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0|回覆: 2

[成語典故] 木梗之患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8-29 2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木梗之患】相關人物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孟嘗君(?—公元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戰國時期“四公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

【木梗之患】涵義

比喻客死他鄉,不得復歸故裏。

【木梗之患】出處

漢·劉向【說苑·正諫】:“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木梗之患】辨析

【木梗之患】讀音:mù gěng zhī huàn

【木梗之患】用法:偏正式;作賓語;用於比喻句

【木梗之患】成語典故:

孟嘗君準備西入秦國,勸阻的人極多,但他一概不聽。蘇秦也想勸他,孟嘗君卻說:“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沒有聽說過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蘇秦說:“我這次來,確實也不敢談人間的事情,而是專門和殿下討論鬼神的事。”孟嘗君就接見蘇秦。

蘇秦說:“我這次來齊國,路上經過淄水,聽見一個泥土捏成的土偶和一個桃木刻成的木梗交談。木梗對土偶說:‘你原是淄水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了人,到了八月,天下大雨,淄水漲上來,你就殘缺不全了。’土偶說:‘你的話不對啊。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為大水毀了也仍然是西岸的泥土。可你是東方桃木刻成的,天下大雨,淄水橫流,你隨波而去,還不知道要被衝到哪裏呢?’那秦國是個虎狼之國,關山四塞,殿下到了秦國,我不知道殿下能否安然出來。”孟嘗君就打消了去秦國的念頭。

【木梗之患】成語接龍:

木梗之患→患得患失→失道寡助→助人為樂→樂禍幸災→災難深重→重金襲湯→湯池鐵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中撈月→月中折桂→桂林一枝→枝幹相持→持正不阿→阿貓阿狗→狗吠不驚→驚心駭神→神氣十足→足食豐衣→衣錦晝游→游回磨轉→轉嗔為喜→喜行於色→色若死灰→灰身滅智→智窮才盡→盡如人意→意廣才疏→疏財重義→義結金蘭→蘭質薰心→心腹之患→患難與共→共度愛河→河清海宴→宴安鴆毒→毒賦剩斂→斂色屏氣→氣誼相投→投袂而起→起早摸黑→黑風孽海→海楛石爛→爛如指掌→掌上明珠→珠圍翠擁→擁政愛民→民膏民脂→脂膏莫潤→潤屋潤身→身無完膚→膚皮潦草→草間求活→活蹦活跳→跳丸日月→月缺花殘→殘兵敗將→將計就計→計功補過→過而能改→改邪歸正→正容亢色→色如死灰→灰身泯智→智小謀大→大江東去→去太去甚→甚囂塵上→上天入地→地上天官→官虎吏狼→狼嚎鬼叫→叫苦不迭→迭見層出→出詞吐氣→氣宇不凡→凡才淺識→識微知着→着手生春

遊客  發表於 2019-11-7 01:13
很有意義的典故,謝謝!
臥龍 發表於 2025-4-14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木梗之患"的隱喻智慧與縱橫家勸諫藝術】

戰國縱橫家蘇秦以"木梗之患"勸阻孟嘗君入秦之事,堪稱中國勸諫史上的經典案例。此典出自【說苑·正諫】,通過土偶與木梗的擬人對話,構建了一個精妙的政治隱喻系統。土偶象徵本土根基,雖可能毀損卻不失其本;木梗則暗喻離鄉之人,隨波逐流而不知所終。這種以物喻人的修辭手法,體現了先秦時期"取象比類"的典型思維特徵。

考其語境,蘇秦的勸諫藝術具有三重智慧:其一,順應孟嘗君"願聞鬼神之事"的心理預期,以寓言形式規避直接衝突;其二,運用"水土之辨"的自然隱喻,暗合戰國時期"安土重遷"的普遍觀念;其三,將地理風險(淄水泛濫)與政治風險(秦之虎狼)形成意象疊加。這種"藉外論之"的言說方式,正是【莊子·寓言篇】所謂"藉外論之"的實踐典範。

從語言學角度考察,"木梗之患"的構詞法頗具深意。"木梗"為偏正結構,突出材質的脆弱性;"患"字從心從串,暗示連綿不斷的憂患意識。成語中"梗"字本指植物枝莖,在此引申為"漂泊無依"的狀態,與【楚辭·哀郢】"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的意象相通。這種將植物物性與人類命運相勾連的修辭手法,展現了漢語獨特的詩性智慧。

在當代語境中,"木梗之患"的啟示超越時空:其一警示決策者須評估環境適配性,其二強調本土根基的文化價值。觀今日全球化浪潮中的移民現象、企業跨國經營等,仍可感受這一古老寓言的生命力。蘇秦的勸諫藝術提醒我們:最高明的說服,往往不在邏輯辯駁,而在意象喚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