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55|回復: 0

[思維啟發] 人才史话赵奢何以从田部吏到大将军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8-24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才史话:赵奢何以从田部吏到大将军

在东周列国的历史舞台上,赵奢的出场颇有戏剧色彩。他本是征收田赋租税的田部吏,因一起刀光剑影的抗税冲突,让他走进了平原君赵胜的视野。

这天,赵奢带人征收租税时,碰上平原君家臣拒缴,就依法处置,杀了几个抗税管事者。平原君怒不可遏,要杀赵奢。赵奢却侃侃而谈,您贵为赵国公子,今若纵容家臣而不主持公道,法令就会受损;法令受损,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诸侯就会出兵;诸侯出兵就没赵国了,您还能保住这些财富吗?

从赵奢的谈吐中,平原君觉得他颇有见识,就推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赋税,全国赋税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公元前270年,赵文王自恃强大,拒不履行先前与秦国签订的换城协议,秦国恼怒之下派兵占领了阏与(今山西和顺)。阏与位于太行之巅的上党高地东北端,山势险狭,易守难攻,是晋中盆地的天然屏障。

赵王就可否救援阏与,分别召见大将廉颇和乐乘,他们都认为,道路远,地势险,难以救援。赵王又召问赵奢,赵奢说,那地方道远而又险狭,厮打起来好比两只老鼠斗于穴中,勇者将可获胜。于是,赵王便令赵奢为将前去救援。

赵奢率部离开邯郸三十里安营扎寨,并下令说,有以军情进谏者,格杀勿论。接下来,赵奢大张旗鼓地修筑工事,二十八天下来丝毫没有进攻的迹象。这就给秦军一个假象,赵军出城是为保卫邯郸而布防,不会前来救援阏与。待秦将麻痹下来之后,赵奢命部队卸甲轻装,快速穿插到秦军侧翼驻营。秦军察觉后倾巢而出,赵军迅即占领北山制高点。秦军下山之后,原先的优势荡然无存。赵军则居高临下,乘势猛扑山下的秦军,杀得秦军四散溃逃。

这一仗打得很漂亮,不仅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迟滞了秦国挺进中原的步伐,使秦赵之间的战略平衡维持了八年之久。后世将他列为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同吴起、孙膑、李牧等一起彪炳史册。

后人多认为,赵奢在救援阏与中一战成名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其实不然。征税之道与征战之术是相通的,在有雄才大略的人那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像他在依法征税中表现出来的治国理念一样,他在阏与之战中所以能稳操胜券,并非一日之功,有赖于平时对用兵之道的体悟与实践。否则,岂能偶然再偶然?

赵奢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是消极等待机会,而是积极创造机遇,从而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初时,赵奢的才干不为人所知,但他借助征税冲突,主动阐述自己政治的理念,让平原君刮目相看,为自己走上更广阔的舞台创造了机遇。

很多时候,机遇都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将不属于自己的『菜』争取为自己的『菜』。这样的『菜』,看起来就在眼前,可人家没有想到你,也不认为是你的,所以根本没打算给你。在救援阏与这件事上,刚开始赵王并没有想到赵奢,只是因为老将廉颇和乐乘无计可施,这才想到了赵奢。可这又是战场老手都啃不下来的硬骨头,若无胜算,谁敢接手?赵奢将这盘不属于自己的『菜』端过来,并非是拿勇气来赌胜负,而是已有胜算在胸。从当时的战场形势看,阏与之战并非『两军相遇勇者胜』一句话那么简单,倘若一着不慎,势必满盘皆输。一旦战败,就要殃及国家安危,即便能从战场上侥幸活着回来,也要掉脑袋。这也说明,将不属于你的『菜』争取为自己的『菜』,必须有一定的『胃口』,否则焉能吞得下去?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4-1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赵奢的治术与将略之道》

赵奢由田部吏擢升为大将军的仕途轨迹,实为战国时期"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典型范例。细究其成长历程,可发现三个关键转折点,皆体现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

其一,征税事件中展现的法治精神。面对平原君家臣抗税,赵奢"刑不上大夫"的果断处置,非单纯执法之勇,实为深谙"法者,国之权衡"的治国要义。其谏言平原君时提出的"法弱则国弱"的连锁推论,与《商君书》"刑无等级"的主张暗合,显示出超越时代的政治洞见。这种将微观执法与宏观治国相联系的系统思维,正是其日后统军作战的战略基础。

其二,赋税改革体现的经世之才。司马迁称其"治国赋,民富而府库实",短短九字道出赵奢的经济治理成就。考诸战国形势,赋税公平直接影响兵源质量与战争潜力。赵奢能使"民不益赋而国用饶",恰如《管子》所言"取民有度,用之有止",这种平衡术为其日后治军积累了重要经验。

其三,阏与之战彰显的军事智慧。其"两鼠斗穴"的战术比喻,源自《孙子兵法》"投之亡地然后存"的用险思想。更值得注意的是,赵奢在战役中展现的"能而示之不能"的诡道(《孙子·计篇》),以及抢占北山制高点的地形运用,皆体现其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其驻军邯郸三十里时的"进谏者死"令,实为反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训,通过极端方式确保战术突然性,这种创新思维在战国将领中实属罕见。

赵奢现象的本质,在于其将文治武功熔于一炉的复合型才能。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言:"善治国者必善治兵",赵奢正是这一论断的绝佳注脚。其从税吏到名将的蜕变,绝非偶然机遇所致,而是法家思想与兵家智慧在其身上有机统一的结果。这种"以文经武,以武济文"的执政用兵之道,对当今人才培养仍具启示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