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3|回覆: 1

[成語典故] 東食西宿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8-28 08: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食西宿】涵義

比喻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處都要。

【東食西宿】出處

漢·應劭【風俗通】:“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女云:‘欲東家食,西家宿。’”

【東食西宿】辨析

【東食西宿】讀音:dōng shí xī sù

【東食西宿】近義詞:唯利是圖、貪得無厭

【東食西宿】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東食西宿】造句

1、他只知東食西宿,占盡便宜,一點道義都沒有。

2、此人東食西宿,可得提防著點兒。

3、像他這樣東食西宿,哪裡有好處就往哪裡鑽,真是要不得。

4、他以爲東食西宿可以占盡便宜,沒想到卻失去所有人的信任,真是得不償失。

5、感情之事不比其他,像你這樣期盼東食西宿,幾個男友都捨不得放棄,最後必定落得一場空。

6、婚姻本來就無百分百,除非東食西宿,否則哪來一切理想的對象?

【東食西宿】成語典故:

齊國有人有個女兒,有兩家人來求婚。東家的男子長得醜但是很有錢,西家的男子長得俊美但是很窮。

父母猶豫不決,便徵詢女兒,要她自己決定願意嫁給:“誰要是難於啟齒,不便明說,就袒露一隻胳膊的方式,讓我們知道你的意思。”女兒便袒露出兩隻胳膊。父母親感到奇怪就問其原因。女兒說:“想在東家吃飯,在西家住宿。”這就是所謂兩袒啊!

【東食西宿文言文】:

齊人有女,二人求見。東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曰:“欲東家食,而西家宿。”此爲兩袒者也。

【東食西宿白話文】:

齊國有戶人家有個女兒,有兩家人來求婚。東家的男子長得醜陋但是家境富裕,西家的男子容貌美但是家裡很貧窮。父母猶豫不能決定,就詢問他們的女兒,要她自己決定想要嫁的人家(說):“(你)要是難於親口指明,不用指明表白,就將一隻胳膊袒露出來,讓我們知道你的意思。”女兒就袒露出兩隻胳膊。父母親感到奇怪就問她原因。女兒說:“(我)想在東家吃飯,在西家住宿。”

【東食西宿】成語接龍:

東食西宿→宿弊一清→清淨寂滅→滅頂之災→災難深重→重理舊業→業業兢兢→兢兢戰戰→戰不旋踵→踵足相接→接二連三→三十而立→立木南門→門戶之見→見素抱樸→樸訥誠篤→篤新怠舊→舊病難醫→醫時救弊→弊絕風清→清渭濁涇→涇渭分明→明珠暗投→投間抵隙→隙穴之窺→窺間伺隙→隙大牆壞→壞植散群→群蟻潰堤→堤潰蟻穴→穴居野處→處堂燕雀→雀小髒全→全民皆兵→兵出無名→名公巨卿→卿卿我我→我醉欲眠→眠花臥柳→柳絮才高→高才卓識→識字知書→書聲朗朗→朗目疏眉→眉留目亂→亂語胡言→言之成理→理屈詞窮→窮源朔流→流連忘返→返樸歸真→真刀真槍→槍煙炮雨→雨恨雲愁→愁山悶海→海內鼎沸→沸反連天→天奪其魄→魄消魂散→散帶衡門→門無雜客→客死他鄉→鄉壁虛造→造謠惑眾→眾怨之的→的一確二→二仙傳道→道山學海→海沸山搖→搖搖擺擺→擺尾搖頭→頭足異處→處之夷然→然糠照薪→薪盡火傳→傳爲佳話→話中有話→話不投機→機變如神→神龍馬壯

【東食西宿】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道理:

人不要總是那麼貪婪,知足者常樂,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我們要對生活這道大餐下賭注時,也就只能在這其中去取其精髓了。人生就是一次次放棄與得到所換來的!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3-30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食西宿"的貪悌之道】

"東食西宿"一典,實爲貪慾之絕妙喻象。【風俗通】載齊女擇婿事,雖僅三十餘言,卻將人性貪悌刻畫入骨。東家富而丑,西家貧而美,女子"欲東家食,西家宿"之答,恰似【孟子】所謂"魚與熊掌"之喻,然此女竟欲兼得,其貪鄙之態躍然紙上。

考其字義,"食"者養身,"宿"者安神,本爲人倫之常。然齊女之貪,非在基本需求,而在務求兼美。此與【禮記】"欲不可縱"之訓背道而馳,更違【周易】"日中則昃"的盈虛之道。古人云"利令智昏",此女之擇,恰爲【韓非子·解老】"欲甚則憂"作了註腳。

今人用此成語,多諷現代社會中"既要...又要..."的貪婪心態。或見諸商賈逐利,或顯於情場周旋,皆屬不知"知足不辱"(【老子】第四十四章)之誡。觀其造句用例,第六例尤具深意——婚姻本無完滿,強求兼得反易兩失,此即【菜根譚】"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之理。

要之,此典之警世價值,正在於揭示貪慾終將自噬的規律。昔齊女之妄求,今人當引爲鏡鑒。
馮臼 發表於 2025-4-19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食西宿"中的欲望悖論與處世智慧】

"東食西宿"典出【風俗通】,以齊女"欲東家食,西家宿"的貪念,生動勾勒出人性中欲兼得魚與熊掌的普遍困境。此典雖僅四字,卻蘊含三層深意:其一展露人性貪慾的本相,其二揭示價值取捨的必然,其三暗含處世智慧的邊界。

從訓詁角度觀之,"食""宿"二字構成生存需求的基本維度。【說文】釋"食"爲"人米也",關乎物質生存;"宿"從宀從人,暗喻精神棲居。齊女妄圖割裂二者而兼得,恰如【孟子】所言"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反例。這種將不同價值維度強行拼湊的妄想,在【韓非子·難一】中更被斥爲"自相矛盾"之說。

細究典故語境,齊女"兩袒"之舉尤具象徵意義。古代"袒"本爲表態儀式,【儀禮】載"袒左"示從武,"袒右"示從文。而兩臂俱袒的荒誕姿態,恰似當代人面對多元選擇時的價值混亂。北宋蘇軾在【赤壁賦】中"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清醒,正構成對此貪念的最佳解藥。

此典於今尤具警世價值。現代社會提供的選擇過剩,更易誘發"東食西宿"式貪慾。職場中欲兼高薪與清閒,情感中求完美伴侶,皆屬此類。然【周易·繫辭】早有明訓:"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明代呂坤【呻吟語】更直言:"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此中智慧,值得三思。

要破除"東食西宿"之執,當修三種心性:一曰"知止",【大學】云"知止而後有定";二曰"明分",如荀子所言"明分使群";三曰"守約",即【孟子】"守約而施博"之道。若能參透取捨之理,則可不困於得失,臻於【菜根譚】"寵辱不驚"之境。此乃典故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處世箴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