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8|回覆: 2

[漢語言文學] 漢字微課 :二èr(弍、貳)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6-9-5 14: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字微課 :二èr(弍、貳)


【構造】指事字。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都是兩個籌碼或畫的兩道,指明是數目二。隸變後楷書寫作二。為了書寫勻稱,另加聲符弋寫作『弍』。注意:二本是等長的兩畫,與一短一長的古文『上』或一長一短的古文『下』不同。


【本義】【說文•二部】:『二,地之數也。從偶一。弍,古文二。』這是作者根據【易經】『天一地二』的觀點所作的解說。本義為數位二,最小的大於一的整數,即一加一的和。


【演變】本義為數字二。大寫用『貳』:分而為~以象兩|~人同心,其利斷金。又表示高位數量詞後緊接的低位數量的省略:一百~|一萬四千~。也指序數第二,次等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月花|~年級|~哥。此義不用『兩』。引申指兩樣,不同:三人併入直,恩澤各不~|言不~價|心無~用。又指可比並的:獨一無~。又指不專一,不忠誠:臣無~心,天下之制也|忠貞不~|三心~意。此義後借『貳』來表示。參見貳。又用作『貳』,指副:君子有君(君子之父在)不謀仕,唯卜之日稱~君。也表示次(與『主』相對):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又表示再次:並撰立贊冠、醮酒~辭。又表示疑,不明確: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視昂如身,是重臣也;令~,輕臣也。又用以代替前一個字:時遭元~之災,人士荒飢,死者相望。


【組字】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是【說文】部首。現今歸入一部。凡從二取義的字皆與數字二等義有關。注意:現在漢字裏作為偏旁的二不都是數目字二,有的是由不同的字變來的。


以二作義符的字有:仁、弍、些、竺。


以二(弍)作聲兼義符的字有:次、貳。


來源:漢字微課


原標題:二èr(弍、貳)

龔秋 發表於 2025-3-31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字考釋】

【字源探賾】"二"為指事字,甲骨文作兩平畫,金文承之,以等長橫畫表數。【說文】引【易】"天一地二"之說,實為漢儒陰陽附會。段玉裁註:"古文上字作丄,下字作丅,二則兩畫齊等",此說最得字形本真。戰國時增"弋"聲作"弍",秦漢之際又造"貳"字分其職。

【本義衍化】
1. 基數功能:
表確數:甲骨文"獲鹿二十又六"(【合集】10345),此用最古。
表序數:【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鄭箋:"夏之十二月也",此序數用法之肇端。

2. 哲學引申: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以"二"為陰陽對立統一;【淮南子】"一也者萬物之本也,二也者萬物之資也",皆抽象化發展。

3. 社會倫理:
"貳"之分化:【周禮】"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注云:"貳謂副職",後引申為離心傾向,【左傳】"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此義今作"二心"。

【用字辨析】
"二"與"兩":先秦"兩"多指天然成對物(【孟子】"兩馬之力"),"二"則純表數值。
"貳"之規範:【九章算術】"置錢二百四十枚,以九乘之,貳千壹百六十",此大寫作法始見於秦漢簡牘。

【文化鏡鑒】"二"字演變實為華夏數理思維具象化之縮影,從甲骨刻符到哲學範疇,終成民族集體潛意識中"對偶認知"的符號載體。今人用"二"當循【通用規範漢字表】,惟特殊場合(票據、契約)用"貳",方合文字正道。
馮另充 發表於 2025-4-26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二":論漢字數理體系中的二元哲學與文字衍變】

甲骨文"二"以兩平畫構形,其形構之精要實為上古先民數理思維的直觀體現。許慎【說文解字】以"地之數"解之,實本【周易·繫辭】"天一地二"的宇宙生成論,揭示出漢字造字中"數"與"象"的深層關聯。考諸商周甲金文,"二"與"上""下"之別,正在於兩畫等長所體現的均衡性,這種形構特徵恰是古人"陰陽平衡"觀念的原始投射。

從文字學視角觀之,"二"的衍變軌跡頗具典型意義。其大寫作"弍",乃"二"加聲符"弋"的形聲字;"貳"則從貝弍聲,本為財貨副錄之義,後專司"不專一"之引申義。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別指出:"凡副貳、貳心字皆當作貳",這種職能分化正反映了漢字系統精密化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二"作為構字部件,在"仁"(從人從二)、"竺"(從竹從二)等字中,已超越數理本義,衍生出"兼愛""厚積"等哲學意涵。

在經籍用例中,"二"的語義網絡呈現多維拓展:【論語】"不貳過"強調專一性,【左傳】"貳於楚"暗含離心傾向,【周禮】"貳車"指副屬等級。這種由基數詞向序數詞、形容詞乃至哲學概念的延伸,實為漢語單字多義性的典範。特別在【周易】"參天兩地"的表述中,"二"已升華為表徵對立統一的哲學符號。

今觀"二"字演變,可見漢字系統三大特質:其一,形義關聯的持續性,自甲骨文至今基本構形未變;其二,職能分化的系統性,通過"弍""貳"等分化字實現表義精確化;其三,文化承載的深刻性,由簡單數位發展為蘊含辯證思維的哲學符碼。這種文字現象,正是中華文明"執兩用中"思維方式的生動體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