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11|回覆: 1

[成語典故] 異軍突起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8-31 0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異軍突起】相關人物

陳嬰(?—公元前183年),秦末東陽縣(主體在今金湖縣境內)人,初任縣令史,爲人誠實而謹慎。後投靠劉邦,封堂邑侯。

【異軍突起】涵義

“異”,不同。異軍:另外一支軍隊。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現。比喻指與眾不同的新派別或新力量一下子崛起。

【異軍突起】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少年欲主嬰便爲王,異軍蒼頭特起。”

【異軍突起】辨析

【異軍突起】讀音:yì jūn tū qǐ

【異軍突起】近義詞:別樹一幟、別開生面、獨具匠心、匠心獨運

【異軍突起】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異軍突起】造句

1、誰都想不到,這支球隊竟然異軍突起,輕而易舉取得了冠軍。

2、郭公莊中學女子籃球隊異軍突起,戰勝了去年紫禁杯獲得者光明女子籃球隊,被譽爲"南郊黑馬"。

3、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現代新儒學異軍突起,頑強地向世人發出儒學枯木逢春的消息。

4、那倒不一定,嚴封可是這兩年來異軍突起的新秀,潛力不可小竊!

5、五百年前,玄靈大陸上獸修異軍突起,登時天下麋沸蟻動,江河動盪。

6、目前,栽桑養蠶業已恢復到亞洲金融危機前水平,且日益興旺起來。特種水產異軍突起

7、除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賴以爲生的合成化工產品,一種不同的化學技術改造正在異軍突起

8、在北京各種地方風味餐館中,湘菜館也可謂異軍突起

9、今年的籃球賽,海天隊異軍突起,奪取了聯賽冠軍。

10、2008年,中國電視傳媒備受關注的,莫過於上海東方衛視的異軍突起

【異軍突起】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無道,天下百姓怨聲載道,陳勝、吳廣率先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這時,東陽縣有個獄吏名叫陳嬰,他一向在縣中很有威信,東陽的百姓都很尊敬他。東陽縣的年輕人見到全國起義浪潮風起雲湧,也殺了東陽縣令,聚集了幾千人,宣布起義。他們一致請陳嬰做他們的首領。縣中的老百姓聽說陳嬰作了起義軍的首領,紛紛前來投軍。沒多少時間,東陽的義軍便壯大到二萬多人。東陽的年青人又想擁戴陳嬰爲王,並獨樹一幟;所有士兵一律用青色頭巾裹頭,顯示他們是一支新起的與眾不同的軍隊。

但是,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我嫁到陳家,從沒聽到你家的祖先有什麼大貴的人,現在你的名氣一下子這麼大,不是什麼好兆頭。你不如率眾歸順於什麼人,將來起義成功,還可獲得封侯。萬一起義失敗;也沒有人會責怪你。”於是,陳嬰便不敢稱王,他對部下說:“項梁是楚將項燕的兒子,很有名聲。將來帶兵滅亡秦國的,一定是項氏。我決定率兵歸附他。”這時,正好項梁率兵過江,陳嬰便歸順了項梁。

【異軍突起】成語接龍:

異軍突起→起早摸黑→黑天墨地→地瘠民貧→貧病交迫→迫不及待→待時而動→動心忍性→性命關天→天大地大→大匠運斤→斤斤自守→守口如瓶→瓶沈簪折→折戟沉沙→沙裡淘金→金風玉露→露餐風宿→宿弊一清→清風明月→月異日新→新故代謝→謝家活計→計上心來→來者勿拒→拒虎進狼→狼子野心→心喬意怯→怯聲怯氣→氣驕志滿→滿不在意→意得志滿→滿打滿算→算無遺策→策頑磨鈍→鈍學累功→功薄蟬翼→翼翼飛鸞→鸞輿鳳駕→駕鶴成仙→仙姿玉質→質傴影曲→曲意奉迎→迎風冒雪→雪窯冰天→天奪之魄→魄散魂飄→飄風苦雨→雨約雲期→期頤之壽→壽比南山→山高水低→低眉順眼→眼穿心死→死裡求生→生聚教訓→訓練有素→素車白馬→馬齒徒長→長眠不起→起偃爲豎→豎子成名→名聲籍甚→甚囂塵上→上方寶劍→劍樹刀山→山吟澤唱→唱對台戲→戲蝶游蜂→蜂合蟻聚→聚少成多→多聞闕疑→疑行無成→成雙成對→對牛鼓簧→簧口利舌→舌敝唇焦→焦唇敝舌→舌撟不下→下喬遷谷

龍依 發表於 2025-4-18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異軍突起"之歷史意蘊與當代啟示】

"異軍突起"一典,實爲華夏文明演進之生動寫照。考其本源,【史記·項羽本紀】所載陳嬰故事,不僅記錄了一段秦末風雲,更深刻揭示了文化變革的內在規律。陳嬰率東陽義軍"蒼頭特起"之舉,恰如太史公筆下"異軍蒼頭特起"六字,已然超越軍事現象,成爲文化創新的經典隱喻。

細察此典,可見三重深意:其一,"異"非徒形式之新,實乃精神之異。東陽義軍以青巾標異,非爲標新立異,實因舊制已不足以承載新勢。其二,"突"字暗含時勢造英雄之理。陳嬰本爲縣令史,若非天下鼎沸,焉能成就"蒼頭特起"之功?其三,"起"字蘊藏文化更新之機。陳母誡子之言,恰說明真正的異軍之起,必建立在對傳統的清醒認知之上。

今觀此語流變,自【史記】以降,歷代注家多著眼於軍事層面。然至明清之際,王夫之【讀通鑑論】已將此語引申至文化領域,謂:"凡異軍之起,必先有鬱積之氣。"此論可謂得其三昧。近世錢穆先生更在【國史大綱】中指出,中華文明能歷久彌新,正在於常有"異軍突起"之文化新血。

當代語境中,"異軍突起"現象尤具啟示。觀商界之創新企業、學界之新興學派、藝壇之先鋒流派,凡能成氣候者,必如陳嬰故事所示:既有突破陳規之勇,又有尊重傳統之智;既具開創局面之力,更懷謹慎前行之思。然今之"異軍",往往徒具其"異",未得其"神",此不可不察也。

至若造句用例,今人當知:稱某企業"異軍突起",非僅言其發展之速,更當察其是否開創行業新局;謂某學派"異軍突起",不止贊其觀點之新,尤應觀其是否承續學脈而別開生面。此中分寸,正是傳統文化"溫故而知新"的精義所在。

要之,"異軍突起"作爲文化基因,始終在華夏文明肌理中躍動。其可貴處,正在"異"與"常"的辯證統一。明乎此,則知創新非否定傳統,恰是對傳統最深刻的繼承。陳嬰故事歷經兩千餘年仍具生命力,其因蓋在於此。吾輩研習國學,正當從此等典故中,領會中華文化生生不息之奧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