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相關人物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七步之才】涵義
指的是曹植有七步成詩之才能。比喻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七步之才】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之才】辨析
【七步之才】讀音:qī bù zhī cái
【七步之才】近義詞:文不加點
【七步之才】反義詞:呆頭呆腦
【七步之才】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七步之才】造句
1、他很有文學才華,上中學時就被同學們稱為七步之才。
2、她文思敏捷,在大學中文系讀書時,就被同學們稱為七步之才。
3、他長於寫作,有七步之才。
4、此情此景,頗有幾分曹植七步之才的意思。
5、速度是有了,可質量就未必能跟得上,因為我不是曹植,暫時還沒有他七步之才的能力。
6、樓上雅娘拊掌大笑,道:說的妙,說得妙極!才思敏捷,不愧是七步之才的俊才!——鍾公子,我很贊同蕭公子這個點評。
7、如此一來,才有了朝堂上,王居正落井下石,李麟七步之才,扭轉乾坤的一幕。
8、古人做詩,那也是需要構思推敲的,象曹植那樣七步之才者,畢竟鳳毛麟角,這鐘文博自然不是其中一個。
9、二郎,不愧為武功第一才子,這也是七步之才啊!
【七步之才】成語典故:
曹丕登位後,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內做出一首詩來。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內做出詩。曹丕也受此詩所感,放了曹植。
曹植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薰陶,有非凡的文學才華。曹操曾幾次打算把他立為魏世子,繼承自己的事業。
曹操與卞皇后第二個兒子曹丕一心想當魏世子,一些擁護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好話,最後終於促使曹操改變主意,立曹丕為魏世子。
為了穩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盡方法使曹操對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隨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幾次遭到曹操處罰,從而沒有機會使曹操改變對他的看法。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任丞相。就在這一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即魏文帝)。
曹丕稱帝後,藉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把他拿下問罪。這罪犯得很重,當時要被處死。在審問的時候,曹丕指責他仗自己有才學,故意蔑視禮法,接着說:“父親在世時,常誇你的詩文,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限你七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
曹植點點頭,說:“請皇上賜題。”
曹丕想了想,說道:“就以兄弟為題,但不許出現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忖,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裏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麼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聽了,羞愧難當,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侯,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讚他有“七步之才”。
【七步之才】成語接龍:
七步之才→才氣無雙→雙桂聯芳→芳蘭竟體→體規畫圓→圓顱方趾→趾踵相接→接二連三→三分鼎立→立竿見影→影影綽綽→綽綽有裕→裕國足民→民有菜色→色飛眉舞→舞鳳飛龍→龍雛鳳種→種學績文→文房四藝→藝不壓身→身輕言微→微服私行→行嶮僥倖→幸災樂禍→禍及池魚→魚書雁信→信而有徵→征斂無度→度日如年→年壯氣銳→銳挫氣索→索隱行怪→怪聲怪氣→氣消膽奪→奪胎換骨→骨肉相連→連三接四→四平八穩→穩步前進→進退出處→處之晏然→然糠自照→照螢映雪→雪窗螢火→火耨刀耕→耕當問奴→奴顏婢色→色厲膽薄→薄技在身→身敗名裂→裂石穿雲→雲屯蟻聚→聚螢映雪→雪飄如絮→絮絮叨叨→叨在知己→己飢己溺→溺心滅質→質疑辨惑→惑世誣民→民和年稔→稔惡盈貫→貫穿今古→古是今非→非昔是今→今來古往→往古來今→今愁古恨→恨之入骨→骨化形銷→銷聲匿影→影形不離→離題萬裏→裏勾外連→連天匝地→地下修文→文似其人→人約黃昏→昏迷不省→省衣節食
【七步之才】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讀書不能死讀書,不能讀死書,要靈活,懂得舉一反三,懂得根據自身所處環境的不同而隨機應變! |