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61|回覆: 0

[考古發現] 出土漢字文物!考古學家疑印第安人或是中國殷商後裔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6-8-26 12: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印第安人是3000年前中國後人?考古學家已證實


【科技訊】8月23日消息,印第安人是3000年前中國後人?考古學家已證實。古印第安人生活在北美。不過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中國人是他們的祖先,而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證明,印第安人確確實實就是中國人的後裔。


印第安人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民族,在今天仍然固守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過着簡樸的生活。亞馬孫流域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棲息地之一。中國科考隊亞馬孫漂流探險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考察印第安人生活與環境保護,考察不同種族之間對待特種動植物的文化與習俗,考察人文習俗與特種動植物的保護、生存與繁衍之間的關係。在近年來對於印第安人的起源研究中,有專家提出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中國人,該說法引起了很大爭議。


印第安人是黃種人,其祖先在亞洲大陸,這被多數人所認同。近代考古又發現,古代印第安文明與中國殷商文明有諸多相似之處,引起人們關注,有學者甚至認為印第安人是殷人後裔,是中國移民的後代。但是這種觀點並不被主流認可。印第安人到底來自何方?


現在的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大多認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從其他地方遷移而來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歐洲移民說』。此說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從歐洲大陸向北經冰島和格陵蘭島進人美洲的,也有人認為,歐洲人是通過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


二是『南太平洋島嶼說』。此說認為亞洲人經過南太平洋的島嶼,逐步移入美洲。當然,也有人認為,是本來就生活在太平洋群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通過南太平洋島嶼進入美洲的。


三是『非洲移民說』。此說認為非洲黑人,特別是努比亞人、馬裏人,都有可能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


四是『白令海峽說』。此說認為是蒙古人種的亞洲人、在4萬年和1.8萬年前,通過白令海峽結冰的『走廊』,從阿拉斯加進入美洲大陸的。


有學者認為印第安人是我國華北人後裔。


第四種法影響很大,贊同者也最多。在這種說法的基礎上,我國的學者提出『華北人說』,用引人注目的證據,論證了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國人。持這種觀點比較有名的是學者王大有,他出版了一套叢書叫【中華大道文庫】,其中一些篇章詳細地論述了所謂『中華先民開拓美洲』的觀點。他認為美洲先民是『中華人種』,美洲文明是距今一萬年到三千年內不同時期的中華移民所創造的。


證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97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錨,經過對岩石樣本的化驗,確認這種岩石只在我國台灣海峽附近有,而美洲沒有。於是美國學者墨裏亞蒂就把有關資料和岩石樣本寄給我國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要求中國學者參與研究。賈老又把資料轉給我國水運史專家房仲甫,房先生經過研究後認為:『殷人航渡三千年』。


1953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奧爾梅克遺址的祭祀中心發現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認為是殷商文字,並破譯解讀出來,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嚳、簡狄、多婦、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另外祭祀的習俗也和東夷人相同。


王大有解讀印第安人的問候語『YINDIAN』(被哥倫布當作indian)為『殷地安』即『殷地安陽』,猶言『家鄉好』;解讀印第安人傳說中的『HOSI王』為殷末軍事統帥攸侯喜;解讀『IN-FUBU』(墨西哥印第安人)為『殷福布』,其居住地『CHI-HUAHUA』為『羲華華』(伏羲、羲和之羲,華夏之華);解讀『in-ca』(古秘魯土着人)為『殷家』;解讀『hopi』(美國亞利桑那州印


第安人)為『赫胥』(我國上古氏族);解讀『Na Dene』(加拿大西海岸土著)為『大地灣』(甘肅秦安縣的伏羲遺址)等等。


這種觀點爭議很大,在主流並未承認。學者認為這種觀點實際反映了『一元論』和『多元論』的不同視角。


實際上,這種關於文明的起源的談論,反映了『一元論』和『多元論』的不同視角。


大多數人是贊同『多元論』的。近代西方某些學者宣揚一種『傳播論』,即文明是由一個中心發散傳播開的,這就是一種『一元論』。


在這些人的考證下,上古中國人、中國文明都是外來的,德國人凱什爾認為源於埃及,斷定中國人是古埃及人的苗裔,理由是中國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有許多相似之處;法國人拉克伯裏認為源於巴比倫,理由是【尚書】中的『百姓』是巴比倫巴克族(BAK)的轉音,所以漢族是巴克族的後裔,日本人白河次郎、國府仲德更列舉了中國與巴比倫在文字、信仰、傳說、政治制度等方面有70條相似之處,以支持漢族源於巴比倫的說法;另外還有認為源於印度、中亞細亞、土耳其等等的。這些觀點的荒謬顯而易見。不能僅僅由兩種文明的共性斷定兩者之間有父子關係,更不能進而以兩種文明的『父子關係』斷定相關的兩個人群有血緣關係。就世界範圍而言,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大約是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紂是商朝的最後一個 國王。


當時的紂王,正率大軍,征伐位於今山東省的『人方國』,大獲全勝,然後,匆匆地趕回安陽過年。正月初二,武王兵臨城下,而他的大軍還在返回的途中,他不得不驅使大批的奴隸、俘虜和平民應戰,結果大敗,紂王自焚而死。


武王死後,紂王的兒子武庚謀反,企圖復國,周公進行了第二次東征,武庚戰死,叛亂平定,殷人見復國無望,只好紛紛出逃。


殷人到底逃到哪兒去了呢?有的學者認為;就是美洲。


早在1939年,中國學者陳志良就提出了殷人逃美的斷想。70年代,香港學者衛聚賢在【中國古代美洲交通考】中撰文說,殷人亡國後,逃亡到了美洲,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曾到阿拉斯加的科達克島去尋找美洲虎皮,後來,殷人後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帶回六隻美洲特有的蜂鳥。蜂鳥體小而美麗,是唯一在飛行中可停可退的鳥。【左傳僖公十六年】中載『六鷁退飛過宋都』,這幾隻退飛的『鷁』既不是中原的特產,也不是古人的夢幻,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前的 2136年,殷人的後裔就帶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美洲蜂鳥。


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美洲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許多相似之處。


墨西哥的金字塔與埃及的金字塔,僅僅只是『錐』形相似,而『棱』狀全非。『錐』、『棱』全似的則只有中國的『金字塔』。


我國山東曲阜的少昊,陝西十數座漢皇陵,特別是吉林集安縣的正方錐形體『將軍墳』,與墨西哥『金字塔』的形狀、大小、石室結構以及築為單數的石階相比,如出一人之手。其中,以少昊陵為最古,陵頂有廟,石築台階,儼然是一座墨酉哥『金字塔』。


還有,中國人崇尚龍,被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圖像最早出現於3000年前的商代,而3000年前的墨西哥奧爾梅克文化中,甚至在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中,也出現了鑲嵌著龍狀的石刻和龍蛇交尾的圖像。


另外,我國古代傳說,伏羲、女媧兄妹婚配,以傳人類;古代的墨西哥的一些民族,主要由祭司來管理,他是天神的化身,另一個女祭司,則是他的妹妹和妻子,她代表着地。這表明,『內婚制』在中美兩地的古代,不約而同地流傳。


遠隔重洋,滔滔萬裏,中、美兩地的這些相同的文化觀念,難道僅僅是偶然的巧合嗎?然而,殷人又怎麼能渡得過那迢迢煙水呢?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濱海民族,綿長的海岸和煙濤迷茫的廣闊的海疆,本來就足以誘發人們無窮的遐想。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戰敗者越海而逃的事屢見不鮮:最早的出現在夏朝末年,【尚書大傳•湯誓】中說:『桀日「國君之有也,吾聞海外有人」,與500人俱去。』那就是說商湯——殷人的祖先在戰勝夏桀的時候,就出現過五百人越海而逃的事例。


後來,秦始皇滅齊的時候,田橫也曾率領500壯士越海而逃。


殷人本來就是個航海的民族,


中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統一)。』他們管轄的範圍本來就延伸到了『海外』,到他們戰敗的時候,越海而逃就是很自然的了。


然而,他們能渡過茫茫的煙水嗎?


答案也是肯定的。


1852年,美籍華人喬治•休從廣東偕數人駕小艇8艘,就曾沿着黑潮漂至加利福尼亞州,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被保留在美國三藩市唐人街博物館裏。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美籍華人物理學教授周傳鈞博士,30多年前在他還是個漁人的時候,就曾偕同四人,不假其他動力,駕木帆船,用了63天的時間,沿黑潮暖流橫渡太平洋獲得成功。在他之前,他的一位同事的父親.也因一批木船被颱風刮向黑潮暖流,最後也漂流到了美洲。


與此同時,一批勇敢者也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試驗。


一位名叫圖爾•海耶達爾的挪威旅行家,仿造古人埃及的船隻,建造了一艘紙莎草船『拉』號。1969年,他就乘坐這艘船從摩洛哥橫渡大西洋。來到了美洲沿岸的巴巴多斯島。


1981年12月,另一位勇敢的探索者,36歲的法國人克利斯蒂安•馬蒂,乘坐一艘面積只有2平方米的帶帆水上滑板,經過38天的航行,於1982年1月18日到達了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庫魯市附近。


這些勇敢的實踐,說明了跨越茫茫煙水的可能。


據考證,周公平定叛亂為秋九月,渤海、黃海、東海已開始刮北風,如果殷人此時下海,那麼北風、黑潮、西風漂流會促使他們走以下路線:舟山群島—一台灣北部——一琉球群島——日本南部——一阿留申群島南部—一北美—一加利福尼亞——墨西哥,順風順水,簡直是一帆風順。正如沿着黑潮橫渡過太平洋的周傳鈞教授所說:『古代中國的船舶不被漂到美洲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要有足夠的食物、淡水和思想準備。


另外,尤卡坦半島的瑪雅人自稱是3000年前,經過『天之浮橋諸島』而來,這與殷商滅周的時代正好一致。住在支華華的殷福布人自稱是中國血統,每天見面都說:『殷地安』,意思是『殷人新地平安』。


也許,當哥倫布初次踏上這神奇的土地,見當地居民友好地向他道:『殷地安』,他便以為是『India』了。後來,哥倫布又到古巴時,他以為是中國南方某省,這個地理錯覺他至死都執迷不悟。正如美國歷史學會執行會長撒母耳•蓋蒙所說:


『事實是,不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而是美洲人發現了哥倫布,他迷路了。』


許多考古發現令人。


在奧爾梅克遺址中,曾出土過一批雕像,都是一副中國人的面孔,但卻都長頭少發,而【御覽】引【晏子春秋】:『湯,長頭而寡發』,湯,是商朝的開國國君,經著名人類學家斐文中教授解釋,它們是由『人工纏繞變形的』,這是北方沿海東夷人的風俗、至今山東半島仍有此風。


漢字在美洲不斷被發現,迄今已有59個。房仲甫先生經過潛心研究,發現美洲與中國商代文化明顯相似之處有7點:土墩、雕像、饕餮紋、祖石、虎神崇拜、『四合院』式的建築物以及與甲骨文相近的文字。墨西哥拉文塔有一處土墩遺址,是美洲最早的祭禮場所,其建築年代與內容和殷人『封禪』儀式完全一樣;秘魯查比國文明與墨西哥奧爾梅克文明都崇拜虎神,在安第斯山上的神殿裏有一座高大的半人半虎石像,和商代立雕的虎首、人身、虎爪明顯地一脈相襲;印第安人的饕餮紋與商代相同,美洲出土的一個陶器上,紋路也和中國相似。這充分寄託了殷人對迢迢煙水的特殊的懷念之情。


1975年冬,鮑勃•邁雷爾在加利福尼亞海底撈到一塊重152千克,中穿一孔的石柱,經考古學家莫裏亞蒂和皮爾遜鑑定,這是一個船碇,已有二三千年的歷史,北美沿岸從未發現過此類人工石製品。1980年8月,北京大學安泰庠先生鑑定,這些『石錨』與台灣中、東部的灰岩同屬一類,而廣州的一座東漢古墓中的陶船上,卻吊有這種石錨的仿製品,因此,它只可能是中國人遠航美洲的遺物。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墨西哥奧爾梅克發掘出的16個玉雕和6個刻有漢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漢字現已被破譯出來。


第一塊上刻有『俎娀繭翟』。繭翟是有娀氏的長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塊上刻有『 妣辛』,帝 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第三塊上刻有『亞俎司多月,蚩尤多, 瞞,並 』,是祭祀少昊, 尤,先祖多婦, 相士和王亥等人的。


第四塊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亞洲起源說』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亞洲人,蒙古人型的亞洲人在4萬年和1萬8千年以前通過白令海峽的『陸橋』從阿拉斯加進入了美洲大陸。據地質學家測定,在冰川時期(公元前7—1.2萬年),亞洲東北部與美洲西北部有陸橋相連。於是,人們作了如下的假想和猜測:遠古時期,亞洲東北部的原始狩獵民族在追逐野獸或遷徙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就往來於白令海峽兩岸,後來又從北美向南遷移,逐漸遍佈美洲大陸。


隨着我國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發展,我國學者又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十分引人注目的『華北人起源說』。該說認為,古代印第安人來源於中國華北,中國文化對印第安人的文化有很深的影響。主張『華北人起源說』的學者們發現了一些非常有力的證據。


首先,古代中國人與印第安人在文化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殷地安人與古中國人的文化高逼真、雷同性相似:


例如:在墨西哥古代奧爾梅克人文化中間,學者們發現他們的甬道圖案與殷人的極為相似;—些印第安陶器上的饕餮紋和雲香紋,與商周時代中國鐘鼎上的圖紋相似;


殷地安人與古中國人的語言、語音高逼真、雷同性相似:


在墨西哥瓦哈卡地區的印第安人中間,


1、人稱代詞『我』、『你』、『他』的發音,與古代中國人稱代詞的發音相似;


2、瑪雅語稱『人』為『鎮』或『銀』,與漢語發音接近;


3、墨西哥一些印第安人稱『花』也是『發』,發音與漢語完全相同。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考古學家近日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多個岩壁上發現了商朝甲骨文。因為文字篆刻時間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了2800多年,因此他認為有可能是商朝人最先發現了美洲大陸。


可以說,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是很有可能的。


來源:【科技訊】


原標題:印第安人是3000年前中國後人?考古學家已證實

多選投票: ( 最多可選 7 項 ), 共有 3 人參與投票
 
0.00% (0)
 
25.00% (1)
 
25.00% (1)
 
0.00% (0)
 
25.00% (1)
 
25.00% (1)
 
0.00% (0)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