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相关人物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铁杵成针》涵义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铁杵成针》出处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铁杵成针》辨析
《铁杵成针》读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铁杵成针》近义词:持之以恒、铁杵磨针、愚公移山
《铁杵成针》反义词:半途而废
《铁杵成针》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铁杵成针》造句
1、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2、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成针的。
3、每次在这儿吃都会赞叹老板娘的厨艺,虽然我一直都相信铁杵成针,但是吃着她做的菜,不得不相信有些人就是有天赋。
4、发扬铁杵成针的毅力,肯定会有所收获。
5、此女的幻术却是耳厮鬓摩,铁杵成针,一点点耗光敌人的意志,令敌人眼看自己沉醉于幻境不能自拔,精神上掌控敌人的意志。
《铁杵成针》成语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成针文言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成针白话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成针》成语接龙:
铁杵成针→针锋相对→对景挂画→画地成图→图穷匕见→见机行事→事齐事楚→楚弓遗影→影只形单→单刀直入→入文出武→武断乡曲→曲突徙薪→薪桂米珠→珠联璧合→合盘托出→出入人罪→罪孽深重→重兴旗鼓→鼓睛暴眼→眼观六路→路无拾遗→遗臭千秋→秋雨绵绵→绵里藏针→针芥之投→投舒丧命→命世之才→才疏志大→大做文章→章决句断→断珪缺璧→璧坐玑驰→驰风骋雨→雨沐风餐→餐风茹雪→雪窗萤几→几尽一刻→刻舟求剑→剑拔弩张→张慌失措→措置裕如→如数家珍→珍禽奇兽→兽穷则啮→啮雪餐毡→毡上拖毛→毛遂堕井→井井有法→法脉准绳→绳愆纠违→违心之论→论功受赏→赏善罚恶→恶直丑正→正大堂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雅温文→文以载道→道弟称兄→兄弟阋墙→墙风壁耳→耳红面赤→赤诚相待→待兔守株→株连蔓引→引狼入室→室如悬罄→罄笔难书→书香门户→户告人晓→晓行夜宿→宿弊一清→清都绛阙→阙一不可→可泣可歌→歌声绕梁→梁孟相敬→敬贤礼士
《铁杵成针》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