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1|回復: 1

[成语典故] 东食西宿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8-28 08: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食西宿〗涵义

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东食西宿〗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东食西宿〗辨析

〖东食西宿〗读音:dōng shí xī sù

〖东食西宿〗近义词: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东食西宿〗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东食西宿〗造句

1、他只知东食西宿,占尽便宜,一点道义都没有。

2、此人东食西宿,可得提防着点儿。

3、像他这样东食西宿,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钻,真是要不得。

4、他以为东食西宿可以佔尽便宜,没想到却失去所有人的信任,真是得不偿失。

5、感情之事不比其他,像你这样期盼东食西宿,几个男友都捨不得放弃,最后必定落得一场空。

6、婚姻本来就无百分百,除非东食西宿,否则哪来一切理想的对象?

〖东食西宿〗成语典故:

齐国有人有个女儿,有两家人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

父母犹豫不决,便征询女儿,要她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要是难于启齿,不便明说,就袒露一只胳膊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这就是所谓两袒啊!

〖东食西宿文言文〗:

齐人有女,二人求见。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曰:“欲东家食,而西家宿。”此为两袒者也。

〖东食西宿白话文〗:

齐国有户人家有个女儿,有两家人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陋但是家境富裕,西家的男子容貌美但是家里很贫穷。父母犹豫不能决定,就询问他们的女儿,要她自己决定想要嫁的人家(说):“(你)要是难于亲口指明,不用指明表白,就将一只胳膊袒露出来,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女儿就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她原因。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东食西宿〗成语接龙:

东食西宿→宿弊一清→清净寂灭→灭顶之灾→灾难深重→重理旧业→业业兢兢→兢兢战战→战不旋踵→踵足相接→接二连三→三十而立→立木南门→门户之见→见素抱朴→朴讷诚笃→笃新怠旧→旧病难医→医时救弊→弊绝风清→清渭浊泾→泾渭分明→明珠暗投→投间抵隙→隙穴之窥→窥间伺隙→隙大墙坏→坏植散群→群蚁溃堤→堤溃蚁穴→穴居野处→处堂燕雀→雀小脏全→全民皆兵→兵出无名→名公巨卿→卿卿我我→我醉欲眠→眠花卧柳→柳絮才高→高才卓识→识字知书→书声朗朗→朗目疏眉→眉留目乱→乱语胡言→言之成理→理屈词穷→穷源朔流→流连忘返→返朴归真→真刀真枪→枪烟炮雨→雨恨云愁→愁山闷海→海内鼎沸→沸反连天→天夺其魄→魄消魂散→散带衡门→门无杂客→客死他乡→乡壁虚造→造謡惑众→众怨之的→的一确二→二仙传道→道山学海→海沸山摇→摇摇摆摆→摆尾摇头→头足异处→处之夷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为佳话→话中有话→话不投机→机变如神→神龙马壮

〖东食西宿〗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道理:

人不要总是那么贪婪,知足者常乐,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我们要对生活这道大餐下赌注时,也就只能在这其中去取其精髓了。人生就是一次次放弃与得到所换来的!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3-30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东食西宿"的贪悌之道》

"东食西宿"一典,实为贪欲之绝妙喻象。《风俗通》载齐女择婿事,虽仅三十余言,却将人性贪悌刻画入骨。东家富而丑,西家贫而美,女子"欲东家食,西家宿"之答,恰似《孟子》所谓"鱼与熊掌"之喻,然此女竟欲兼得,其贪鄙之态跃然纸上。

考其字义,"食"者养身,"宿"者安神,本为人伦之常。然齐女之贪,非在基本需求,而在务求兼美。此与《礼记》"欲不可纵"之训背道而驰,更违《周易》"日中则昃"的盈虚之道。古人云"利令智昏",此女之择,恰为《韩非子·解老》"欲甚则忧"作了注脚。

今人用此成语,多讽现代社会中"既要...又要..."的贪婪心态。或见诸商贾逐利,或显于情场周旋,皆属不知"知足不辱"(《老子》第四十四章)之诫。观其造句用例,第六例尤具深意——婚姻本无完满,强求兼得反易两失,此即《菜根谭》"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之理。

要之,此典之警世价值,正在于揭示贪欲终将自噬的规律。昔齐女之妄求,今人当引为镜鉴。
冯臼 發表於 2025-4-19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东食西宿"中的欲望悖论与处世智慧》

"东食西宿"典出《风俗通》,以齐女"欲东家食,西家宿"的贪念,生动勾勒出人性中欲兼得鱼与熊掌的普遍困境。此典虽仅四字,却蕴含三层深意:其一展露人性贪欲的本相,其二揭示价值取舍的必然,其三暗含处世智慧的边界。

从训诂角度观之,"食""宿"二字构成生存需求的基本维度。《说文》释"食"为"人米也",关乎物质生存;"宿"从宀从人,暗喻精神栖居。齐女妄图割裂二者而兼得,恰如《孟子》所言"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反例。这种将不同价值维度强行拼凑的妄想,在《韩非子·难一》中更被斥为"自相矛盾"之说。

细究典故语境,齐女"两袒"之举尤具象征意义。古代"袒"本为表态仪式,《仪礼》载"袒左"示从武,"袒右"示从文。而两臂俱袒的荒诞姿态,恰似当代人面对多元选择时的价值混乱。北宋苏轼在《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清醒,正构成对此贪念的最佳解药。

此典于今尤具警世价值。现代社会提供的选择过剩,更易诱发"东食西宿"式贪欲。职场中欲兼高薪与清闲,情感中求完美伴侣,皆属此类。然《周易·系辞》早有明训:"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明代吕坤《呻吟语》更直言:"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此中智慧,值得三思。

要破除"东食西宿"之执,当修三种心性:一曰"知止",《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二曰"明分",如荀子所言"明分使群";三曰"守约",即《孟子》"守约而施博"之道。若能参透取舍之理,则可不困于得失,臻于《菜根谭》"宠辱不惊"之境。此乃典故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处世箴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