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相關人物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隗囂(?—33年),出身隴右大族,青年時代在州郡爲官,以知書通經而聞名隴上。王莽的國師劉歆聞其名,舉爲國士。
公孫述(?―36年),字子陽,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新莽末年、東漢初年割據勢力。初以父官蔭爲郎,補任清水縣長。
【置之度外】涵義
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置之度外】出處
【後漢書·隗囂傳】:“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置之度外】辨析
【置之度外】讀音:zhì zhī dù wài
【置之度外】近義詞:置之不理、充耳不聞、置若罔聞
【置之度外】反義詞:耿耿於懷、念念不忘
【置之度外】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置之度外】造句
1、誰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會成爲新人。誰能戰勝痛苦和恐懼,他自己就能成爲上帝。
2、一切做到問心無愧,成敗置之度外,才能臨場指揮若定,操縱自如。
3、爲了從洪水裡救出一個小孩,他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4、那兒的每一個人都發了狂,都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火辣辣地準備拿出生命作犧牲。
5、他爲革命事業早把生命置之度外了。
6、他看透了世間紅塵,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7、嚴守紀律的邱少雲早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才在大爲燒身時一動不動。
8、他爲了救不慎掉入水中的女孩,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這種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9、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
10、江姐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與敵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置之度外】成語典故:
西漢末年,劉秀起兵打敗了王莽的新朝,又鎮壓和收編了河北、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在洛陽建立東漢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東漢建立之初,國內尚未統一,許多地方勢力占據某些州郡和東漢抗爭。有的雖然表示臣服東漢,實際上都仍舊保留地盤,並不甘服。而部分比較強大的農民軍也相當活躍。劉秀花了5年多時間,才算打下了一個基本統一的局面,只剩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軍閥。這時,隗囂表面上已向劉秀稱臣,並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表示歸順。公孫述自稱蜀王,擁兵數十萬,盤踞四川山區。因交通困難,劉秀對這兩個人,暫不想征戰,企圖把連續苦戰多年的部隊好好整頓和休養一下再說。據【後漢書·隗囂傳】載,當時劉秀曾對將領們說:“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姑且把這兩人丟在一邊,暫不考慮吧!)後來,劉秀終於發兵,先消滅了隗囂,接著又把公孫述的獨立王國攻破。
【置之度外】成語接龍:
置之度外→外感內傷→傷心蒿目→目不忍見→見神見鬼→鬼頭滑腦→腦滿腸肥→肥頭胖耳→耳濡目擊→擊節嘆賞→賞奇析疑→疑鄰盜斧→斧破斨缺→缺吃短穿→穿荊度棘→棘地荊天→天香國色→色厲膽薄→薄寒中人→人之常情→情投契合→合兩爲一→一虎不河→河清社鳴→鳴鶴之應→應天承運→運籌千里→裡應外合→合浦珠還→還淳反素→素口罵人→人心大快→快人快事→事與心違→違時絕俗→俗不可醫→醫時救弊→弊衣簞食→食子徇君→君辱臣死→死而無怨→怨天憂人→人多口雜→雜亂無章→章句之徒→徒費唇舌→舌尖口快→快步流星→星羅棋布→布天蓋地→地大物博→博士買驢→驢鳴犬吠→吠影吠聲→聲名烜赫→赫赫揚揚→揚眉吐氣→氣克鬥牛→牛驥同皂→皂白不分→分香賣履→履險若夷→夷齊讓國→國爾忘家→家驥人璧→璧坐璣馳→馳風騁雨→雨收雲散→散陣投巢→巢傾卵破→破鏡重合→合衷共濟→濟世之才→才大如海→海闊天空→空谷跫音→音問兩絕→絕甘分少→少小無猜→猜枚行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