓郁夔州情结的流露。

闻一多先生在其第一篇学术论文《杜甫》称杜甫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该文开始即以杜甫儿时于中原观公孙大娘剑器舞的描绘而引出对诗圣历程的评述,全部素材则来源于杜甫晚年在夔州所做《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之童年记忆。诗仙李白同样为夔州创作了《早发白帝城》《渡远荆门》等千古名篇。大唐盛世诗国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不约而同地为奉节留下不朽经典,这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十分难得。夔州诗城之名也由此而确立。

李杜之外,在夔州留下题咏的诗人可谓群星璀璨。据2009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夔州诗全集》收录历代诗人742位,作品4464首,共九巨册,实际上还远未收录完整。许多诗人吸收夔州民俗风情和艺术特色营养,在创作上另辟蹊径,这方面成就最明显的为唐代诗豪刘禹锡,借鉴夔州巴渝一带民间歌谣,创新翻唱竹枝词,广为流传。南宋状元王十朋施行德政,夔州父老特以其字号“梅溪”命名城郊河流。而留下万首诗篇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因其在剑南巴蜀地区悟到“诗家三昧”,诗风为之一变,真正学会写诗,故将其诗集取名为《剑南诗稿》,而夔州则为其入蜀第一站,其意义不容低估。此外,如该书所记载之著名诗人如唐代之陈子昂、张说、王维、孟浩然、李益、卢纶、司空曙、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张祜、郑谷,宋元之寇准、周敦颐、苏轼、苏辙、黄庭坚、王十朋、陆游、范成大、文天祥、汪元量、赵孟𫖯,明代之杨维祯、方孝孺、胡应麟、何景明、王廷相、钟惺、杨慎,清代之朱彝尊、陶澍、王士祯、张问陶、李调元、刘光第、以及民国之赵熙、雷铁崖,吴芳吉等,皆因诗与夔州结缘,相关行迹可由此书之介绍而一目了然。

除了众多诗人之外,夔州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故事和人物如白帝城与公孙述,临终托孤的刘备,八阵图与诸葛亮等等,都广为国人熟知,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杰出代表。“诸葛大名传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

历史舞台变化莫测,人生角色生旦净丑,奉节因其长江要冲、山水名胜、诗歌名城而为自然人文之重镇,亦成为缩微精华版的中国大舞台。其中既有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李靖,慷慨仗义的杜甫挚交夔州刺史柏贞节,被誉为“千古一人”的南宋抗金名将虞允文,南宋著名忠臣义士刘光祖,“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受到康熙欣赏的本土诗人兼铁骨御史傅作楫,骁勇善战的清末湘军名将鲍超,书写“依斗门”而留名的奉节知县潘焕等,另有荣宠朝野的隋代权相杨素,毁多于誉的北宋天才宰臣丁谓,以及贪生怕死、留下耻辱的各色人等,雁过留痕,令人慨叹,唏嘘不已。

由此而言,浏览此书如同进入奉节历史人物画廊,可观人生世象百态。阅读之中,可以了解一座名城,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何尝不可有所借鉴,对自己人生道路之选择有所感悟呢!

(本文为《名人与奉节》序,发表时有删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