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00|回覆: 0

[國學灌水]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8-18 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古人都是終日吟詩作畫彈琴飲酒的形象,而女子似乎永遠難出閨門,只會刺繡女工。但其實古人不光重視精神世界的培養,更是看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體育雖是舶來詞,但中國土生土長的體育活動相當豐富多樣,如馬球、摔跤、舉重、射箭、馬術等等,古已有之,至今風行;更值得一提的是,被稱爲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項目,一般認爲起源於我國的蹴鞠。中國人玩體育,有著鮮明的東方文化特徵,流露出先民的聰明才智、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精神,也充分體現了體育運動所包含的哲學內涵、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

策馬奔騰馬術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齊威王與大臣田忌賽馬,先是兩人各出上等、中等、下等三匹馬,比賽結果,田忌三戰三敗。後來軍事家孫臏出了個主意,比賽時調整了一下馬匹的排列,讓田忌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下等馬,以下等馬對上等馬,結果是一敗兩勝,總評獲勝。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騎術,又稱爲馬術,古代又稱爲御,與射藝一樣,爲六藝之一,在中國古代是一項重要的體育運動,包括賽馬,還有馬戲等等。騎術的發明最初當是爲了狩獵,後來引用到軍事上。由於騎術在狩獵和軍事中的重要作用,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逐漸發展爲一種體育活動。古代爲了做到戰車所用的馬匹在戰場上移動準確性和精確,常對馬匹進行各種技巧和協調性的訓練,後來就發展成爲馬術比賽。

跨馬執杖馬球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因跨馬執杖,躍而揖之曰:新進士劉覃擬陪奉,可乎?諸輩皆喜。覃馳驟擊拂,風驅電逝,彼皆諤際。俄策得球子,向空磔之,莫知所在。數輩慚沮,僶俛而去。時閣下數千人因之大呼笑,久而方止。(【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擊鞠(也就是現代的馬球)亦稱打球或擊球,唐代較爲盛行。遊戲者必須乘坐於馬上擊球,擊鞠所用的球有拳頭大小,球體的中間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種質地輕巧且柔韌的木材,球的外面還雕有精緻花紋。

一蹴而就蹴鞠

少年騎馬入咸陽,鶻似身輕蝶似狂。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唐白居易【琵琶行】)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或踢皮球的活動,在中國古代,蹴鞠這種最早形式的足球,作爲一項國家級頂級賽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愛,人們對蹴鞠的激情,也絕不亞於如今我們熬夜看世界盃的瘋狂。

百步穿楊射箭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百步穿楊箭不移,養由堪教聽弘規。身隆業著未知退,勿遣功名一旦隳。(唐周曇【春秋戰國門蘇厲】)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1972年,射箭成爲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而中國的射箭活動也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如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出土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說明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使用弓箭。古代的射箭不僅作爲競技運動、軍事訓練項目與娛樂活動,還屬於教育的一部分,被列爲六藝之一。

兩兩相抵角牴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廣場妙戲斗程材,才得天顏一笑開。角牴罷時還擺宴,卷班出殿戴花回。(南宋楊萬里【角牴】)

角牴,滿語稱爲布庫,是由原始先民的角力搏鬥演化而來,意爲兩兩牴觸,起初是作爲具有技藝的表演形式。角牴是中國古代摔跤運動,是人們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項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人類最原始、最早的一項體育活動。

力能扛鼎舉重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中國民族形式的舉重活動,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時代就有記錄(舉大刀、石擔、石鎖等)。從晉代至清代,舉重均列爲武考項目。舉重是一種衡量這種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組人中誰最強壯的方式。同體育一樣,舉重在軍事上也用來評估士兵的身體素質。在古代中國,士兵們通常用舉起一種名爲鼎的龐然大物來證明自己力大無窮,動作同今天的抓舉有些類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