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相關人物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唐代詩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
【萍水相逢】涵義
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萍水相逢】出處
唐·王勃【滕王閣序】:“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萍水相逢】辨析
【萍水相逢】讀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萍水相逢】近義詞:不期而遇、邂逅相遇、一面之交、邂逅相逢
【萍水相逢】反義詞:分道揚鑣、莫逆之交
【萍水相逢】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萍水相逢】造句
1、我和他只是萍水相逢,談不上深厚感情。
2、幸福是萍水相逢的喜悅,幸福是長亭話別的離愁,幸福是驀然回首時的期待,幸福是重逢執手時的驚喜。
3、曾經以為的天長地久,其實不過是萍水相逢。
4、網絡製造緣分讓你我相識,也許萍水相逢或許紅塵過客,然而有緣相識畢竟難能可貴!
5、雖然是萍水相逢,但大家卻都談得很投機。
6、我們萍水相逢,用不着留下聯繫方式。
7、我們倆雖然是萍水相逢,但不久就成為了好朋友。
8、我還活着的事實說明了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大多數時候是令人愉悅和簡單的,有時候是讓人愉悅的簡單。
9、縱使萍水相逢,無緣也難深交。
10、我和他只是萍水相逢之交,並非舊識。
【萍水相逢】成語典故:
王勃字子安,是唐初著名的文學家。他少年時便很有才學,6歲時就能寫文章,而且寫得又快又好;14歲時,已能即席賦詩。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合稱“初唐四傑”。他15歲應舉及第,曾經擔任參軍(將軍府的重要幕僚),後因罪免官。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內)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今江西南昌)時,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定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那裏宴請文人雅士和賓客朋友。他的女婿吳子章很有文才,閻伯嶼叫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時當眾炫耀。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也在被請之列。
宴會上,閻伯嶼故作姿態,請來賓為滕王閣作序。大家事先都無準備,所以都託辭不作。請到王勃時,他卻並不推辭,當場揮毫疾書,一氣呵成,寫就了著名的【滕王閣序】,各賓客看了一致稱好。閻伯嶼讀後也深為欽佩,認為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寫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讓吳子章出場著文了。
【滕王閣序】構思精絕,文氣通順暢達,而又縱橫交錯。序文在鋪敘盛會勝景的同時,也流露出王勃壯志難酬的感慨:“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這幾句的意思是:關山重重,難以攀越,有誰為失路的人悲哀?今天與會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鄉之客。表達了他生不逢時,慨嘆自已命運不佳的心情。不久,王勃離開洪都,前往交趾。不幸的是在渡海時遇難,死時才26歲。
【萍水相逢文言文】: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萍水相逢白話文】:
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爾相逢,大家都是異鄉之客。懷念着君王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什麼時候才能夠去侍奉君王呢?
【萍水相逢】成語接龍:
萍水相逢→逢人說項→項背相望→望風而遁→遁逸無悶→悶悶不樂→樂不可支→支吾其詞→詞言義正→正色厲聲→聲氣相投→投傳而去→去暗投明→明日黃花→花簇錦攢→攢眉蹙額→額手相慶→慶弔不行→行不貳過→過隙白駒→駒窗電逝→逝者如斯→斯斯文文→文不加點→點頭會意→意懶心灰→灰心喪氣→氣喘吁吁→籲天呼地→地上天宮→宮鄰金虎→虎嘯風馳→馳名中外→外強中瘠→瘠己肥人→人命危淺→淺斟低唱→唱對台戲→戲綵娛親→親如手足→足智多謀→謀臣猛將→將取固予→予奪生殺→殺一礪百→百鍊成鋼→鋼澆鐵鑄→鑄山煮海→海闊天空→空費詞說→說古道今→今夕何夕→夕惕朝干→乾乾翼翼→翼翼飛鸞→鸞回鳳翥→翥鳳翔鸞→鸞分鳳離→離群索居→居心不良→良金美玉→玉石同沉→沉浮俯仰→仰而賦詩→詩家三昧→昧旦晨興→興微繼絕→絕後空前→前目後凡→凡胎肉眼→眼空四海→海納百川→川流不息→息跡靜處→處堂燕鵲→鵲返鸞回→迴腸寸斷→斷頭將軍→軍法從事→事核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