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61|回復: 0

[國學灌水] 关注改地名现象改地名,算好账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8-8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关注改地名现象:改地名,算好账

更名之后,单是换印章牌匾,一个县就可能花掉上百万元

因为在征集新地名的通告中附上了暂时拟定的地名『定军山市』,这些日子陕西勉县吸引了不少关注。有人就提议,算一下因为改地名而增加的开支。当然,勉县的地名更改,源于撤县设市的契机,即便沿袭原地名,行政区划的调整带来的支出也难以避免。但对于那些有意更名的地方来说,改地名的成本账,值得好好算一算。

地名一变,单位印章、公司牌匾、地图都得跟着换

更改地名,前后可能只是几字之差,但落到日常生活中,牵涉面却甚广。

地名更名,成本如何?以西部某县为例,撤县设区时,当地顺势改了地名。

『从法律上说,撤县改区后,原有成为某县的政府部门印章已经无效,必须启用新的印章。章、印、牌,这3件必须换。』该县公务员杨唯(化名)说。撤县设区后,当地印章店、广告门市好一阵忙碌。

杨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当地市场价,制作一副钢印需要1000元,一个牌匾500元,钢制印章300元以上,普通塑料材质印章则要80元。『这是平时价,说不准个别商家还会借机涨价。』

杨唯估算,仅以县级政府部门为例,大的部门比如人社局,加上内设机构和下属机构,差不多有上百枚章,按照平均一个部门40枚章,一共25个政府部门计算,那就要1000枚印章;而到了乡镇一级,按照每个乡镇政府20枚章保守估计,全县10个乡镇就要200枚章;而全县近120余个村(居)委会,每个居委会党支部、村(居)委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加起来又要360枚章。『像用章大户教育局系统,算上所属学校,少说也要300枚印章;每个乡镇还有10个左右独立的乡镇站所,也要100多枚印章。全县保守估计,光是政府部门就不少于2000枚章,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标准的原子钢章。』杨唯说。『往低里算,假设一枚章是200元,光2000枚章就得40万元。上百枚钢印、牌匾也要花将近30万元。』按照杨唯的计算,仅县级政府和县村两级机构章、印、匾的更换就需要70万元左右。

『这还是保守计算。』杨唯说,『要是再算上县级党委、人大、政协,那又有一大批章,国企、私企章也要跟着换,100万元都打不住!』

实际上,地名更改后,需要更改的远不止章、印、匾。『工商行政登记、地名标识、地图标注……很多东西都要跟着改,改了之后还要逐个通知,这些都是成本。』杨唯说。

有的地方改名十多年,当地百姓还是叫不习惯

虽然已经更名十余年,但在甘肃天水的本地人看来,麦积区还是北道区。

『2005年,北道区要更名的时候,我还在上学,记得当时,学校和周边店铺的门牌都换了,特别不习惯。』沈磊是天水市麦积区人,他和周边的许多亲戚朋友到现在还是不习惯称呼家乡的新名。

为什么一直改不了口?『新地名麦积,不顺口又不好听。而且在麦积区还有一个麦积镇,很容易相互混淆,所以我们一般用「麦积」指代这个城镇,用「北道」指麦积区的城区,这样更好区分。』沈磊表示,虽然知道,当地选择改地名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天水的麦积山石窟,突出天水的人文自然景观、地域特色,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北道人,他确实从心理上对新地名还有所排斥。

和北道区一起改名的,还有同市的秦城区,它被改名为秦州区,本地人对于后者的接受程度更高。『秦州比秦城听起来更「洋气」,而且也更有历史依据。』沈磊说。同样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王硕彤则认为更名提高了家乡的知名度,也为本地旅游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去年坐火车的时候,我碰到几位来自宁夏的游客,听说火车路过麦积区,他们就立即提到了麦积山,这让我感觉挺自豪的。』

更改地名还会带来许多『连锁反应』,居民身份证与户口本、银行开户信息等许多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都要更换,平添了很多麻烦。

改地名不是提升知名度和经济收入的制胜法宝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2005年,天水的两个区更名,一共改掉3个字,直接花费在2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这对200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6000元的天水来说,不是个小数字。

与天水一样,尽管知道改地名成本不菲,很多城市还是选择『改头换面』,更名之后可能带来的知名度和收益上的提升也许是最直接的推动力。

从全国范围看,的确有些地方凭借更名打响名气,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说起云南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商人吴禾觉得改得好。『普洱本地从事茶业销售、开办茶厂、种植茶叶的人越来越多,慕名前来进货的外地客商也多了。』吴先生说,改名之后,当地原本发展就不错的茶业越来越红火。

『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原来思茅市下辖的普洱县改成了宁洱县。』宁洱县的钱阳告诉记者,刚更名的时候,确实有人被新旧地名弄糊涂,后来,游客绕开了老『普洱县』,直奔新『普洱市』。

同样,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安徽嘉山县撤县设市更名的明光市也获益于此。

时任嘉山县民政局局长张来兵表示,改名的考虑之一是提升地方知名度,新地名既源于当地的历史传说,也与当时嘉山县的支柱企业——明光酒厂同名。『改名后,企业知名度大增,发展势头一度很猛,不少知名企业当时还提出要和明光酒厂进行项目合作,经济效益也不错。』

不过,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看来,更名并非制胜法宝。

『比如地处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滇西北的旅游产业,丽江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后,其知名度的提高也带来了「周边效益」,因此,改名为香格里拉对当地旅游发展虽有推动作用,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杨福泉说。

在他看来,想要提升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除了依靠本地的自然人文资源魅力外,还应思考怎样保持这种魅力的可持续性发展。(记者杨文明、柴秋实、孙振)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3-29 02:38 | 顯示全部樓層
《慎改地名议》

地名之改易,非徒易一字之微,实乃牵动一方之政经文脉。今观勉县拟更名"定军山市"之举,虽因撤县设市而起,然其间耗费之巨,尤当审慎权衡。

考地名之设,本为"正名"。《周礼》有云:"辨其邦国都鄙之名",盖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然今之更名者,往往重经济而轻文脉。一县之更名,印章牌匾之费辄逾百万,此显性之耗;而百姓户籍、工商注册、地图导航之累,隐性之费更不可胜计。昔子产不毁乡校,今人岂可轻改乡名?

尤可虑者,地名承载集体记忆。《汉书·地理志》载:"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勉县之名,自北魏设"沔阳县"始,历唐宋元明,虽字形有变而音义相承。若骤改为"定军山市",虽借武侯之名,恐失历史之真。

当以"节用爱民"为念。《论语》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建议主事者:一则建立地名更改成本公示制,二则完善专家论证与民意征询机制,三则设立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如此,方能使经济账与文化账两相得宜,不负古人"名从主人"之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