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傳統文化成為『瀕危物種』
【孟母三遷】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但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如今的一些人們對傳統文化了解甚少,而且對傳統文化也提不起興趣,認為傳統文化已成為過去式,對今天沒有意義,並認為今天應該與時俱進,去發現探索新事物。其實不然,傳統文化是祖輩傳承下來的文化精髓,它之所以能夠經歷幾千年而能留存下來,必然有它存在的意義。其實這些傳統文化是永不過時的,對今天的我們仍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它在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做事方面,具有着非常強的指導作用,它會讓我們醍醐灌頂,並受益匪淺! 歷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對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重要,文化代表着國家的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既然我們有這麼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就應該要好好利用它,要發揮好這個優勢,而不是讓傳統文化成為過去式,甚至把它遺忘或棄之不用,那樣就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枉費文化精髓!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而且也早已或多或少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我們出口成章的成語,我們的孝道,我們的禮儀等等,這些傳統文化在無形之中影響着我們。但是還有更多的傳統文化,卻正在被我們淡忘或忽略,如一些蘊含深意的典故,像『曾子殺豬』、『臥冰求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這些每一個歷史典故都蘊含着一個大道理,今天的我們在細讀之後,都能受到啟發,並能從中吸取養分。熟讀熟知這些傳統文化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也會有一個質的提升,並對自己今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莫大幫助! 別讓傳統文化成為『瀕危物種』,那就要讓傳統文化教育普及化、專業化,特別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教育,要把傳統文化教育與知識教育結合起來,要把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其實,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我們也已有比較成功的例子,如央視的漢語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這兩個節目一時間在全國都引起了轟動,全國的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都在觀看這個節目,有的甚至重新拿起書本,學習漢語文化精髓。之所以說這兩個節目成功,是因為這兩個節目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在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讓大家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新的興趣,並有了新的認識,這是才是最大的意義。 傳統文化教育要避免形式主義,不能以『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要寓教於樂,要結合興趣點,讓學習傳統文化成為一種享受,成為一種樂趣。很多學校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一味要求死記硬背,如背誦整篇古文、背誦三字經……不注重方法,最後,精力耗費很多,成效卻並不明顯,達不到學習傳統文化應有的實效。當前,結合『互聯網+』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一種新突破,近年來,數字化技術融合網絡傳播傳統文化的新產品不斷湧現,讓傳統文化傳承煥發出蓬勃生機! 傳統文化是先祖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瑰寶,我們要好好學習吸引好這些優秀文化,讓它為我所用,陶冶提升自己;我們要傳承好這些優秀文化,讓它澤被後世,而不是從我們的年代消失,讓我們成為歷史罪人。傳統文化會讓我們變得更優秀,會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所以,我們要讓傳統文化融入我們的生活,並讓傳統文化大放異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