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3_011
20160803_012
孩子們在社區書院裡。(資料照片)
2015年6月18日,福建省廈門市首家社區書院——『雲頭書院』在翔安區雲頭村成立,從此,覆蓋島內外6區的社區書院蓬勃興起,單是湖里區便已開辦42家,並開展課程2500多課,各類活動911場次,參與人數逾15萬人次。
『基於過去對各個社區原有的文化活動空間和資源進行整合,廈門打造出社區書院。』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黃鶴麟介紹說。『居民家門口的大學』『居民學習、交流、活動、議事的新平台』,說起廈門社區書院,總能聽到類似的描述。
滿足三代人不同需要
時下雖然正值暑假,在廈門市湖里區禾欣社區,仍能見到背書包的小學生身影,不過這回他們要去的地方不是學校,而是社區服務中心。12歲的張浩田是社區書院的常客,經常在社區書院課堂中學習包括美術在內的課程。他的母親田付雲同樣對社區書院充滿熱情。面對『如果時光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候』的問題,田付雲說:『想回到上學讀書的那段時光。』 廈門社區書院的出現,讓她的這一心願得以實現。當兒子在書院上課時,她也在隔壁的圖書閱覽室里,與社區的書友們交流切磋,仿佛重回學生時代。
親子課程中,父母帶孩子誦讀國學經典;藝術課堂上,孩子們在琴棋書畫室收穫樂趣;養生講堂上,市民聽專家詳細講解實用健康知識——精心設置的課程和活動,滿足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不同需要,總能讓社區居民樂在其中。
『書院的建設也為社區帶來驚喜與變化,從熟人社區變為家人社區。』禾欣社區書院理事長楊明堂說。72歲的社區居民陸紅茹便經歷了由『外來客』到『自家人』的情感變化。她由閩北的南平來到廈門,開始難以適應,後被社區工作人員發現曾有文藝工作經歷,便邀其幫忙組建社區文藝隊。時間不長,社區文藝隊已吸納60多名成員加入,陸紅茹也成為社區的文藝骨幹。
居民自發組織課程
廈門社區書院設有書院總部,作為全市各社區書院的管理中心、培訓中心、資源整合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書院總部就像一個資源庫,我們可以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到庫里選擇課程,自主「點單」。』據前埔北社區書記陳建萍介紹,2015年底,由廈門市委文明辦等單位主辦的『名家名師進社區書院』啟動以來,給社區帶來了更多包括『價值觀課堂』在內的精品課程。
『社區設有覆蓋所有年齡層的樂齡學堂、青年學堂、蓓蕾學堂、幼兒學堂,還有「社區能人工作坊」「辣媽學堂」等特色學堂。』陳建萍說,社區充分考慮到居民的不同需求,注重體驗式教育,許多課程都是在社區工作者的引導下,居民自發組織的。
『在開課之前,社區通過微信、網絡等平台徵集居民建議,再根據居民需求設置課程,從而增強每位居民的參與積極性。』湖里區金安社區黨委書記吳麗敏介紹道。『在湖里區,平均每月開設課程350課,每月聽課居民達1.04萬人次,群眾滿意率達到90%左右。』湖里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文國清說。
在參與中轉變角色
前埔北社區書院作為廈門市首批試點社區書院之一,圍繞『參與式治理』,注重培養居民議事協商自治能力,以『公推民選』成立社區發展理事會,帶動居民廣泛參與,並搜集有關意見建議,用以指導社區書院的課堂設置、運營管理、志願者載體開發等。
『違反公約者懲罰機制』『不能大聲喧譁』『獎勵機制』……社區愛心課堂的牆上,隨處可見由學生自發制定的『課堂公約』。陳建萍說,孩子們自發認領責任項目,自己管理自己,也在參與中實現了角色轉變。
黃鶴麟認為:『從自家門口走出來,走進社區,共同學習成長。』這樣的轉換能推動社區居民開展公共議題討論,也促使社區書院成為提高協商意識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群眾的意識在慢慢改變,從小我利益更多地轉向共同利益。』陳建萍說。
『目前社區書院理事會中,僅有1名社區工作人員,其餘都是社區普通居民,由居民自己選擇、自己管理,讓居民真正愛上書院。』禾欣社區書記翁明遠說。(俞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