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4|回覆: 1

[國學熱點分享] 桃花島袁崇煥的悲情戰場 黃藥師的快意江湖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8-30 2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桃花島袁崇煥的悲情戰場 黃藥師的快意江湖

桃花島袁崇煥的悲情戰場 黃藥師的快意江湖

桃花島

唐宋時期,覺華島曾有一個很詩情畫意的名字,叫做桃花島,明末的歷史演繹小說【東周列國志】,便稱之爲桃花島,而非覺華島。

遼寧省遼東灣西部的興城市,清朝之前叫寧遠,在它旁邊的渤海上,有個覺華島,乃遼東灣中最大的島嶼,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島。明末天啟六年(1626),後金首領努爾哈赤親率大軍,撲向寧遠城,在此死守的明將袁崇煥,力挽狂瀾,趕走了努爾哈赤,極大地振奮了大明王朝的軍心與民心,被譽爲寧遠大捷。可美中不足的是,後金攻不下寧遠,卻占領了明軍在關外的後勤基地覺華島,造成明軍大批戰略物資,被付之一炬。

寧遠大捷,代價極爲慘重,而覺華島則成爲明末東北拉鋸戰的一個縮影。唐宋時期,覺華島曾有一個很詩情畫意的名字,叫做桃花島,明末的歷史演繹小說【東周列國志】,便稱之爲桃花島,而非覺華島。

列國志上說,燕國壯士荊軻刺殺秦始皇未能如願,其幕後推手燕太子丹,便霎時成爲秦國的頭號敵人。於是乎,秦國遠征燕國,燕王姬喜打不過秦軍,遂逃往偏遠的遼東。可秦軍繼續猛攻,意欲一舉殲滅燕國。恰此時,有人給燕王姬喜出了個餿主意:爲了保住燕國,必須大義滅親,殺死太子丹。這對於姬喜來說,太過殘忍,太子丹不僅是他的親生兒子,也是國之中流砥柱,但此刻形勢危如累卵,爲了延續大燕的國脈,他似乎又必須殺死自己的兒子。

太子丹當然也看出了父親的猶豫,便帶著自己的屬下,秘密逃到了桃花島。這桃花島,便是1800多年後被努爾哈赤攻占的明代關外後勤重地覺華島。只可惜,桃花島也不是太子丹的福地。不久,秦軍將領提出停戰條件:只要交出太子丹的人頭,即可退兵。

燕王被逼無奈,就謊稱有大事相商,把太子丹從桃花島上誘騙回來,然後殺之,獻其人頭於秦國。當時是農曆五月的夏季,燕國卻普降暴雪,人們皆認爲這是太子丹的怨氣所致。想必,桃花島上的雪,應該會更大吧。畢竟,太子丹是打算長期避難於此的。

夏日飄雪的情節,乃小說【東周列國志】的敷衍,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上,就沒有弄得如此戲劇化。不過也難說,東北本就寒冷,古代尤甚,保不准太子丹被他爹弄死時,正好從西伯利亞莫名其妙地刮來一股極其猛烈的寒流,雪便下了。其實雪可有可無,無關宏旨,關鍵是後人同情太子丹的遭遇,才有了這個下雪的說法。更何況,太子丹死於父王的誘殺,很不值,燕國也僅僅只是苟延殘喘了四年,照樣被秦人無法阻擋的統一戰車,給碾碎了。

桃花島袁崇煥的悲情戰場 黃藥師的快意江湖

桃花島袁崇煥的悲情戰場 黃藥師的快意江湖

寧遠大捷

既然戰國末期的桃花島救不了太子丹,從而夏日飄雪,形成一種天哭英才的大眾集體回憶,那麼按照明朝人的這種邏輯,針對覺華島上的明軍慘敗,也應該適時下點雪了。只可惜,覺華島被攻占那會,正值大冬天,沒有飄雪的季節基礎。而且,正是因爲天寒,海水結冰,才讓努爾哈赤的騎兵得以踏冰上島,取得勝利。如果是夏天,有海水阻隔,那麼覺華島的易守難攻,說不定就會使寧遠大捷毫無爭議地成爲大捷了。

覺華島曾在民國初年被改名爲菊花島,據說是由於島上的野菊花遍地飛長,開得很爛漫,便有了此名,直到09年,當地人想著還是覺華島更有味道,便重新回歸了明清的叫法。如此一來,它曾經在唐宋時期有過的島名桃花島,就逐步被人淡忘了。不過,當下中國叫做桃花的島,還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在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之中。可金庸的桃花島不是瞎編的,而是確有其島,它不在渤海,在東海,乃浙江舟山群島中的一員。

桃花島袁崇煥的悲情戰場 黃藥師的快意江湖

桃花島袁崇煥的悲情戰場 黃藥師的快意江湖

東邪黃藥師

此島似乎是東邪黃藥師命名的,因爲他是島主,一切都是他說了算。當初郭靖第一次登島拜訪未來的岳丈黃藥師時,看到桃花島的花開得正美,便痴痴呆呆的,無可無不可,嬌滴滴的黃蓉便對靖哥哥說,這些不算什麼,要是三月桃花盛開之時,那才叫美呢。看來,黃老邪如民國時期把渤海的覺華島改名爲菊花島一樣,什麼花開得最顯眼,便叫什麼島。

這是人之常情,但黃藥師在島上胡作非爲,無法無天,是典型的法西斯。爲了保持桃花島與世隔絕的神秘性,他居然把島上所有僕人的耳朵刺殘,舌頭割掉一半,使他們徹底成爲聾啞人。這是初來乍到的郭靖,聽老頑童周伯通說的。而老頑童自己已被黃藥師軟禁在桃花島上業已十五年。

同時,老頑童還告誡郭靖:你如果一定要留在島上,那麼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死去,二是活著,但像剛才過來送飯的老僕人一樣,失聰失語,痛不欲生。周伯通說的是大實話,嚇得郭靖寶寶,都有些真的害怕了。當然,郭靖應該不會被黃老邪弄殘的,只是周伯通還不清楚郭靖與黃蓉之間的關係。

黃藥師很不地道,他一生只愛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一個是他女兒黃蓉。除此兩女,他對別人都是冷若冰霜,像人欠了他一萬兩銀子似的。可他武功高,誰都拿他無可奈何,而北方渤海中那個曾經的桃花島,不管是在戰國時期,還是在明末,都只能格外叫人傷感,因爲這不是武俠的世界,燕太子丹與袁崇煥的武功不高,也沒閱讀過【九陰真經】,更不是黃藥師。

陶外 發表於 2025-4-1 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桃花島與覺華島:歷史悲情與詩性記憶的疊印】

覺華島之名實嬗變,恰似一部微縮的中國邊疆史。此島在唐宋文人筆下稱"桃花島",至明末軍事文牘中則稱"覺華島",名相之異實爲歷史語境轉換的表徵。考【興城縣誌】所載,覺華島在遼金時期確因遍植桃樹而得名,這種詩性命名傳統延續至明代通俗文學創作,遂有【東周列國志】以"桃花島"指代燕太子丹避難之地的文學重構。

袁崇煥守寧遠一役,實爲明末軍事地理的重要轉折點。天啟六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六萬八旗兵圍攻寧遠,袁氏以紅夷炮十一門構築"憑堅城用大炮"的防禦體系,【明熹宗實錄】載其"發炮擊斃虜眾無算"。然覺華島之失,暴露了明代海防體系的致命缺陷——該島作爲"關外糧餉所系"(【三朝遼事實錄】),卻因海冰封港致使七千守軍、八萬石糧秣盡歿。這種"勝中有敗"的戰爭悖論,恰是晚明戰略困境的縮影。

燕太子丹傳說與覺華島的附會,體現了歷史記憶的層累建構。【史記·刺客列傳】僅載太子丹"匿衍水中",至馮夢龍【新列國志】始將避難地文學化爲桃花島。考【水經注·大遼水】,衍水實爲太子河,與覺華島相去二百餘里。這種地理錯位,實因明代文人將遼東軍事要地與歷史典故有意嫁接,既強化了邊疆的歷史縱深,又爲當代戰事賦予了悲劇宿命色彩。

"五月飛霜"的文學意象,可追溯至【淮南子】"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典故。錢謙益【列朝詩集】評此手法爲"以天象證人事",實爲史家筆法與小說家言的本質區別。值得注意的是,覺華島在明清易代之際的兩次重大劫難——燕國覆滅與明軍潰敗,都發生在農曆正月冰期,這種氣候特徵的巧合,或許才是"飛雪"意象的現實基礎。

歷史地理的弔詭之處在於:同一空間往往承載著多重時間維度的記憶。覺華島從唐宋的桃花勝境到明代的軍事要塞,再到小說中的悲情舞台,其名相嬗變實爲中國人對邊疆的認知轉型。袁崇煥之勝與太子丹之敗,在這座面積不足15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形成了跨越兩千年的命運共振,這正是中國歷史書寫中最深邃的時空辯證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