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80|回覆: 1

[思想啟蒙] 【采葑小集】探究裝幀之美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8-17 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818_002

20160818_002

【落葉】書封

20160818_003

20160818_003

【南行記續篇】書封

20160818_004

20160818_004

【彷徨】書封

【詩經】有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葑即蔓青,葉和根、莖都可食,但根莖味苦。詩意為不可因事物所短而舍其所長。

群山的【采葑小集】(海豚出版社出版)藉此為題,實則在懇請讀者:讀書固然要知其意,但更要懂得欣賞裝幀之美,那才是一個完美的讀書人。作為資深藏書者,群山對於裝幀的喜好甚至超越了書的內容。他是決不會因為一位好作者,而原諒一本壞裝幀的。

本書是群山發表在【北京青年報·青閱讀】上『美書館』專欄的結集,共收錄了43篇文章,主要是議論書籍裝幀設計之短長。每次群山在『豆瓣說』里寫:小文見報。我們這幫友鄰便跟着一陣唏噓。所謂唏噓,是因為喜愛,感嘆要加倍珍惜。

群山深諳書籍裝幀之道,對於版本、封面設計和紙張印刷都頗有研究。當然,仁者見仁,其他藏書家可能會對那些題款或是封面構圖有不同意見。但是,群山的『采葑小集』的確令我們這些門外漢眼前一亮,可謂了解裝幀知識的啟蒙文章。

普通人買書,倘若略有涉及裝幀,只關心用紙好不好,封面美不美……孰不知,其中包藏着大學問。這種學問並非專業知識,而是歲月帶來的沉澱,是在老時光里摸索出來的舊人履跡。

本書開篇介紹的是徐志摩的【落葉】。儘管徐志摩於1931年因空難而隕落,但並不乏後人傳誦他的詩歌散文。這本書的與眾不同,並非作者本人,而是封面設計者聞一多。書面上落葉優雅飄落,『落葉』兩字相伴於側。這完全是一位懂得作者的設計者而為,所表達的飄零實為一首自由的歌,這才是身為設計者的聞一多。

在我們眼中,聞一多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新月派詩人』和學者,卻不曾知曉他還是一位書籍裝幀設計的佼佼者。群山認為聞一多的設計『極其準確地完成了該書主題的表達,也為志摩的個性氣質傳遞了信息』。

我們在閱讀中不曾留意過的設計大師們,群山在書里如數家珍,真像一堂初級的裝幀設計課。對於讀者,仿佛捅破了一層窗欞紙,發現圖書裝幀竟然是這般有意思,從前怎麼未曾領略?

柳成蔭設計的【南行記續篇】、葉靈鳳設計的【幻洲】第一卷、廖冰兄設計的【美文集】,在書中都有列舉。由於觀賞的封面比較多,群山自己悟出了一個小竅門:『但見落款有「悚」者,知是「小丁」(丁聰)之父丁悚是也,有「^^口兒」者乃是廖冰兄,而用「LF」者則出自葉靈鳳之筆。』當然,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優秀設計者沉於歷史溝壑,無從查考。群山也只得抱憾,望圖興嘆了。

不過,群山的『考證癖』卻未因此而敗落。他手上藏有兩種魯迅的【彷徨】。其一為1926年8月,北新書局出版的; 其二為1943年4月,魯迅全集出版社出版的。兩者均採用了美術家陶元慶設計的『紅日將落,照映在呆若木雞的三腳人身上』。

陶元慶的『彷徨』寓意自然不差,有意思的是兩個版本的比較。本來封面上的『紅日』是一個不規則的圓形,誰知再版時,『紅日』圓得了不得!憶起陶先生說過:『竟然有人以為我是連兩腳規都不會用!』陶先生自是不差使用圓規的技術,但是到底是誰代替他用了兩角規?這倒是值得深入考證。

書籍裝幀有意思吧!

天道無情 發表於 2025-4-10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裝幀三昧:書籍之美的形神相契

【采葑小集】以【詩經】"采葑采菲"為喻,道出了書籍裝幀與內容不可偏廢之理。群山先生此書,實為當代書籍美學之一盞明燈,照亮了被多數讀者忽視的裝幀藝術。裝幀非僅書之衣裳,實乃內容之延伸、作者心緒之外化,其妙處在於形神相契,內外交融。

聞一多為【落葉】所作封面,堪稱裝幀藝術之典範。落葉飄零之態與徐志摩詩文氣質渾然一體,此非簡單裝飾,實為以視覺語言詮釋文學意境。古人云"文如其人",而精妙裝幀則能"形如其文"。聞氏深諳此道,以寥寥數筆勾勒出志摩詩文之魂,使讀者未開卷而先得其神。此種裝幀已超越技術層面,達到藝術之境,與古籍之"眉批""題跋"有異曲同工之妙。

群山先生慧眼獨具,揭示裝幀藝術之真諦在於"傳神寫照"。柳成蔭之【南行記續篇】、葉靈鳳之【幻洲】、廖冰兄之【美文集】,皆非隨意為之。每一處線條、每一抹色彩,皆為內容之註腳。丁悚之"悚"字落款、廖冰兄之"^^口兒"標記、葉靈鳳之"LF"署名,這些設計者留下的獨特印記,猶如文人書畫之鈐印,既是身份標識,亦是藝術風格的濃縮表達。

今人購書,多重內容而輕形式,殊不知裝幀乃出版者之"誠"與"敬"。一本裝幀考究之書,往往能喚起讀者對知識的敬畏之心。紙張之觸感、版式之舒朗、色彩之雅致,皆在無聲中訴說着對文字之尊重。群山先生之可貴,在於他不僅看到了裝幀之美,更讀懂了設計者與出版者透過裝幀傳遞的文化態度。

【采葑小集】之價值,不僅在於介紹裝幀知識,更在於喚醒讀者對書籍整體美學的感知能力。讀書之人,當培養"眼到、手到、心到"之全面鑑賞力。裝幀藝術猶如古籍之箋注,能引導讀者進入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群山先生此書,恰如一位博學的導讀者,為我們打開了書籍美學之門,讓我們得以窺見文字之外的另一重境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